養老保險繳15年就能領退休金? 人社部回應! 至少10類情況領不到!

領取養老金的基本條件有兩個,一個是達到最低的養老保險繳費年限15年,一個是達到法定的退休年齡。由於各種原因,人們在退休前的社保斷繳情況也比較普遍。很多人想知道社保繳滿15年後辭職,社保也沒有繼續繳費了,到退休年齡時還能領取養老金?
對此,人社部在7月初專門針對這一問題進行了回應。
回應的要點主要有五個方面:第一,養老保險的最低繳費年限是15年,是指累計繳費年限,不受斷繳影響;第二,參保人員達到退休年齡,繳納基本養老保險達到國家規定的最低繳費年限,有資格申請領取養老金;第三,經人社部門審核確認後,可以按月領取養老金;第四,養老金的高低受“多繳多得、長繳多得”的激勵約束;第五,建議參保人員在職時多繳費、長繳費,為獲得較高基本養老金水平打基礎。
有人問,如果先交了10年居民養老,再交5年職工養老,可以直接相加算累計繳費15年嗎?

答案是不可以直接相加計算繳費年限!

圖片01城鄉居民保險與職工社保繳費年限不可合並

根據《城鄉養老保險制度銜接暫行辦法》規定,參保人員從城鎮職工養老保險轉入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其參加城鎮職工養老保險的繳費年限,可合並累加計算為城鄉居民養老保險的繳費年限。

參保人員從城鄉居民養老保險轉入城鎮職工養老保險,其參加城鄉居民養老保險的繳費年限不折算為城鎮職工養老保險繳費年限。

簡單來說,從職工養老轉居民養老,職工養老的年限可以直接相加累計計算繳費年限,但是居民養老保險繳費年限不能折算為職工養老繳費年限。

為什麽會出現這樣的差異呢?

主要原因如下:

  • 職工養老和居民養老繳費標準和待遇標準差異較大,如果關系轉移時一年折算一年,會導致以低繳費換取高待遇這一不公平情況;

  • 如果采取按繳費額度折算年限,可能會出現居民養老繳費1年僅能折算職工養老十分之一年限的情況,反過來,職工養老繳費1年可能會折算居民養老繳費十年的情況,也不太恰當。

舉個例子


老劉交了10年居民養老保險,後又交了7年職工養老保險,退休時由於居民養老的繳費年限不能折算為職工養老繳費年限,並且老劉的職工養老繳納未滿15年,無法以職工養老參保人員身份退休。


此時老劉有以下幾個選擇:

1、延長職工養老繳費至滿15年(主要看個人預算);

2、將職工養老轉為居民養老,繳費年限累計17年,超過15年可以辦理退休;

3、終結養老保險關系,將所有個人賬戶余額提取出來。(不建議!)


因而,一般來說,建議大家有條件的話,盡量參保職工養老保險,多繳、長繳,如果達到退休年齡時職工養老繳費年限不滿15年,也更建議大家延長繳費至滿15年。

當然,兩種養老保險制度在關系轉移的時候,會轉移全部個人賬戶余額,無論是從職工養老轉為居民養老,還是居民養老轉為職工養老,個人賬戶余額是累計計算的。

如果兩種養老保險都交過,退休時可以辦理養老關系轉移,請註意:

參加城鎮職工養老保險和城鄉居民養老保險人員在達到城鎮職工養老保險規定的法定退休年齡後,可以申請辦理城鄉養老保險銜接手續;

參保人員達到城鎮職工養老保險法定退休年齡前,不辦理城鄉養老保險制度銜接手續;

參保人員達到城鎮職工養老保險法定退休年齡後,不符合按月享受城鎮職工養老保險待遇條件,又不願申請辦理城鄉養老保險制度銜接手續的,也可以按照城鎮職工養老保險規定延長繳費後再申請辦理城鄉養老保險制度銜接手續。


簡單總結一下:

  • 職工養老保險繳費標準高、退休待遇好、繳費年限可折算;

  • 居民養老保險繳費標準低,退休待遇較低、繳費年限不可折算。

大家可以根據自己的預算進行合理的選擇和搭配,但是無論參保職工養老還是居民養老,都要盡量多繳、長繳~

圖片

圖片02職工社保、靈活就業、城鄉居民社保繳費比例不同,享受待遇不一樣

對於正常參保的企業職工來說,社會保險包括“五險”:養老、醫療、生育、工傷、失業保險,職工不用操心,企業全部包辦。

沒有固定工作的人員,可以按照靈活就業人員(自由職業、個人)繳納職工養老保險,也可以參加城鄉居民養老保險。

那這三者究竟有什麽區別呢?

