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境理財通”2.0時代來臨,一文讀懂最新變化

近日,“跨境理財通”2.0新政策正式發布,大灣區居民跨境投資再贏重磅政策利好。


相較於“跨境理財通”1.0時代,此次2.0新政在投資者準入條件、個人投資者額度、合格投資產品範圍等方面均作了優化升級。今天帶大家一起溫故知新,繼續探索粵港澳大灣區2024財富新機遇!


圖片

什麽是跨境理財通?


“跨境理財通”(Wealth Management Connect)是首個專為個人投資者而設的互聯互通機制,為讓粵港澳大灣區的內地和港澳合資格居民,通過區內金融機構體系建立的閉環式資金管道,跨境投資對方金融機構銷售的合資格投資產品。


按照購買主體身份,可分為


南向通


是指粵港澳大灣區內地居民通過在港澳銀行開立專屬投資賬戶,購買港澳地區銀行銷售的合資格理財產品。


北向通


則為港澳居民通過在大灣區內地銀行開立專屬投資賬戶,購買內地銀行銷售的合資格理財產品。


根據2022年胡潤財富報告,大灣區擁有千萬元人民幣資產的高凈值家庭超過50萬戶。尤其是在深圳、廣州等核心城市,聚集了大批具備國際視野的高凈值人群。不少內地居民希望能購買港澳銀行的理財產品,實現多元化的資產配置,也有港澳地區個人則希望能購買內地銀行的理財產品,享受到境內經濟增長和資本市場發展的紅利。


新版“跨境理財通”政策落地後,將更好滿足大灣區居民的資產配置和理財投資需求,推進粵港澳大灣區金融市場互聯互通,有效促進大灣區民生經濟融合。


圖片

跨境理財通的開啟

為投資者帶來了哪些新的投資機會?


“跨境理財通”業務試點開啟以來,地灣區居民可以直接投資包括香港、澳門特區政府金管局發行的外匯基金債券、當地銀行推出的定期存款、當地基金公司發行的基金等產品。大灣區居民的投資和理財需求迎來了加速釋放。


近期正式啟動的“跨境理財通”2.0項目下,部分人民幣存款或美元存款的短期年化利率非常有市場競爭力,更是吸引了許多內地灣區投資者青睞。央行最新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1月末,粵港澳大灣區參與“跨境理財通”業務的個人投資者7.1萬人,跨境理財匯劃金額138億元,其中“南向通”130.13億元。


對比來看,“跨境理財通”2.0版本相比1.0版本作出了如下升級:

投資者門檻的降低,支持更多大灣區居民參與試點:“南向通”參與門檻從連續在大灣區內地9市(包括廣州、深圳、珠海、佛山、惠州、東莞、中山、江門及肇慶)繳納社保或個人所得稅“滿5年”降低為“滿2年”。


同時除了要求“最近3個月家庭金融凈資產月末余額不低於100萬元人民幣(家庭金融資產包括基金、保險,不包括投資性房產等)”或“最近3個月家庭金融資產月末余額不低於200萬元人民幣”以外,還增加“近3年本人年均收入不低於40萬元”作為可選條件之一。(註:以上三個條件滿足其一即可)


個人投資者額度的提升:個人投資者額度將從100萬元人民幣提高到300萬元人民幣,這將使得單個投資者能夠獲得更高的收益。


業務試點範圍的拓寬:證券公司等機構將參與試點。


投資產品種類的增加:擴容後,投資產品的種類將更加豐富,包括但不限於基金、保險、債券等,滿足了投資者對於不同投資產品的需求。

圖片

參與跨境理財通

需要註意哪些問題?


首先,跨境理財通包括的投資標的雖然以低風險或者中低風險為主,但也存在虧損的可能性,例如匯率風險。


舉個例子,假設現在1美元兌7.198元人民幣,你以6個月6.5%的利率,配置美元存款,如果到期後,1美元只能兌6.98元人民幣。就會有近3%的匯率損失。


因此在“跨境理財通”的資產之外,也可以分散配置境內一些具有長期穩定收益的理財產品(包括基金或保險),以平衡匯率風險,做到更健康的資產配置。



再者,高利率產品通常設有時間限制,優惠期結束後將恢復常態利率。


在國內存款利率不斷走低的背景下,南向通卻出現了不少高利率存款產品。但此類產品大部分是銀行短期貼息,高利率持續時間以一年或半年以內為主,因此在高息產品的優惠期結束後,仍需考慮更長期的資產配置方案,以期實現自身更持續的財富增值。



總之,目前內地和港澳金融市場、金融制度和金融產品差異較大。內地投資者在參與“跨境理財通”業務之前,都應該更多了解不同金融市場的制度和產品,在此基礎上根據自己的投資能力、需求和風險偏好,進行理性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