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期存款優惠,高達13.5%定存年利率”
“提供高達6.88%年利率港幣活期存款優惠”
“全新客戶,可享HK$100現金獎賞”
看到這些宣傳語,你心動了嗎?
最近,內地降息背景下,“存款特種兵”將目光投向了香港。據界面新聞報道,香港中銀“網紅”網點——中港城分行,盡管每天早上8點半才發號,但7點就已經排起長隊。為應對火爆的開戶潮,目前香港許多銀行開戶都需要預約,多家銀行作出延長營業時間等安排……
在各大社交平台上,不少網友撰寫了“開戶指南”,頗有一種搶到就是賺到既視感。湧金君不禁也好奇,到香港存錢真的能躺賺嗎?
01攬儲奇招大拆解
通過官網、官方客服電話及業內人士的多重確認,湧金君明確的第一個事實,香港確實有高息存款。
這既是香港銀行業拉新攬儲的營銷方式,同時也有美元連續加息,港元與美元實施聯系匯率制度,與內地利差擴大的因素。
但是,高息背後藏著不少門道,咱得好好捋捋。
我們不妨解剖一只麻雀,比如天星銀行推出的一款頗具誘惑力的6.88%年利率港幣活期存款,它就包含多個限定條件。

比如時間。“優惠只在特定時間生效,根據條款解釋是由2023年8月11日起直至另行通知。”(翻譯:隨時可以取消咯?)
再如存款資格。“客戶不僅得在特定時間開戶,而且開戶前12個月內沒有持有該行的個人賬戶。”(翻譯:老客戶沒優惠)
又如資金額度。“客戶可享活期存款年利率6.88%,優惠只適用於港幣首50,000元。”(翻譯:超出5萬元港幣的部分那就是另外的價錢了)
以及利率保證。“客戶自開戶30天內享有‘利率不變保證’。推廣期後,客戶可享受的港元儲蓄存款年利率以實際掛牌為準。”(翻譯:30天後,又是另外的價錢了)
終極大Boss是免責條款。“優惠名額有限,先到先得,額滿即止。本行保留、更新或終止以上優惠,以及修訂所述任何條款及細則的權利,而不予事先通知。如有任何爭議,本行保留最終決定權。”(翻譯:七十二變我說了算)
也就是說,在不出任何新變化的前提下,以5萬元港幣為本金,湧金君一個月內最多能靠這份高息賺到大約282.73元港幣,約等於263元人民幣,這還不算交通住宿費成本和換匯費用哦。
再看其他的一些銀行也有各項限定條款。
比如匯豐銀行推出了最高13.5%的英鎊定存年利率,但優惠時效很短,13.5%只能享受一周,如果要存一個月,則年利率就降到了3.5%,同樣也有類似的免責條款。
另外,匯豐銀行的客服人員告訴記者,實際享受的利率可能與掛牌並不完全一致,還要客戶親自到櫃台開戶並做完資質測評後才能當場確定。
還有一位赴港存款的先生透露,現場還會有其他附加條款,比如要先經客戶經理購買一份保險產品。

也有網友說:我不求高息,只想要穩穩的幸福。比如一年期的定期存款,利率比內地高點兒就行。
湧金君查詢後發現,如果是一年期的人民幣存款,香港和內地比較沒啥優勢。
比如匯豐銀行的一年期人民幣定期存款掛牌年利率在1.6%,渣打銀行推出了2%的利率,但優惠時間截至8月31日。而內地銀行普遍在2%左右。
美元的存款利率有所差異。內地銀行一年期美元存款利率線上展示的掛牌價普遍不到1%,香港的銀行相對較高。
比如匯豐銀行、渣打銀行、官網都顯示美元新資金可以享受4%的年利率,不過在額度上有不同的門檻。

不過,據一位銀行業內人士透露,內地的美元存款在櫃台辦理會有額外優惠,真實利率與香港地區其實相差不大。
02哪些風險需警惕
資本市場的反映來得更早也更明顯。
據浙商銀行財富管理部統計,南向資金從7月下半月淨買入額迅速增加,7月份增加了144億元,8月增加了453億元,而6月份淨買入額是負數。從周度觀察,近10周中有8周淨流入。
“這樣的資金流動表現是經濟周期某個階段的正常現象,從財富決策來說無可厚非。”浙江大學國際聯合商學院數字經濟與金融創新研究中心聯席主任盤和林同時提醒到,如果要赴港存款,“除了研究存款的具體形式,還要看存款背後的銀行信用情況。”
浙商銀行財富管理部資產配置中心負責人曾睿則認為,由於涉及的是外匯存款產品,是否決定赴港存款,重點要考慮利率和匯率兩方面的影嚮。
“當前美元利率高的主要原因是美聯儲的加息政策,但誰也不確定美聯儲未來是否會繼續加息。而且展望明年,降息的可能性很大。另外,近期美債收益率曲線倒掛程度進一步加深,市場預期未來美國經濟會衰退,利率也會下降。”
曾睿認為,如果是中長期存款,那麼需重點考慮匯率風險。“短期內換匯存美元可以享受較高利率,但如果人民幣未來升值,則換匯可能承受匯率損失。”
那麼,究竟哪些人適合赴港存款呢?
湧金君認為,對於那些本身就有赴港計劃,外匯資金富餘或者有配置外匯打算的投資者,可以在信用可靠的銀行開戶存款,說不定還能回血一筆交通費。
但對於基本沒有外匯使用需要,專程跑一趟香港存款的投資者,湧金君認為就大可不必了。
總而言之,精打細算做好理財,值得鼓勵。但赴港存錢的熱鬧要不要湊?還得根據自身實際情況細細盤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