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奪回在疫情三年所喪失的一些機遇,2023年以來,香港不斷出臺利好政策,加速搶人搶錢。其中在家族辦公室領域,香港可謂火力全開。2024年,香港力爭「亞洲第一金融中心」寶座。
近期,港股出現罕見的十連漲。
截至5月6日,恒生指數連續10個交易日走高,這是自2018年1月創出的連14漲以來的最長連續上漲。
5月9日,港股市場經過兩天調整之後,再度迎來強勁反彈。截至收盤,恒生指數上漲223.95點,漲幅1.22%。恒生科技指數上漲75.4點,以3947.41點報收,漲幅1.95%。
探究此次港股上漲的原因,中國經濟的復蘇和政策面的轉暖是吸引外資的重要因素。數據顯示,1至3月中國國內生產總值(GDP)與去年同期相比增長5.3%。特別是房地產政策的持續向好,是外資持續買入的主要原因之一。
在政策方面,4月19日,為進一步拓展優化滬深港通機制、助力香港鞏固提升國際金融中心地位,共同促進兩地資本市場協同發展,中國證監會發布了5項資本市場對港合作措施。
此外,港股市場的低估值也是吸引資金的重要因素之一。在此次上漲之前,港股市場的估值為全球主要市場的最低水平。在多重利好因素加持下,全球資金瘋狂湧入港股淘金。
其中,從美歐證券公司來看,對中國大陸和香港股市的看漲態度正在加強。瑞士瑞銀集團(UBS)於4月下旬將中國大陸和香港股市的投資評等上調至超配(樂觀),建議投資人目前可將港股作為衛星部位酌量布局,或以定期不定額方式布局恒生科技指數基金,參與大陸市場回暖投資機會。
根據高盛提供的信息,紐約投資者們最近在熱烈討論香港的投資機會,他們的問題涵蓋了如何配置資產、配置的比例、國家隊的動向以及中國經濟的情況等各個方面。這表明,國際投資者已經開始重新審視香港市場的投資價值,並有一些長線投資基金在持續買入中國公司的股票。
值得關註的是,據日經新聞報道,全球資金正在回歸中國大陸和香港股市。從相比2023年底的漲幅來看,香港股市呈現逼近美股的趨勢。
光大證券國際的策略師伍禮賢表示,原本流向日本和印度的海外資金不斷回歸中國股市。據悉,海外投資者正在鎖定低估值減弱的日本股票等的獲利,將資金投向中國股市。
在IPO領域,四大會計師事務所都預測香港再次成為全球領先的IPO市場,2024年首次公開募股將強勁反彈,可能產生超過100億美元的收益。
5月9日,港交所CEO陳翊庭出席活動時指出,目前有100家企業正在港交所排隊等候上市,預計大型IPO將卷土重來。2024年,預計香港市場將重新躋身全球前五的IPO目的地之列。
「香港拼了」
作為全球金融中心,香港以其開放性、多元化、監管適度、交易活躍等特點吸引著來自全球各地的資金:
據波士頓咨詢公司(BCG)在其公布的《全球財富報告》中的結論顯示:到2027年,香港的基金管理業或將超越瑞士,成為全球最大的跨境私人財富管理中心。
數據顯示2023年,香港擁有約2000家持牌資產管理公司,(新加坡為1194家)。香港管理的資產約為2.2萬億美元(新加坡為1.5萬億美元)。
2023年,香港是中國大陸以外全球最大的人民幣離岸中心,處理了超過70%的跨境人民幣支付,遠遠領先於排名第二的倫敦(5%)。
在人才領域,本月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李家超在「香港·全球人才高峰會」中介紹,截至今年四月底,各項人才入境計劃已批出近18萬份申請,超12萬人才已抵港。
最新資料顯示,香港人口已升至750萬。這是繼2019年之後,香港人口再次突破750萬大關,堪稱一次超級反轉。
值得一提的是,在房地產領域,香港政府於2月底取消了包括額外印花稅在內的房地產降溫措施,香港金融管理局同時放寬了長達十年之久的嚴格抵押貸款政策。
家族辦公室作為財富管理行業“皇冠上的明珠”,是全球財富管理中心競爭關鍵的領域之一。近年來香港加緊搶人搶錢,在家辦領域可謂火力全開。
2022年10月,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李家超在《施政報告》指出,港府計劃在2025年底前協助不少於200家家族辦公室在香港設立或擴展業務。
2023年,港府銳意提升香港作為家族辦公室樞紐的國際地位,發表《有關推動家辦業務在香港發展的政策宣言》,推出八項措施:包括引入新的「資本投資者入境計劃」、為家辦提供稅務寬減、提供便利市場措施、成立香港財富傳承學院等,為全球家辦和資產擁有人的業務在香港蓬勃發展提供便利和配套服務。
此外,政府亦為單一家辦(SFO)管理的合資格家族投資控權工具(FIHV)提供全額的利得稅豁免,適用於2022年4月1日或之後的任何課稅年度。
在招商引資方面,資料顯示,2023年有9039家海外和內地企業進駐香港,達到了與疫情前相當的水平。2023年,成功吸引了382家企業在香港開設或拓展業務。全球知名企業在香港設立國際總部或研發中心,其中包括制藥巨頭阿斯利康、全球最大電動汽車電池制造商寧德時代在2023年均宣布將在香港設立研發中心。
此外,在加密貨幣和區塊鏈領域,香港亦是野心勃勃,與新加坡全力爭奪“全球Web3中心”。
毫無疑問,香港仍然是企業投資的熱點、資本的首選目的地和人才聚集的中心。
Alfo Capital聯合創始人兼董事、東亞銀行聯合創始人李氏家族第五代傳人李民安表示,香港的優勢在於其韌性。“香港不時會經歷金融危機,但我們看到香港總能東山再起。”
力爭「全球家辦中心」
在吸引家辦方面,新加坡可謂搶占先機。自2020年開始,新加坡密集出臺家辦相關利好政策。
“香港的家辦政策出臺的晚了一些,那就一定要出臺的好一些。”香港家辦資深從業者Rebecca坦言道。
在2023年一系列利好政策的推動下,香港家辦數量一舉超越新加坡:今年3月,香港投資推廣署宣布,根據其委托德勤進行的《香港家辦市場研究》報告顯示,香港有超過2700家單一家辦。其中,資產管理規模在1億美元以上的家辦達885家,資產管理規模在5000萬美元~1億美元的單一家辦為682家。
對比來看,新加坡副總理兼財政部長黃循財(Lawrence Wong)表示,截至2023年12月31日,約有1,400家單一家辦 (SFO) 獲得了稅收優惠。
對於家族主業仍在國內運營的超富家族,香港地理位置優越,是首選的家辦所在地。此外,在香港上市的企業家、以及來自傳統產業的超高凈值個人大多將家辦設立在香港。
此外,在吸引內地家辦方面,香港具備得天獨厚的優勢,例如更熟悉的語言、文化及生活習慣、更便利的地理位置且靠近近年來發展蓬勃的大灣區等。
業內人士表示,香港房地產限制的取消、股市的反彈以及大灣區不斷增長的機會正在吸引越來越多的家辦落戶香港。
“對於財富來源、客戶來源均在香港的超富家族而言,一定更適合在香港設立家辦。”聯合家辦從業者Andrew告訴家辦新智點。
隨著科技的興起和新興市場持續釋放潛力,基於香港高度開放和國際化的市場、成熟的資本市場、與國際接軌的監管制度、豐富的人才儲備、健全的基礎設施、資訊和資本的自由流動以及近在咫尺的、巨大的區內投資機會,預期香港成為超高凈值人士設立家辦的首選地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