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面對全球經濟下行和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我國香港地區(下稱“香港”)財富管理行業發展表現依舊強勁。加之在制度、環境等方面的優勢及金融科技的不斷發展應用,香港財富管理行業發展充滿活力,將繼續保持資產及財富管理的亞洲領先地位,為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建設提供動力。
1、香港財富管理發展現狀
定義及範圍
香港財富管理業務的範疇包括資產及財富管理業務、資產管理及基金顧問、私人銀行及私人財富管理、香港證監會認可房地產投資信託基金的信託服務及管理。
其中,“基金顧問業務”指純粹就基金或投資組合提供投資顧問服務,及可為服務提供商賺取總營運收入;“私人銀行及私人財富管理業務”泛指向私人銀行客戶提供銀行或其他財務服務。
根據香港證券及期貨事務監察委員會(簡稱“香港證監會”)數據,以2021年數據為例(見附表,統計時將單位統一為美元,以1美元=7.8港元的匯率進行換算,下文同),系統展示香港財富管理的業務構成。其中,私人銀行及私人財富管理及業務、信託持有資產業務中彙報的某些資產是由持牌法團或註冊機構管理的,因此也在資產管理及基金顧問業務中進行統計。因此,資產及財富管理業務並非其他三項業務的直接加總。

總規模及增長情況
近年來,香港財富管理業務總規模保持增長態勢。根據香港證監會數據進行測算(見圖1),2019年、2020年香港財富管理規模增長率均超20%;2021年受全球經濟下行影響,香港財富管理規模微幅增長至4.60萬億美元。
根據《2021年德勤國際財富管理中心排名報告》,香港財富管理的競爭力排名全球第三,資產規模排名全球第四。這主要得益於香港優越的政治制度、健全的法律法規、有利的監管環境、有深度及多元化的資本市場、多樣化的人才等多方面因素。

業態分佈和發展
香港財富管理業務類別涵蓋資產及財富管理業務、資產管理及基金顧問業務、私人銀行及私人財富管理業務、信託持有資產。
從香港的資產及財富管理業務來看,2021年資金淨流入2758.97億美元,管理資產4.56萬億美元,同比上升2%。其中,資產及財富管理業務從業人員上升至54003人,同比增長12%,主要是由於保險公司的銷售及市場推廣從業人員的增長。
香港資產和財富管理市場增長的主要原因,一是外來機構投資者,尤其是歐美等地區的境外投資者越來越多,佔據了相當大的市場份額;二是內地銀行、券商、基金等金融機構進入香港市場進行資產配置和財富管理。
從香港的資產管理及基金顧問業務來看,其規模呈現逐年上漲的趨勢。據統計,2021年該類規模達到了3.3萬億美元,同比增長7.7%。
從產品類型來看,公募基金占香港的資產管理及基金顧問業務的37%,其次是管理帳戶的31%和私募基金的17%。從產品類型的增速來看,私募基金的規模增長速度最快,同比增長17%至0.56萬億美元;管理帳戶的管理資產同比增長8%至1.01萬億美元。
從管理帳戶規模的快速增長來看,香港作為亞洲主要基金銷售和分銷中心的地位卓越,表明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能夠提供高質量的金融資產管理服務及投顧服務。
從香港的私人銀行及私人財富管理業務來看,近幾年呈現快速增長。該類規模從2017年的10015.38億美元增長至2021年的13567.95億美元,增長了35.47%。在私人銀行及私人財富管理業務中,上市股票在所投資資產的比重最大,截至2021年底,占管理資產總值的47%。其餘資產分散在私募基金、公募基金、債券、現金及存款等產品中。
內地被視為香港私人財富管理及信託行業的重要資金來源,未來20年隨著大量私人財富被轉移至年輕一代,年輕一代對於財富管理及資產規劃的需求大幅提升,也有望帶來業務的迅速增長。
從香港的信託業務來看,香港仍然是富有吸引力的信託中心。截至2021年12月31日,香港市場信託持有資產6050億美元,較2020年增長5.33%。其中,我國內地及香港的資產占信託持有資產總值的52%。
香港作為富有吸引力的信託中心,一是由於粵港澳大灣區的持續發展以及私人財富的增加,企業家及高淨值客戶中的許多人希望在全球範圍內配置資產;二是由於市場環境波動,投資者對於資產保值、家族傳承有著比以往更高的熱情,對信託行業的需求逐年增加,推動了信託管理資產的增長。
投資情況
香港財富管理投資者及投資種類呈現多元化特徵。香港的財富管理市場中,東西方投資機構和財富管理者雲集,專業投資者占比較高;投資者日漸追求多元投資,使得香港投資產品類型日漸豐富。
從投資者結構來看(見圖2),截至2021年12月31日,香港資產管理及基金顧問業務中,專業投資者占比達到69%。在專業投資者中增速最快的是持牌法團、金融機構和基金。個人投資者占比由2020年的28%上升至2021年的31%。
以上數據從側面印證了香港財富管理市場的國際化,香港財富管理服務能夠滿足不同投資者的個性化需求。

從投資類型來看(見圖3),截至2021年12月31日,在香港管理的資產中大部分投資於股票,占49%;其次是債券占29%。從整體來看,由於受到市場震盪的衝擊,投資者情緒偏保守,更傾向於偏穩健的產品,債券類資產的占比增長到29%,而股票類資產較2020年下降了4%至49%。
從香港財富管理投資類型可以看出,香港財富管理市場各品類的產品十分齊全,對於不同資金量、不同風險偏好、不同收益預期的客戶來說,都能提供專業的服務機構和匹配的產品,適應投資情緒轉化所帶來的需求變化。

