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7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新聞發佈會,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國民經濟綜合統計司司長付凌暉稱,社會上對於通縮的討論也比較多。 總的來看,中國經濟目前不存在通貨緊縮的現象,下階段也不會出現通貨緊縮。 儘管價格目前是階段性處於低位,從經濟增長、貨幣供應這些相關指標看,中國的經濟都不符合通貨緊縮的條件。
付凌暉表示,從價格本身來看,今年上半年由於世界經濟復蘇乏力,國際能源價格回落,帶動國內能源價格走低。 同時,國內車企降價促銷、豬肉價格轉降,加之上年同期基數較高,我國居民消費價格漲幅上半年總體回落。
上半年居民消費價格同比上漲0.7%,比一季度回落0.6個百分點。 主要有四方面的特點:一是食品價格漲幅回落。 上半年食品價格同比上漲2.5%,比一季度回落1.2個百分點。 其中鮮果、禽肉類價格漲幅較高,分別上漲7.9%和6.4%,生豬產能充足,豬肉價格在5月份起同比轉降,上半年平均上漲3.2%。
二是能源價格下降。 受國際能源價格下行影響,上半年CPI中的能源價格下降3.5%,其中汽油、柴油價格分別下降7.3%和8%。
三是服務價格小幅上漲。 受到服務消費恢復向好的帶動,服務價格漲幅有所擴大,上半年服務價格同比上漲0.9,漲幅比一季度擴大0.1個百分點,其中飛機票、賓館住宿、旅遊價格分別上漲20.2%、8.6%、7.1%。
四是核心CPI漲幅基本穩定。 上半年,扣除食品和能源的核心CPI同比上漲0.7%,比一季度回落0.1個百分點。
付凌暉表示,6月份居民消費價格同比持平,由上月的上漲0.2%轉為同比持平,也引起各方面關注。 總的來看,CPI漲幅低位運行是國際國內多重因素共同影響的結果,是階段性的。
今年以來,我國經濟社會全面恢復常態化運行,市場需求逐步擴大,生產供給持續增加,經濟運行呈現恢復向好態勢。 從供給來看,在疫情期間我國大力實施助企紓困,保障了量大面廣經營主體的生存。 疫情影響消退後,我國憑藉完善的產業體系,強大的生產能力,市場供給快速增加,就業形勢的改善,反映出生產供給恢復較好的情況。 從需求來看,過去三年受到疫情影響,居民和企業的收入都受到了一定影響,相應的市場需求的恢復需要一定時間,這種生產、需求之間恢復的不同步,一定程度上造成目前CPI價格的低位運行。
付凌暉表示,國際輸入性因素以及上年同期基數較高的因素也是導致CPI漲幅階段性回落的重要原因。 從下階段來看,隨著我國經濟恢復向好、市場需求逐步擴大、經濟循環暢通,供求關係將逐步改善。 從食品價格看,我國糧食生產總體穩定,有利於保障食品價格穩定。 後期豬肉消費需求季節性增加也會帶動價格回升。 從工業消費品價格來看,國際能源價格低位運行的輸入性影響可能會持續,但是車企的短期降價促銷的影響有望逐步消除。 從服務價格來看,服務需求穩步擴大,服務價格將穩中有升,二季度服務價格同比上漲0.9%,比一季度擴大0.1個百分點。 綜合上述因素,加之去年同期高基數因素逐步消除,價格漲幅會逐步回歸合理水準。
免責聲明:本平臺不保證所提供資訊的精確性和完整性,內容僅供學習交流和參考,對任何人使用本資訊所引發的任何直接或間接損失均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我們旨在傳播美好。
本平臺文章版權歸原作者及原出處所有,若平臺發佈的內容涉及侵權或來源標記有誤,煩請告知,我們將根據要求更正或刪除有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