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政協委員容永祺:建議讓香港保險理賠款有效匯回內地帳戶!

2023年全國兩會進行時,全國政協委員容永祺帶來了建議讓香港保險理賠款有效匯回內地帳戶的提案!

 


圖源:文匯網

 

第十四屆全國政協委員、香港考試及評核局主席、香港專業及資深行政人員協會創會會長、友邦保險(國際)有限公司區域執行總監容永祺帶來了《關於容許香港保單現金價值/理賠款項匯回內地銀行體系的提案》。

 

他在提案中建議:“在香港壽險服務中心正式成立直至運作前,應當先行確立相關機制,讓香港保單現金總值或理賠款項得以有效匯回內地銀行個人帳戶,以增強社會保障和減少外匯流失。”

 


圖源:21世紀經濟報導

 

建議解決保險售後服務中心成立前的跨境匯款問題

 

在保險售後服務中心於大灣區成立前,對於在香港投保而居住在內地的香港人或內地居民,無論是保單到期或中止保單時取回的保單現金總值,或是遭遇危重疾病、意外、死亡時辦理理賠而取得的賠償款項,只能悉數存入香港的銀行帳戶,難以匯入他們在內地銀行的個人帳戶,使投保人或受益人在內地生活時,難以有效應用在香港取得的保單現金總值或理賠款項。

 

容永祺在提案中提及,如今,投保了香港保險產品的內地人士,因未能把保單現金總值或理賠款項匯入內地以回應生活應急需求,他們的保障形同虛設,除了加重投保人或受益人應急的經濟負擔,地方政府還可能需要為他們提供額外的照顧或福利(如提供醫療服務、養老安排或家庭照顧等),這也將加重地方政府的財政負擔。

 

2020年至2022年,由於居住在內地的投保人或受益人無法親身到香港領取保單現金總值或理賠款項,相關問題尤為突出。

 

香港保險業監管局的數據顯示,2019年,到港內地訪客的長期有效業務累積保單達224萬張,累積保費總額達1831億港元(約合人民幣1611億元)。在2020至2022年間,雖然內地到香港的旅客數量有所減少,但截至2022年9月底,內地訪客的長期有效業務累積保單仍維持在214萬張,累積保費總額仍有1386億港元(約合人民幣1219億元)。

 

“當然,到底涉及多少現金總值或理賠總額,我們無法估計。”容永祺在提案中指出,2023年起香港與內地全面恢復“通關”,隨著內地與香港往來的全面恢復,相信香港內地訪客的長期有效業務累積保單或保費總額都將隨之增加。同時,因保單現金總值或理賠款項未能匯入內地投保人或受益人手中而衍生的問題,也將有增無減,情況急需正視和解決。

 

“除了社會保障的考慮外,保單現金總值或理賠款項如果能悉數匯回內地銀行帳戶,也能夠同時避免相關款項停泊在香港,甚至流出國外,給國家外匯造成損失。”容永祺表示,在2018年提出的關於在粵港澳大灣區建立香港壽險服務中心的提案中便已指出:“期滿的現金和賠償金不能存入內地銀行帳戶,會令內地資金不能回流,成為國家的外匯損失。”

 

因此,容永祺建議,在香港壽險服務中心正式成立與運作之前,應當先確立讓香港保單現金總值或理賠款項有效匯回內地銀行個人帳戶的機制,以增強社會保障與減少外匯流失。

 

期望儘快落地大灣區保險售後服務中心

 

容永祺表示,自2018年提出關於在粵港澳大灣區建立香港壽險服務中心的提案以來,他已獲有關部門積極回應。

 

其中,2020年5月,人民銀行、銀保監會、證監會和外匯管理局聯合印發了《關於金融支持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意見》,研究在《內地與香港、澳門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係的安排》(CEPA)協議框架下,支持香港、澳門保險業在粵港澳大灣區內地設立保險售後服務中心。

 

2022年6月,國務院印發《廣州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粵港澳全面合作總體方案》,積極支持南沙參與粵港澳大灣區保險服務中心設立。

 

至於香港方面,香港特別行政區第五任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在其2020年的《施政報告》中,提出“支持香港保險業在CEPA框架下在大灣區內地城市設立售後服務中心,為持有香港保單的港澳和內地居民提供諮詢、理賠、續保等全方位支持”;香港特別行政區第六任行政長官李家超在2022年的《施政報告》中指出“我們會爭取短期內在南沙、前海等成立保險售後服務中心,為持有香港保單的大灣區居民提供支持,亦為大灣區保險市場互聯互通踏出重要一步”。

 

“相信在各方的全力驅動下,保險售後服務中心在大灣區的成立指日可待,期望能儘早落地。”容永祺在提案中表示。


免責聲明:本平臺不保證所提供資訊的精確性和完整性,內容僅供學習交流和參考,對任何人使用本資訊所引發的任何直接或間接損失均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我們旨在傳播美好。

本平臺文章版權歸原作者及原出處所有,若平臺發佈的內容涉及侵權或來源標記有誤,煩請告知,我們將根據要求更正或刪除有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