企業職工養老保險


繳費方式:

絕大多數地區,企業按照上年度工資總額的16%繳費,個人按照本人上年度工資基數的8%繳費,企業繳費計入社會統籌賬戶,個人繳費計入個人賬戶。

退休條件:

目前男滿60周歲,女幹部滿55周歲,女工人滿50周歲,並且累計繳費滿15年的,可辦理退休;從事有毒有害特殊工種、因病喪失勞動能力等情形,可以提前退休。

退休待遇:

退休養老金主要由基礎(社會統籌)養老金、個人賬戶養老金組成,基礎養老金按照累計繳費年限、歷年繳費水平、退休時社會平均工資等因素計算。

跨省轉移、跨省退休問題:

目前,養老保險已逐步實現省級統籌,一般來說,省內流動,只需要變更登記參保關系,不需要辦社保轉移。跨省流動,需按照全國統一的流程,辦理養老保險跨省轉移。

靈活就業人員養老保險


自由職業者、無雇工的個體戶等各類靈活就業人員,可以以個人身份參加城鎮職工養老保險,其基本制度、退休待遇計算辦法與企業職工養老保險一致。

參保條件:

不少地區的靈活就業人員繳費政策,都將參保人員範圍限定為“本地戶籍”,但根據人社部的相關文件,靈活就業人員繳納社保的政策也在逐漸放開。

2021年,人社部等部門印發《關於維護新就業形態勞動者勞動保障權益的指導意見》(人社部發〔2021〕56號)規定:


各地要放開靈活就業人員在就業地參加基本養老、基本醫療保險的戶籍限制,個別超大型城市難以一步實現的,要結合本地實際,積極創造條件逐步放開。


近期,廣東、廣西、河南等地,都明確發文通知,放開靈活就業人員參保的戶籍限制。

繳費方式:

多數地區靈活就業人員養老保險繳費算法:

上年度社會平均工資 × 繳費檔次 × 20%(8%計入個人賬戶,12%計入社會統籌賬戶)。

繳費檔次可以自主選擇,各地區的檔次劃分有差異,一般包括60%、100%、300%等檔位。

退休條件:

《關於完善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政策有關問題的通知》(勞社部發〔2001〕20號)規定:靈活就業人員,男年滿60周歲、女年滿55周歲時,累計繳費年限滿15年的,可按規定領取基本養老金。

不少靈活就業人員,都曾經按“企業職工”參保繳費,而企業“女工人”崗位退休年齡為50歲。對於崗位和參保身份多次變動的女性靈活就業人員,其退休年齡如何判定,各地區執行情況有差異。

靈活就業人員的退休待遇計算辦法、跨省轉移、跨省退休等政策,與企業職工養老保險是一樣的,可參考前面企業職工養老保險政策。

城鄉居民養老保險


按照《國務院關於建立統一的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制度的意見》,年滿16周歲(不含在校學生),非國家機關和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及不屬於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制度覆蓋範圍的城鄉居民,可以在戶籍地參加城鄉居民養老保險。

繳費方式:

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基金由個人繳費、集體補助、政府補貼構成。繳費全部計入個人賬戶,按國家規定計算利息。

個人繳費設為每年200元、300元……1000元、2000元等多個檔次,地方政府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增設繳費檔次。

地方人民政府補貼標準不低於每人每年30元;對選擇500元及以上檔次標準繳費的,補貼標準不低於每人每年60元,具體標準和辦法由省(區、市)人民政府確定。

待遇領取條件:

年滿60周歲(不分男女)、累計繳費滿15年,可以按月領取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待遇。每人只能領取一種養老保險待遇,不能重復領取。

居民養老保險待遇:

1、基礎養老金:中央確定基礎養老金最低標準,地方政府可適當提高基礎養老金標準;對長期繳費的,可適當加發基礎養老金。

各地區具體標準有較大差異,政府根據經濟發展和物價變動等情況適時調整,例如:某市居民基礎養老金標準為168元/月,繳費滿15年後,每增加1年繳費,基礎養老金每月增加5元。

2、個人賬戶養老金:按個人賬戶累積儲存額÷139計發,支付終身。參保人死亡,個人賬戶資金余額可以依法繼承。

舉例:假如每年繳費1000元,政府補貼50元,累計繳費20年,則個人賬戶累積2萬多元(含利息),退休後個人賬戶養老金大約每月150~200元。

小結:

1、企業職工養老保險繳費水平較高,待遇水平也相對較高,企業和個人共同繳費,企業繳費計入統籌賬戶,個人繳費計入個人賬戶。退休待遇由基礎(統籌)養老金、個人賬戶養老金等組成。

2、靈活就業人員養老保險,本質上也是職工養老保險,需要由個人同時承擔統籌賬戶和個人賬戶的繳費,合計費率略低於企業職工,其退休待遇計算辦法、跨省轉移、跨省退休等政策,與企業職工養老保險是一樣的。

3、城鄉居民養老保險繳費水平相對更低,待遇水平也相對更低,其個人繳費和政府補貼繳費全部計入個人賬戶,沒有社會統籌賬戶,其退休待遇也由基礎養老金、個人賬戶養老金組成,其中,基礎養老金完全由財政補貼,具有更明顯的社會福利性質。

圖片03社保繳費滿15年,至少有十類情況是無法領取養老金。

第一,沒有達到領取養老金的年齡《社會保險法》第16條規定了,兩個領取養老金的條件就是:達到法定退休年齡、累計繳費滿15年

實際上,法定退休年齡並不是那樣簡單。目前,我們指的法定退休年齡主要是1978年國發104號文件《關於工人退休、退職的暫行辦法》和《關於安置老弱病殘幹部的暫行辦法》確定的。

