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合同“避坑”指南,建議收藏!

  1. 對於初入職場的小夥伴

可能會覺得老闆跟我簽了勞動合同

我就有保障了

於是,勞動合同條款都沒仔細查看

大筆一揮就簽下自己的大名

然而,你手裏拿的這份勞動合同

真能保障自己嗎

 

今天,小編就來聊一聊

那些隱藏在勞動合同中的“坑”

準備簽勞動合同的小夥伴們一定要認真看哦!

 

1、工作地點


 

避坑指南:

 

如在合同條款內發現工作地點並未明確某一地點或者含糊其辭的,一定要注意!可以和用人單位協商,將調整後的工作地點限定在合同簽訂的城市。

 

2、工作崗位


 

避坑指南:

 

如果用人單位未在勞動合同中約定可以調崗,用人單位需要在調崗前(即變更勞動合同)與勞動者協商一致。用人單位單方面通知調崗或輪崗,勞動者有權拒絕。如果勞動合同上有調動崗位的約定,也應當具備調動的合理理由和相關證明。

 

3、績效考核


 

避坑指南:

 

如果你的勞動合同中有關於考核的條款,一定要問清楚“績效考核”的標準,最好能拿到書面檔,並作為勞動合同的附件。如果考核標準過於傾向用人單位,那麼就要考慮清楚,到底要不要接受這份工作了。

 

4、工資結構


 

避坑指南:

 

如果勞動合同中只約定了基本工資,那麼用人單位只保證每月基本工資固定發放,而績效和獎金等其數額受到企業內部薪酬考核制度、員工個人業績等影響,存在著一定的波動。因此,勞動者在簽訂勞動合同之前一定仔細審閱,要明確自己的工資組成部分及各部分對應的工資金額,搞清楚用人單位績效、獎金發放的具體條件和浮動依據,在確認接受用人單位的薪酬制度後再決定是否簽訂勞動合同。

 

以上是勞動合同簽訂的“避坑”指南

接下來編編給大家提醒下

這些合同直接不能簽!

 

No.1口頭合同

 

 《勞動合同法》規定,非全日制用工雙方當事人可以訂立口頭協議,比如“小時工”。但是,如果用人單位是全日制用工,就應該與勞動者訂立書面勞動合同。即使是親戚、熟人的單位,也不能因為人情關係而放棄簽訂書面勞動合同,一旦發生糾紛,難以提供證據,口頭合同很難保護大家的權益,後患無窮。

 

No.2抵押合同

 

少數用人單位要求員工把自己的一些證件、財產抵押之後才能上班。當用人單位辭退員工時,就以種種理由不退還抵押財物。

 

《勞動合同法》明確規定,用人單位招用勞動者,不得扣押勞動者的居民身份證和其他證件,不得要求勞動者提供擔保或者以其他名義向勞動者收取財物。

 

No.3簡單合同

 

雖然用人單位與勞動者之間簽訂了勞動合同,但內容過於簡單,缺少基本要素和對用人單位的解除合同違約行為的追究條款。一旦入職後,勞動者很有可能因為用人單位沒有按照面試約定支付薪資報酬、安排工作內容而吃啞巴虧。因此,在簽訂勞動合同時,大家一定要看清楚合同條款。

 

《勞動合同法》第十七條規定:勞動合同應當具備以下條款:

1)用人單位的名稱、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負責人;

2)勞動者的姓名、住址和居民身份證或者其他有效身份證件號碼;

3)勞動合同期限;

4)工作內容和工作地點;

5)工作時間和休息休假;

6)勞動報酬;

7)社會保險;

8)勞動保護、勞動條件和職業危害防護;

9)法律、法規規定應當納入勞動合同的其他事項。

 

只有以上條款具備了,才是一份形式上完整的勞動合同。此外,還可以約定試用期、培訓、保守秘密、補充保險、福利待遇等其他事項。如勞動者與用人單位因勞動合同內容產生勞動爭議,可以申請勞動爭議仲裁;用人單位存在違法違規行為的,勞動者可按規定要求補償。

 

No.4雙面合同

 

有的用人單位為了應付勞動保障部門檢查,準備了兩份不一樣的合同。一份是實際不執行,只由用人單位保管的假合同,合規合法,應付檢查。另一份實際執行,由雙方持有的真合同,不規範、不合法。

 

大家要注意,由於有一份合同僅由用人單位保管,可能被篡改,從而使勞動者在維權過程中變得被動。

 

No.5霸王合同

 

這種合同只從單位角度出發,合同內容明顯偏向用人單位一方,只強調用人單位權利和勞動者義務,很少涉及勞動者權益。如果不小心簽訂了霸王勞動合同,勞動者可以回饋到公司所在地的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申請認定勞動合同無效或者部分無效。

 

人在職場行走,暗坑激流太多

還不快多學一些勞動法知識

來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下次遇到不公不正的待遇

拿起法律的武器

勇敢地say no!!


免責聲明:本平臺不保證所提供資訊的精確性和完整性,內容僅供學習交流和參考,對任何人使用本資訊所引發的任何直接或間接損失均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我們旨在傳播美好。

本平臺文章版權歸原作者及原出處所有,若平臺發佈的內容涉及侵權或來源標記有誤,煩請告知,我們將根據要求更正或刪除有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