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燒烤、長沙夜市、深圳“小港夜”……今年以來,“夜經濟”成為不少城市“出圈”,變城市流量為“留量”的關鍵。美團數據顯示,暑期以來,“夜游”“夜市”搜索量較去年同期增長約80%,攻略筆記同比增長160%;OTA平台暑期夜游產品銷量較2019年增近7倍,城市新“夜”態已形成。
而素有“不夜城”之稱的香港近年來“夜經濟”似乎陷入低穀期。蘭桂坊、上環、銅鑼灣、廟街等曾經游客熱衷的夜間打卡地,人流量減少,商鋪打樣時間也早於往年。
近期,香港特區政府開始著手發展夜經濟。9月5日,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李家超在出席行政會議前表示,10月1日將複辦國慶煙花匯演,此外,據知情人士透露,系列提振夜市的方案正在醞釀中,將於本周四在西九龍舉辦啓動禮。事實上,重議夜經濟、系列舉措提振夜市僅是特區政府促消費的一個縮影。在經濟持續承壓之下,今年以來,香港特區政府促消費舉措不斷,赴港消費也呈現出新風向。
“夜經濟”現冷熱差
“夜經濟”一度被認為是城市經濟開放度、活躍度和便利度的“晴雨表”。
夜晚降臨,流光溢彩的霓虹燈,特色集裝箱店鋪間彌漫著豬扒包的香氣,經典粵語歌《一生所愛》嚮起,位於深圳鹽田沙業街的“小港夜”開始蘇醒。與其他夜市不同的地方在於,這是由一群香港“95後”創業青年經營的雙創夜市街區,大量的港風元素、經典的港式美食吸引來不少打卡觀光的游客。
港人赴深創業僅是深圳、香港“雙向奔赴”的一個縮影。近期以來,港人北上消費潮成勢,“過夜游”、“夜市經濟”需求激增。8月25日,攜程發布的《2023年暑期出游市場報告》顯示,7月至8月,香港游客到深圳整體旅游預訂單量同比去年增長257%,環比前兩個月增長14%。其中,酒店訂單同比去年增長301%,環比前兩個月增長12%;門票訂單同比去年增長447%,環比前兩個月增長116%。
在香港青年看好“夜經濟”商機、赴深圳創業時,一河之隔的“不夜城”香港,夜市卻略顯冷清。9月4日晚上10點,第一財經記者在西九龍附近看到許多商鋪已早早關閉,僅剩下零星的貨幣兌換點、夜宵食肆還在開門營業。據部分赴港游客介紹,廟街、旺角女人街等曾經最富有活力的香港夜市街區商販數量較疫情前有所減少,人流量也不如往昔。林生(化名)居住在香港多年,他近期發現晚上出門逛街、休閑的次數確實屈指可數。在他看來,一方面是由於疫情期間,酒吧等一些大型活動場所曾被短期關閉,餐飲堂食也受到相應限制,逐漸養成夜間居家的習慣。而另一方面,這兩個月匯率比較劃算,一些娛樂活動還是更傾向於周末集中去深圳消費。
事實上,曾一度被稱為“不夜城”、“購物天堂”的香港近期顯露出消費動能不足的跡象。其中,餐飲、酒吧營業收入下滑顯著。香港餐飲聯業協會會長黃家和表示,今年7月和8月,香港餐館的晚餐營業額同比下降了30%。香港酒吧業協會主席錢雋永也透露,近月來,香港商業區的酒吧每月收入是疫情暴發前的70%。
與此同時,消費增速出現趨緩跡象。香港特區政府統計處公布的2023年第二季本地生產總值預先估計數字(下稱“二季度預估數據”)顯示,私人消費第一季度增長13%後,二季度較上年同期實質增長8.5%;本地固定資本形成總額在一季度增長7.9%後,二季度與上年同期比較,實質下跌1%;貨品出口總額繼2023年第一季下跌18.9%後,第二季與上年同期比較,實質下跌15.3%。
夜市經濟為何難“旺”?