正常退休年齡,是女性工人(普通職工)50周歲,女性幹部(管理和專業技術人員)60周歲,男性60周歲。從事特殊工種滿足相應年限,女同誌可以45周歲、男同誌55周歲退休。因病失去勞動能力是女同誌45周歲、男同誌50周歲退休。像農民合同工、靈活就業人員,實際上沒有規定的退休年齡,只有領取養老金的年齡。另外,城鄉居民養老保險的參保人員領取養老金的年齡是男女都是60歲。

下一步我國將推動延遲退休政策,可能會把領取養老金的年齡做統一的規範,而且將會引入彈性機制,相信未來會更加符合社會的要求。

第二,沒有參加對應的養老保險。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和城鄉居民養老保險都是繳費滿15年、達到相應的年齡就可以領養老金。但是參加城鄉居民養老保險,無法領取城鎮職工的養老金。盡管兩種養老保險可以合並,但是必須城鎮職工養老保險繳費滿15年才可以領取職工養老金。不過,城鎮職工養老保險的繳費年限可以視作城鄉居民的養老保險繳費年限。

可有的人是單位給參加的工傷保險,也有的人是自己繳納的城鄉居民醫療保險,還有的人是繳納個人所得稅,這都不能作為領取養老金的條件。

第三,沒有辦理退休手續的人員。達到退休年齡或者符合領取養老金的條件,一定要及時辦理退休手續。無法辦理退休手續,也就無法領取養老金了。非社保部門的原因導致的退休晚辦,養老金會不予補發。

像有些有視同繳費年限的老職工,因為檔案不全,導致有關繳費年限無法認定的話,也是無法辦理退休手續的。退休前一定要準備好職工檔案。

第四,想異地領取養老金的人員。有的人說,北京的社保待遇好、養老金高,那麽我就在北京的養老金吧?想在北京領養老金,必須要在達到法定退休年齡前、在北京社保繳費滿10年以上,否則只能回到戶籍地。即使居住生活在北京也不行。

第五,想領取第二份養老金的人員。有些人可能會在多個地方參保,也有的人是參加了職工養老保險和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兩種保險。養老金只能領取一份,這種情況下可以通過養老保險異地轉移,或者養老保險合並的方式合並繳費年限,最終計算一份更高的養老金待遇。

根據人社部《關於做好重復領取養老保險待遇問題處理工作的通知》,有關重復領取的養老金一經發現是要清退的,否則會申請法院強制執行。

第六,社保卡沒辦理的人員。有的人說,我只參加了養老保險,辦什麽社保卡呀?實際上,從2019年開始國家就要求實現退休養老金由社保卡金融賬戶發放。全國很多地方都已經使用社保卡發放養老金了。湖南省也是從2022年1月1日開始,全面使用社保卡發放養老金。

沒有社保卡,養老金會發不到指定的銀行賬戶中,只能記載到社保系統中發放失敗。只有等到社保卡辦理出來,激活了社保金融賬戶以後,才能夠發放到位的。現在已經不是過去那種發現金的時代,拿著退休證就能領了。

第七,被判刑失去自由的人員。被拘役或者判處有期徒刑及以上刑罰,是無法辦理退休的。只有等到刑滿釋放以後,才能夠辦理退休,核定養老金待遇。

如果是已經退休的職工,服刑期間養老金會暫停發放,服刑結束以後按照服刑前的養老金標準繼續發放養老金待遇,中間會錯過養老金的調整。判處緩刑的人員,緩刑期間養老金也不會調整的。

第八,已經去世的人員。去世的人員,其家屬應當抓緊攜帶有關材料去社保部門辦理去世手續。養老金一般會發放到去世當月,然後會發放相應的喪葬補助金和一次性撫恤金,個別地方還會發放供養親屬生活困難補助。

有些老人可能會簡單地把養老金認為是供養夫妻倆的,老伴去世了養老金也會發放給她。目前,國家還沒有這樣的規定,相應的撫恤待遇只是一次性的,不是按月發放,或許未來會有吧。

第九,沒有做好養老金資格認證的人員。領取養老金必須每年認證一次,如果沒有及時認證的話,養老金會予以停發。畢竟為了保證養老保險基金的安全,有效防範養老保險基金流失,養老金資格認證也是無奈之舉。

現在養老金資格認證越來越方便,一般通過手機APP刷臉認證就可以了。無法通過手機認證,可以到現場認證或者預約上門認證。如果是異地居住的人員,可以申請異地協助認證。長期在國外的人員,甚至可以申請大使館出具證明,進行郵寄認證。

一般來說,下落不明兩年以上的就會被宣告失蹤,下落不明4年以上(意外事故下落不明,兩年以上)的可以宣告死亡,這些其實由於沒有認證,也是會停發老金的。
第十,因欠錢被法院強制執行的人員。養老金可以視為在第3人處保管的一種收入,可以被法院強制執行,不過需要給被執行人留下一定的最低生活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