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新聞周刊:全球來看,亞洲迎來了史上最熱4月,5月,全球平均溫度達到了1850年以來最高,東南亞大部分國家6月以來氣溫都突破了40℃。分析指出,這些局部氣候異常可能與厄爾尼諾現象有關。多位專家指出,如果超強厄爾尼諾事件真的到來,2024年或成為最熱一年。
► 財聯社:2023年在東京市場上首次公開發行的股票,自上市以來平均上漲了75%,這一漲幅超過了同期通過IPO總募資達到10億美元以上的所有其他亞洲主要市場。僅從上市首日的股價表現來看,在東京上市的新股平均上漲了51%,這是五年來最為優異的首日“成績單”。
► 美國:2年期國債收益率盤中突破5.08%,為2007年以來最高水平。10年期突破4%,為3月以來首次。此前強勁的私營部門就業數據提高了美聯儲進一步加息的預期。
一、宏觀經濟
1、國務院總理李強:世界政治經濟形勢錯綜複雜,對我國發展帶來諸多影嚮。我國正處在經濟恢複和產業升級關鍵期,要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要圍繞穩增長、穩就業、防風險等,抓緊實施一批針對性、組合性、協同性強的政策措施。
2、央視新聞:《2022全球人工智能創新指數報告》發布。中國人工智能發展成效顯著,人工智能創新指數近三年一直保持全球第二水平,在人才、教育、專利產出等方面均有所進步,但基礎資源建設水平仍有待提高。2022年,人工智能企業總數同比增長25%,高於2021年的18%;人工智能從業人口總數同比增長53%,顯著高於2021年的10%。
3、中證報:7月以來,江蘇銀行、廈門國際銀行等部分銀行宣布下調存款利率,調降幅度不一,且同一銀行各地區分行略有差異。不僅定期存款利率,大額存單、美元存款、增額終身壽險等被認為“高利率”的產品亦宣布降低利率,或釋放出進一步調降利率的信號。
4、美國國家環境預報中心:地球表面平均氣溫7月4日再創新高,達到17.18攝氏度。自1979年開始相關統計以來,7月3日和4日地球表面氣溫接連刷新最高紀錄。在此之前,2016年8月14日和2022年7月24日均創下16.92攝氏度的全球最高溫紀錄。
5、歐洲幹旱觀測站:當前歐洲已有超過三分之一的地區處於幹旱預警狀態,約10%的地區正處於嚴重幹旱狀態,其中西班牙與葡萄牙的旱情尤為嚴重。近年來,受氣候變化影嚮,歐洲多地正在面臨水資源短缺。而歐洲的持續幹旱,已經對歐洲的糧食生產、能源安全與生態環境造成了直接影嚮。
6、聯合國貿發會議:受俄烏沖突、食品和能源價格高漲及公共債務飆升等因素影嚮,2022年全球外國直接投資較上年下降12%至1.3萬億美元。2022年流入發達經濟體的外國直接投資下降37%至3780億美元,而流入發展中國家的外國直接投資則增長4%至9160億美元。
二、國際資訊
1、亞洲:日經225指數跌1.7%,報32773.02點。韓國KOSPI指數跌0.88%,報2556.29點。
2、美股:道指收跌1.07%,報33922.26點;納指收跌0.82%,報13679.04點;標普500收跌0.79%,報4411.59點。
3、歐洲:英國富時100收跌2.17%,報7280.50點;德國DAX30收跌2.57%,報15528.54點;法國CAC40收跌3.13%,報7082.29點。
4、黃金:COMEX 8月黃金期貨結算價收跌0.61%,報1915.4美元/盎司。
5、原油:WTI 8月原油期貨收漲0.01%,報71.8美元/桶;布倫特9月原油期貨收跌0.17%,報76.52美元/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