為何近年來香港”夜市經濟”持續陷入頹勢?不少業內人士認為與香港經濟承壓、港元走強等因素相關。
一方面,香港經濟複蘇不如預期,消費後續動能略顯不足。二季度預估數據顯示,2023年第二季度,當地生產總值較上年同期實質上升1.5%,而第一季的升幅為2.9%。經季節性調整後按季比較,實質本地生產總值下跌1.3%。
在林生看來,夜市長期陷“冷”的根本原因在於經濟不“熱”。很多香港居民在收入持續承壓、行業未來不明確的狀態下,需求相對不足,因此餐廳、酒吧、夜市等體驗類消費複蘇也相對滯後。
另一方面,港元匯率持續走強下,內地、香港正從“單向奔赴”向“雙向奔赴”糢式轉變。有業內分析人士認為,港人熱衷北上消費、進行“報複式“旅游也在一定程度上“分流”了香港夜市客群。
近年來,隨著美元走強,港元對人民幣匯率走高。自2022年3月開始至今,美聯儲已經連續加息11次,當前聯邦基準利率已上調至5.25%~5.5%。跟隨美聯儲加息步伐,香港金融管理局將基準利率上調至5.75%。港元對人民幣匯率隨之不斷走高,截至9月11日,1港元可兌換人民幣約0.930元,而在今年2月2日,1港元可兌換人民幣約0.855元,這也意味著香港游客在內地消費更加劃算。
在香港某大學讀大三的Jane(化名)為記者算了一筆“夜市美食賬”,同樣100港元,在香港夜市檔只能買到2片雞蛋仔、2杯飲料,外加2顆魚蛋,但在深圳的一些夜市,由於本身物價相對便宜,還有劃算的匯率“加成”,至少可以買一摞烤串、2份牛河、2杯鮮榨果汁和1塊小蛋糕。
“深圳夜市氛圍做得也很好,比較有煙火氣。另外,預算有限、價格優先。”在Jane看來,深圳夜市雖然距離較遠、住宿也是一筆額外的開支,但便宜的價格、多樣的飲食是吸引她的關鍵所在。
與Jane有類似考慮的香港人不在少數,北上消費勢頭持續強勁。香港入境事務處統計數據顯示,7月1日~8月29日,已有超過900萬人次港人入境深圳,“南下”到港的內地旅客及其他旅客為533萬人次。值得註意的是,目前香港總人口數約為733萬人。如以此計算,今年“暑假檔”,平均每位香港人入境深圳1.2次。
此外,從長期來看,“夜市經濟“的隱退也與攤販的策略有關。全國港澳研究會會員胡恩威指出,現在香港特區政府延續此前“消滅”小販政策,不再簽發小販牌。“如持續不簽發新的小販牌,廟街、西洋菜街、摩羅廟街等夜市市集,十年後二十年後會完全消失。”
發力搞活“夜經濟”
為尋求消費破局之道,近期以來,香港特區政府正頻頻出台舉措發展夜市經濟。
8月13日,香港特區政府財政司司長陳茂波指出,私人消費和訪港旅游業預計仍然是香港下半年經濟的主要增長動力。短期內,特區政府要與業界合力把香港夜市搞活搞旺,保持複蘇動力,為香港發展增添動能。9月5日,李家超出席行政會議前表示,已要求盡快落實推動晚間活動的工作,預期可在下星期公布細節和內容,並稱國慶節將舉辦國慶煙花匯演。
為配合搞活夜經濟,香港旅發局近日也宣布未來數月會全力舉辦一連串大型旗艦盛事,預計10月會於中環海濱複辦實體版“美酒佳餚巡禮”,11月推出“香港繽紛冬日巡禮”,除夕舉行“香港跨年倒數”。
此外,香港特區政府也與發展商接觸,商討延長發展商旗下商場營業時間。新地旗下多區商場宣布,在中秋至國慶,會延長營業時間至晚上12時,晚上9時後在場內憑任意消費,可即時享額外5小時免費泊車優惠。華懋集團日前在旗下中環街市舉辦為期3天的音樂節,其間要求酒吧將關門時間推遲至午夜;該商場還將於9月和港府合辦國際啤酒節和夜市;蘭桂坊則計劃將從9月開始提供夜間酒水折扣,並安排DJ表演。
香港行政會議召集人葉劉淑儀指出,“夜經濟”的主要消費對象是年輕人、專業人士和游客。未來的夜市要針對他們的喜好和品味來做,例如,大型音樂會、體育活動、主題嘉年華、文藝展覽、電影節等,要能吸引年輕人出來活動,也能吸引游客留港過夜,才能帶動消費。
在她看來,“搞活”夜市不意味著走回頭路,關鍵是要推陳出新,升級轉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