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的便捷化,讓人們已經習慣於在互聯網上買東西,大到家具用品、電子產品,小到家裏的任何一個小玩意,只要動動手指,這些東西都能從網上買回家。
近年來,互聯網的發展和新冠疫情的影響,許多保險公司也順勢推出網絡投保的這一業務,通過網絡,客戶要是看到自己心儀的保險產品,直接就可以下單投保,彷彿已經打破了通過保險代理人簽單的傳統模式。但是,網絡投保真的能取代保險代理人嗎?答案當然是否定的,即便網絡再發達,人的作用也仍舊難以被替代。
保險代理人的存在,主要有以下幾大作用:
首先,保險代理人可以提供個性化的服務:大家的收入不同,情況也各不相同,自然對保險的需求也千差萬別。
“最貴的不一定是最好的,只有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這句話放在保險上,再適合不過。保險的種類產品千千萬,並不是最貴就的適合自己,在買保險這件事上,大家需要根據自身的具體情況來規劃保單,如此才能讓保障更加全面。而保單代理人的存在,恰好可以根據客戶的需求及經濟情況,量身打造一個適合客戶的最佳組合。這樣人性化、個性化的服務是互聯網難以代替的。
其次,保險代理人可以提供持續性服務:保險是一種服務,這種服務包含了售前、售中和售後,每一個環節都需要保險代理人存在。
售前,保險代理人會根據投保人的實際情況做一個詳細的計劃書,並且對於保單條款的注意事項都會做一個專業、詳細的說明,告知投保人所購產品的保障項目、後續的理賠事宜、還有免責聲明等一系列詳情。這些專業的術語和名詞一般不經常接觸保險的人,會存在理解上的偏差,要是貿然從網上投保,很容易陷入誤區,耽誤了後續的理賠。
售中,買保險是一個長期的行為,投保人一旦簽約,並不代表著結束,而是一個開始。不同保單有不同的繳費年期,有的壽險和重疾險長達10年20年的繳費期,時間一久,有的客戶很容易遺忘,一旦斷繳,錯過一定期限,保險就喪失了它的作用和投保價值。因此,保險代理人的存在,能及時提醒你續保的時間,同時,根據後續情況的變化,也能完善你的保障計劃,讓你的保障更加完善充分。
售後,如果在保障期間需要理賠,可以第一時間與保險代理人取得聯繫,保險代理人會協助你進行後續的理賠事宜,讓你少走許多彎路。
最後,保險代理人可以為您提供專業化的服務。“專業的事情,就要找專業的人來做”這句話放在保險上也同樣適合。了解過保險的人都知道,保險合同上的條款非常多,專業名詞術語複雜到讓人頭暈,一字之差,理解就千差萬別。為了安全、穩妥起見,保險最好還是要經過保險代理人的講解後,再慎重簽約。
香港疫情如此嚴重,大家的行動存在諸多不便,但對保險的熱情絲毫不減。疫情期間想要投保的居民也只能購買以保障型為主、屬短期性質或產品結構比較簡單的產品,
像一般保險產品,例如旅遊、家居、家傭及汽車保險等;定期人壽保險保單;個別合資格延期年金保單;自願醫保產品;及提供保險保障(如住院現金、醫療、危疾、個人意外、殘疾或長期護理保障),而不含高儲蓄成分的保費回贈保單或無現金價值的可續保保單。
至於涉及投資成分、屬長期性質或結構復雜的保險產品(如終身人壽等),就需要先與保險中介人(即保險經紀或代理)會面並進行財務需要分析,方可投保。
因此,保險代理人和互聯網投保的存在,兩者是相輔相成,互補的,並不存在替代關係。一些複雜,大額的保單,保險代理人在促成保單合約上發揮著重要作用。
免責聲明:本平臺不保證所提供資訊的精確性和完整性,內容僅供學習交流和參考,對任何人使用本資訊所引發的任何直接或間接損失均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我們旨在傳播美好。本平臺文章版權歸原作者及原出處所有,若平臺發佈的內容涉及侵權或來源標記有誤,煩請告知,我們將根據要求更正或刪除有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