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府公佈輸入外勞安排! 內地人來香港打工,下班可回深圳住宿!

特區政府今日(13日)公佈有關輸入勞工方面的安排。 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孫玉菡表示,香港面對結構性勞動人口縮減,本地勞工是根本,加強本地勞工培訓是政府重視的工作。



孫玉菡指出,一方面,政府呼籲雇員再培訓局每年提供超過10萬個培訓額,另一方面是職業訓練局亦提供十多萬個培訓額。 對於雇員再培訓局的就業挂鉤課程,學員可得到5800元再培訓津貼,政府計劃增加津貼額至8000元,相信可以增強本地培訓。


最多兩名本地工配一名外勞 外勞可在內地住宿


關於輸入勞工,孫玉菡表示會雙軌並行,一是行業性計劃,即院舍特別計劃、建造業行業性計劃、運輸物流業行業性計劃; 二是優化現有補充勞工計劃。


他指出,政府初步計劃每半年針對每個行業性計劃,向勞工顧問委員會進行定期彙報; 指定公職人員審批不同行業性計劃; 僱主獲批准后,須繳付雇員再培訓徵款,每位輸入外勞每月為400元; 補充勞工計劃下的人手比例同樣適用於行業性計劃,即最多每兩名本地員工配一名外勞; 僱主可選擇向雇員提供居住地方,或選擇在內地住宿; 若輸入勞工為內地人,僱主須經過在內地獲得核准的對外勞務工作的企業招聘。


航空業計劃輸入6300勞工 占人手缺口一半


運輸及物流局局長林世雄介紹適用於運輸業的相關計劃。 林世雄提到航空業方面,建議針對10個人手短缺情況特別嚴重、本地招聘困難的前線工種,提出“航空業輸入勞工計劃”,配額上限為6300個,約為前線職員缺口總數的一半,其餘職位空缺將繼續由本地勞工填補。


林世雄指,航空業自香港全面通關后迅速反彈,至今年4月達到疫情前約五成,若條件許可,預期明年可回復至疫情前水準; 惟航空業人手在疫情期間大幅減少,人手流失率高,預期明年人手需求由現時5.3萬人升至6.9萬人,換言之,屆時人口缺口將達至1.6萬人,即使業界已加強招聘工作,但情況並不樂觀,對機場運作有影響,甚至拖慢經濟整體復甦。


住宿方面,由於機場臨近港珠澳大橋,林世雄預期大部分輸入勞工會住在內地,機管局會統籌跨境交通,讓輸入勞工可以即日來回,同本地勞工往返機場工作一樣,輸入勞工亦須自行承擔交通費用,會有監管機制防止濫用及違規情況。


司機1700人 須培訓上崗


林世雄表示,在運輸業計劃下,行走固定或預先指定路線的公共小巴及客車營辦商可以申請輸入司機,上限為1700人,包括公共小巴司機900個名額,客車司機800個名額,分別站相關行業一半空缺。


另外,輸入司機須持有非本地駕照一年或以上,運輸署會安排他們參加香港公共小巴或巴士駕駛考試,以及相關職前課程和實習訓練,以熟悉香港的交通規則及駕駛路線,才可以投入服務。


建造業名額上限1.2萬人 優先考慮公營專案


發展局局長寧漢豪表示,政府計劃建造業輸入外勞上限為1.2萬人,優先考慮公營工程包括:造地、基建、公營房屋、鐵路、機場工程、醫院等,因為這些工程能夠照顧到廣大公眾利益,並且有政府部門或法定部門近距離監管。


寧漢豪表示,在特殊情況下也會考慮私營項目申請,但申請人必須要證明引入的勞工種類在香港非常短缺。


行政長官李家超今早在出席行會前見記者時強調,有三大原則保障本地工人利益,包括本地工人就業優先,要針對人力明顯不足行業; 保障本地勞工工資收入,外勞工資不可低於相關職位工資中位數; 以培育增加本地勞工為主,引入外勞只是輔助,不是永久措施,將以多元措施減少人力短缺。


免責聲明:本平臺不保證所提供資訊的精確性和完整性,內容僅供學習交流和參考,對任何人使用本資訊所引發的任何直接或間接損失均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我們旨在傳播美好。

本平臺文章版權歸原作者及原出處所有,若平臺發佈的內容涉及侵權或來源標記有誤,煩請告知,我們將根據要求更正或刪除有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