2、香港財富管理發展新趨勢
01.私人銀行、家族辦公室發展迅速
新冠肺炎疫情在微觀層面對投資者的財富管理意識、需求、投資行為及預期收益產生了不同程度的影響。面對宏觀環境的不確定性,投資者對於財富保值、家族傳承及儲蓄的需求加速提高,更多高淨值投資者關注私人銀行及家族辦公室業務,香港品種繁多的金融產品及多元的投資組合能夠滿足高端客戶對於財富管理的高要求。
許多超高淨值人士選擇將家族辦公室設立在香港,一方面是香港作為亞洲領先的私人財富管理樞紐,金融人才服務水準和多元化平臺能夠提供有效的管理配置策略和優質服務;另一方面是香港健全的法律體系和有利的市場環境,包括近期推出的稅務等優惠政策,都給香港私人財富管理業務,尤其是家族辦公室業務帶來發展契機。
02.專業投顧服務模式發生變化
新冠肺炎疫情悄然改變了財富管理機構的運營模式、客戶的投資策略及預期收益。因此,專業投資機構需要在運營模式、客戶投資方案等進行調整,才能為客戶提供行之有效的投資顧問服務。
2021年陸金所香港推出首個本土開放式智能投顧平臺,給香港專業投顧服務帶來了新變化。
一方面,與內地有所不同,香港沿用了美國的投顧理念,使用在香港或者其他境外市場上市的交易型開放式基金(ETF)作為底層,為投資者選擇費用低廉、更加優質的投資管道;
另一方面,內地投顧機構在香港、深圳前海等地區均積極開展投顧服務建設,內地投資者對香港投資理念的瞭解和興趣也大幅提升,香港專業投顧服務迎來高速發展期。
03.數字化應用成為必然趨勢
隨著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慧等技術的不斷進步,客戶對於無接觸理財服務需求大幅增加,包括財富管理行業在內的金融行業數字化轉型進程加速發展。從金融科技區域分佈上,粵港澳大灣區細分領域全面覆蓋,香港注重區塊鏈和虛擬銀行。
在此背景下,香港金融科技創新提質增速,各機構紛紛探索下一步的技術方案,借此機會實施監管科技方案等,以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加強風險管理並增強監管合規,在產品設計和流程上趨於簡單化、透明化,在服務過程中實現自動化、智能化。
未來,香港財富管理機構應繼續利用金融科技提高產品的定制化程度,充分考慮香港市場的投資者結構,根據投資者的不同屬性和需求提供不同的產品與服務,加快自身的數字化發展。
04.互聯網互通機制帶來新機遇
近年來,香港與內地金融市場互聯互通不斷擴容,推出了股票通、基金互認、債券通、跨境理財通等多項機制。股票通(滬港通、深港通)經過多年的平穩運行,兩地證券監管部門及交易所陸續發佈多項政策及制度,2022年又將ETF納入互聯互通機制。
2015年,內地與香港基金互認正式開閘,給兩地證券經營機構帶來了新的業務契機,為兩地投資者帶來更豐富的投資產品及組合。2017年,“債券通”北向通上線,金融機構的規模和業務類型愈加豐富,滿足境內外投資者對投資組合配置日益多元化的需求。
2021年9月,粵港澳大灣區“跨境理財通”正式推出,為粵港澳大灣區個人投資者提供正式和便捷的管道進行跨境投資,契合內地與港澳投資者差異化的財富管理需求。
2022年7月,香港與內地利率互換市場互聯互通合作(簡稱“互換通”)公告正式發佈,標誌著內地和香港金融市場的互聯互通從股票、債券、理財等領域進一步擴展至金融衍生品市場。
儘管新冠肺炎疫情及全球局勢動盪給香港資本市場帶來暫時的波動,但香港財富管理仍呈破竹之勢迅速發展。香港目前是亞洲財富管理最重要的樞紐之一,隨著內地和香港金融市場互聯互通機制不斷深化,內地與香港金融產品種類將更加豐富,有利於形成中長期資金入市的格局,促進兩地市場進一步開放與融合。
05.營商環境優勢持續加強
香港一直保持著開放透明的營商環境。作為我國的特別行政區,香港在具體政策制定方面享有自主權,為其近年來推出包括稅收優惠在內的一攬子鼓勵政策提供了先決條件。各項政策有助於香港保持安全且有活力的營商環境,推動香港經濟金融長遠穩步發展。
根據世界銀行《2020年營商環境報告》,在全球190個經濟體中,香港在營商便利程度方面排名第3位。近幾年,香港致力於成為全球的基金註冊中心,在企業稅收優惠、引入新公司形式、推出新的基金制度等方面發佈了一系列政策。
2018年香港《2016年證券及期貨(修訂)條例》實施,引入了新的“開放性基金公司”形式;2019年香港稅務局推出統一基金稅務豁免制度;2020年香港立法會推出有限合夥基金制度;2021年香港推出私募基金附帶權益稅務寬免制度、基金遷冊制度以及對設立開放式基金型公司進行財政補貼等一系列舉措;2022年3月底,香港財庫局正式書面回復香港有限合夥基金協會的問詢,進一步為包括內地機構在內的全球機構在香港設立和管理有限合夥基金掃除障礙。
隨著與內地的互動日趨緊密,香港在基金註冊方面的競爭力和吸引力得到了極大提升,營商環境優勢將持續鞏固和擴大,為香港資產和財富管理發展和國際金融中心建設提供動力。
免責聲明:本平臺不保證所提供資訊的精確性和完整性,內容僅供學習交流和參考,對任何人使用本資訊所引發的任何直接或間接損失均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我們旨在傳播美好。
本平臺文章版權歸原作者及原出處所有,若平臺發佈的內容涉及侵權或來源標記有誤,煩請告知,我們將根據要求更正或刪除有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