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過去這一年,港澳與內地恢復全面通關,一個趨勢性的現象出現了:曾經大量的內地遊客湧入香港買買買,如今越來越多的香港旅客到內地尤其深圳市中心用餐和購物,北上消費已經變成一個潮流。 深圳中心區的大型購物商場裏,湧現了許多前來用餐的旅客,他們選擇的餐廳偏好還是比較多元的,比如東南亞菜系、北京烤鴨、四川火鍋等,港式茶餐廳除外。如今的深圳,隨處可見香港旅客的身影,有老有小、結伴而行,各大商家也在元旦和聖誕節期間掛出了港幣的兌換說明。 這種現象從國慶假期開始最為明顯,銀行卡支付數據就能直接體現出來。眾安銀行副行長吳忠豪透露過一個數據,國慶假期三天時間內,眾安銀行的香港用戶北上人均消費額超過了9月份日均消費額的30%,交易次數也超過了40%。 多位朋友曾在中心書城、購物公園、深業上城等地偶遇香港旅客問路,不同過去的是,即使中老年人的普通話水平也大有長進,至少能滿足交流的基本需求。據吳忠豪描述,這種北上消費的趨勢還在持續,時間窗口從小長假變成了每個周末,甚至倒逼香港的銀行開拓內地合作商家。 由於銀行卡跨地使用限制和跨境支付習慣不同,不少年輕的香港旅客在深圳購物消費仍然用現金支付,與內地幾乎清一色使用微信、支付寶等支付方式形成鮮明的對比。這迫使香港銀行改進和優化業務模式,包括綁卡,眾安銀行等就在2023年配合進行了微信、支付寶等支付工具境外卡綁定工作,並且考慮推出相應的出遊權益和商家優惠。 這樣的趨勢帶來什麽商業洞察呢?吳忠豪認為,在香港金融機構或者是粵港澳灣區生態,要把握消費的力量。如何讓用戶更容易便捷開通支付的手段?比如說開一張電話卡、內地的銀行賬戶,現在直接綁定一張香港的卡就可以支付,也可以借助不同的支付工具。未來香港是不是跨境支付也可以有更多的選擇?尤其是數字貨幣出現之後,這些都是龐大的機遇。 資金南下投資動力在哪? 與香港旅客北上消費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內地資金南下到香港投資的規模在擴大,從港股通南下資金凈買入金額和QDII的規模增長可見一斑。 2023年港股市場受全球外部環境和經濟發展影響,行情始終在磨底過程中,但下半年對資金的吸引力逐漸增大。2023年全年港股通南向資金凈買入的金額,相當於滬深股通北向資金凈買入金額的好幾倍,體現了香港股票市場的相對吸引力。 與此同時,QDII基金規模也持續創下新高,總體份額增長速度超過偏股型基金。中基協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11月,QDII基金份額達4946.51億份,比10月環比增加108.19億份,同比2022年11月底增長了1408.9億份,增幅為39.83%。 以上港股通和QDII基金,正是內地資金南下投資港股等海外市場的兩種主要渠道,2023年都呈現南下凈買入的增長態勢,與北上消費潮流形成對比。不過,背後的原因卻有相似之處,不管是香港旅客北上消費,還是資金南下香港投資,最主要的原因不排除兩個: 一是匯率存在利差,人民幣2023年出現貶值,而港幣掛鉤美元,北上消費性價比更高,資金在香港存款或投資的利率也更高。 二是互聯互通深化,香港與內地全面恢復通關,同時高鐵等交通的便利性提升,滬港深、QDII等投資渠道也打通了,為跨境資金的流動和支付都提供了便利。 業內人士認為,新的一年香港人北上消費的潮流還將延續,旅行購物等消費需求的釋放不完全是因為匯率優勢,而是因為對內地的認識正在發生變化,激發了更深層的需求和互動。而投資,則要“有利可圖”才能維持,資金沒有絕對的單向流動,更多的是雙向合作。 免責聲明:本平臺不保證所提供資訊的精確性和完整性,內容僅供學習交流和參考,對任何人使用本資訊所引發的任何直接或間接損失均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我們旨在傳播美好。本平臺文章版權歸原作者及原出處所有,若平臺發佈的內容涉及侵權或來源標記有誤,煩請告知,我們將根據要求更正或刪除有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