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對於這些金融事件,本港各大監管機構第一時間作出回應。
香港保監局:本港保險公司受瑞信事件影響微乎其微。
香港證監會:對香港金融市場影響很小。
香港銀行業:本港金融及銀行體系穩健,流動性充裕。
作為經濟“水源”的香港銀行業,無論是資本充足率、流動性比率還是壞帳率,長期優於國際同業。在這種局面下,華人和家族辦公室回流資本以香港作為首選地也可以理解。
特首李家超表示,有信心瑞信危機不會顯著影響香港。瑞信在香港的業務包括一家受金管局監管的瑞信香港分行,以及兩家受證監會監管的持牌法團,客戶可以繼續透過該分行存取存款及使用瑞信提供的交易服務買賣香港股票和衍生產品。香港金管局指出,瑞信銀行股份有限公司香港分行總資產約為1000億港元,占香港銀行業總資產少於0.5%,本地銀行業對瑞信的風險承擔不大。香港銀行體系保持穩健,資本及流動性狀況充裕。

早前彭博社也預計,香港將超越瑞士,成為全球最大的離岸財富管理中心。香港財庫局副局長陳浩濂近期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跨境財富管理中心而言,目前我們全球排名第二、亞洲第一,全球第一的是瑞士。”香港資產管理規模達到約36萬億元,他有信心香港會成為全球第一的離岸財富管理中心。據彭博新聞報導,新加坡家庭財富需要17年才可追上香港。非香港居民存在在香港的資產達2.3萬億美元,新加坡只有1.5萬億美元。

香港財富管理規模一直在增長!
香港證監會去年7月發表的調查報告稱,截至2021年底,香港資產及財富管理業務的管理資產同比上升2%至近35.55萬億元(港元,下同)。2021年資金淨流入逾2.15萬億元,增長6%。
事實上,香港長期以來都是亞太市場資金的首選“避風港”!
2008年美國金融危機後,美聯儲推行量化寬鬆政策,導致美元流動性極度寬裕,大量資金流入香港,根據香港金管局此前統計,這些資金累計約有1300億美元,相當於1萬億港元。
2018年以後情況有些變化。由於美國持續加息、外匯市場波動後,資金持續外流。香港財政司司長陳茂波曾在2019年4月15日的公開演講中提及,2008年以來,流入香港的資金大約1萬億港元,而從2018年4月至2019年4月間,約有1500億港元資金流出香港,流出的資金占比不足15%。
2020年以來,港元匯率一直處於強方水準,資金持續回流,香港金管局從市場吸納500億美元,相應地向銀行體系注入4,000億港元,確保市場資金充裕。2021年-2022年,香港銀行存款總額增長了8.4%,令“走資”的說法不攻自破。
免責聲明:本平臺不保證所提供資訊的精確性和完整性,內容僅供學習交流和參考,對任何人使用本資訊所引發的任何直接或間接損失均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我們旨在傳播美好。
本平臺文章版權歸原作者及原出處所有,若平臺發佈的內容涉及侵權或來源標記有誤,煩請告知,我們將根據要求更正或刪除有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