醞釀已久的基金降費改革方案正式落地。
值得注意的是,在堅持以固定費率產品為主的基礎上,監管部門研究推出了更多浮動費率產品試點。 同時接收了首批與規模、業績和持有期挂鉤的浮動費率產品。
首批與規模挂鉤的浮動費率產品,包括華夏信興回報混合、富國核心優勢混合和招商精選企業混合。
與基金規模挂鉤產品,按照基金管理規模分檔收取管理費,產品管理規模越大,適用的費用水準越低。
而首批與業績挂鉤的浮動費率產品,則包括富國遠見精選三年定期開放等8隻基金產品。
監管指出,與基金投資業績挂鉤產品,按照基金業績表現分檔收取管理費,費率水準雙向浮動,收益表現不達約定水準時,管理費水平適當向下浮動,收益表現超越約定基準時,管理費水平適當向上浮動。
第一財經獲悉,首批與業績、規模挂鉤的基金產品均於7月8日被監管正式接收。
此外,監管此前還受理了部分與持有期挂鉤的浮動費率產品,包括中歐時代共贏混合等9隻產品。
產品設計方面,與投資者持有時間挂鉤產品按照投資者持有產品份額時間分檔收取管理費,投資者持有份額時間越長,支付的費用水準越低。

晨星中國基金研究總監王蕊告訴第一財經記者,實際上國外早有將基金產品費率和業績挂鉤的先例:“公募基金一般來說規模越大,單位份額和運營成本也就越低。 從我們的觀察來看,產品規模足夠大時,海外基金會去主動降費,其管理費率呈現下降的趨勢,讓利投資者。 ”
王蕊認為,國內基金蓬勃發展的二十多年來,公募基金行業規模快速增長,此次費率改革也是行業發展的必然結果,很多基金規模比較大,本質上都是可以通過市場化降費來真正讓利投資者。
免責聲明:本平臺不保證所提供資訊的精確性和完整性,內容僅供學習交流和參考,對任何人使用本資訊所引發的任何直接或間接損失均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我們旨在傳播美好。
本平臺文章版權歸原作者及原出處所有,若平臺發佈的內容涉及侵權或來源標記有誤,煩請告知,我們將根據要求更正或刪除有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