債券通開通六年交易額飆逾30倍,中港謀推離岸國債期貨

香港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在「債券通」周年論壇上表示,「互聯互通」近年持續增量擴容,除股票和債券外,也逐漸覆蓋到理財產品和衍生工具,為國際和內地的投資者提供更多元的投資選擇和風險管理工具。「互聯互通」創造了前所未有的跨境市場流動性和活力,助力國家金融市場對外的有序開放,以及人民幣國際化的穩慎推進。
他又稱,受惠於國家戰略和世界大格局深刻變化這個大勢帶來的機遇,香港作為連結國家與世界資本市場的橋梁、門戶和超級聯系人的角色必定愈加重要。在「一國兩制」下,香港一直在國家金融改革開放的不同階段發揮著「防火牆」和「試驗田」的功能,為內地金融市場發展和有序開放貢獻力量。未來會持續增強與內地資本市場的連結和互動,進一步強化香港作為全球離岸人民幣業務樞紐和國際風險管理中心的地位。
債券通交易下北向通占整體成交70%
陳茂波指出,「債券通」經過6年的發展,已經成為境外投資者配置內地債券的主要渠道,境外機構通過「債券通」持有內地債券的總規糢超過3.1萬億元(人民幣.下同)。「債券通」交易額由2017年開通首月的310億元,躍升至今年5月超過9700億元,增幅逾30倍。「北向通」成交量占境外投資者在內地銀行間債券市場整體成交量的70%,反映內地債市不斷發展,以及國際投資者對有關投資的興趣。
中國外匯交易中心總裁、債券通有限公司董事長張漪提到,2017年「債券通」有70%以上的交易為3年期以下的債券,及至今年,3年期以上的中長期債券交易已占超過一半。參與的境外機構由開通時的178間增至逾800間。另外,中國外匯交易中心公布,自7月初起新增三井住友銀行、法興中國、富邦華一銀行3家在華外資機構,成為「債券通」報價機構,目前「債券通」報價機構共59家。
人行有意提供回購交易
人民銀行金融市場司副司長高飛說,現已有1091間境外機構進入中國債券市場,覆蓋全球近70個國家和地區。「互換通」自開通以來,截至6月底累計540宗成交,名義本金總額1285億元,有30間境外投資者參與交易。他直言,中國債券市場的對外開放仍有很大的空間。人行正積極研究開通回購交易,探索推動境外投資者持有人民幣債券,在離岸成為可廣泛接受的合格擔保產品,試點境外投資者在直接入市渠道下參與標準債券遠期業務等。
謀推離岸國債期貨
香港金管局總裁餘偉文表示,去年以來受到中美利率倒掛、疫情等因素影嚮,市場出現一定波動,投資者對於風險管理工具的需求更為突出。金管局將與兩地監管部門共同研究推出離岸國債期貨,為「北向通」提供重要配套,吸引更多中長期機構投資者參與內地債券市場,同時推動香港作為國際風險管理中心的發展。
他在「債券通」開通6周年論壇上指出,「債券通」仍有進一步提升的空間。目前「北向通」投資約四成交易集中於5年或以上期限的債券,缺乏有效途徑對沖相關利率風險,對國債期貨有很大需求。該局將與兩地監管部門研究推出離岸國債期貨。下一步的目標,是研究推出更多債券市場常見的盤活存量、提供流動性的安排,比如回購,讓投資者更有效利用持有的債券進行流動性管理,促進市場活力和健康發展。同時會優化「南向通」的運作安排。金管局將擴大做市商範圍,以進一步提高二級市場流動性,為投資者提供更多元化的選擇,增加香港債券市場的吸引力。

上古金融集團旗下上古證券有限公司為香港證監會持牌機構(第1、4、6類受規管活動),向各界企業及其股東於香港提供多種投資銀行及企業融資服務,包括但不限於香港上市、上市前私募、收購合併、財務顧問、股權及其他形式融資等。上古金融集團誠意為各界客戶提供專業服務,歡迎各合作夥伴及客戶與我們聯繫。
本檔僅供參考之用,不應被視為對任何交易安排、服務、投資產品或其他事項提供建議或推介,亦不構成出售或購買任何證券、衍生或結構型商品合約的要約或招攬。本檔不應作為上古國際集團(“上古”)或其關聯公司對提供或安排任何交易融資或購買任何與此有關連的證券所作出的要約或承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