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家族企業到家族辦公室

本文為香港科技大學金樂琦亞洲家族企業與家族辦公室研究中心主任彭倩教授發表於香港經濟日報2023年1月5日的文章,標題為“建優質家族辦公室生態 增金融優勢”。

 

行政長官李家超日前回北京述職,回港後在報章發文,指出香港未來要聚焦三大發展方向,包括大力發展專業及金融服務,提升香港國際金融地位的競爭優勢。月前,特首李家超發表上任後首份施政報告,提出積極推動香港發展家族辦公室業務,並擬定了計畫,為合資格家辦提供稅務寬免等,目標在2025年年底前,推動不少於200間家族辦公室在港設立或擴展業務。

 

無可否認,隨著亞洲地區尤其是中國富豪的財富快速積累,對家族辦公室服務的需求殷切,因此,香港把握好當中的機遇,推進發展該領域的服務,實在需要充份瞭解“家辦”的發展演進及其功能。

 

管理家族事務超越“管家”角色

 

筆者之前對於家族辦公室(“家辦”)的一般定義,界定為管理家族的一切事務。但事務的內含是什麼,顯然也需要清晰地說明。誠然,家族辦公室帶有中國傳統“管家”概念的味道,但細心推敲實在不只此,因為“家辦”可以同時與家族企業進行互動。筆者過去有關討論“家辦”的文章,較多集中討論“家族事務”。事實上,對家辦進行更細緻的剖析,包括以家辦同家族企業互動的視角進行探討,這樣可以對家族辦公室的演進和功能,有更全面的瞭解。

 

誰會設立家族辦公室?最基本的條件是“有錢”。目前,不少新財富,包括在近年興起的科網浪潮中,那些在此科技創新領域把一手創設的公司上市,馬上取得一大筆資金,自然有條件和需要設立“家辦”;也有傳統舊財富的家族企業掌舵人,在過去逐步積聚的財富基礎上,既著手管理家族的財產和事務,同時也管理其家族生意,設立了自己的家族辦公室。這是家辦興起發展的基本梗概。

 

有了創設的家族企業,慢慢把財富積累起來,經過一、兩代人的發展和變化,隨之便會進入一個新的發展階段。這個新階段會有什麼可能的發展方向,值得企業家們借鑒?

 

向企業家族轉化保障傳承

 

“家族企業”顧名思義,家族排前,企業在後,突出了家族的重要性。筆者曾與多位亞洲家族企業掌舵人交流,他們都將家族利益放在第一位。然而,隨著財富積累愈多,生意規模愈大,當中有一個潛在的發展或演變方向——即由家族企業(family business),向“企業家族”(business family)轉化。

 

所謂企業家族(Business family)迄今還沒有一個絕對的定義。但基本形態是隨著家族企業的規模愈來愈大、家族成員的數目愈來愈多,家族生意也從單一變得複雜,形成了多生意類別的組織,這就成為了企業家族。

 

有些家族在上述新發展階段中,由不同的家族成員負責掌管不同的生意,這意味著提前把家族的財富和發展機會作出了有效分配。當中的好處是減少了家族成員內部的利益衝突和矛盾,降低了導致家族企業沒落以至消失的潛在危機與風險,令企業可以順利得以傳承和發展壯大。

 

至於家族沒有做好企業“分支”經營分配,例如只設立一個“家族信託”進行“捆綁式”處置其傳承和發展問題,最終因家族成員“利益內訌”,損及家族企業發展的例子,亦屢見不鮮,筆者不必具名作分析。當然也有百年家族堅持永不分家的成功例子,但這需要家族極其強大的凝聚力和家族治理能力,這樣的例子可謂鳳毛麟角。

 

扼要總結,上述企業家族的營運形式,即家族企業在規模、成員以至生意變得複雜和多類,並進行業務或財富分配,家族企業內各分支生意也茁壯成長,最終向企業家族演變。這樣的企業家族,由於其複雜性,更需要家族辦公室的管理和協調,才能確保家族順利傳承。其實作者認為,此時的企業形態,與家族辦公室無異。

 

第二個發展方向,是家族企業成員不多,或掌舵人在與時代並進的發展氛圍下,採取較開明的管理和經營,使家族事務和利益的想法與心態得以淡化,並同意通過吸納外部人才管理好生意,集中發展商業,形成企業為先的“企業家族”,把家族企業推向“企業化”的道路。

 

設控股投資公司 謀新發展

 

第三種發展方向,是由家族企業向家族辦公室過渡,而推進過渡的基礎,是家族企業有一個強大的組織結構——即轉換為家族控制的控股公司。當然,這間家族控制的控股公司,也會包含眾多的分支生意,但家族仍然為這間控股公司的大股東,或容許少數外人持有一定比例股權。

 

又或者家族企業的掌舵人把原來的家族生意賣掉,取得了龐大的資金,成立控股投資公司,據此進行財富增值與管理。在亞洲和歐洲都有不少這類家族控股投資公司(Family-owned Investment Holding Company),投資到其他公司裏,不過,作為這家控股投資公司的最大股東,可以繼續把原來家族企業向前推進演變發展。這間家族控股投資公司其實也是家族辦公室的一種形態,發揮的也是“家辦”的功能。

 

很顯然,若果家族企業已走向夕陽行業,或隨著時代變遷,規模開始收縮,企業東主或可考慮將之結朿,套取資金,繼後仍可依仗家族財富,將之轉換成一家家族控股投資公司,展開投資其他公司的新事業階段,繼續謀發展,開枝散業。這無疑也是發揮了“家辦”的功能。

 

吸家辦落戶 拓國際金融中心功能

 

筆者在本文想帶出一個問題,家族企業可以演變成企業家族,這是一個值得借鑒的發展方向。“企業家族”的演變和不同營運形態,家族企業掌舵人樂意吸納外部人才或專業人士,進行企業化的營運,並以企業利益優先的開明方式謀求發展;亦可以將家族企業轉化為一家家族控股投資公司,投資到其他公司,在這一個新階段繼續謀求可持續的發展,繼續承前啟後、開枝散業。事實上,家族控股投資公司亦可以繼續做慈善公益工作,發揮家族辦公室的功能。

 

總的來說,我們可以從一個更寬闊的視角,去探討家族企業和家族辦公室可以醞釀的發展演進方向,明白從家族企業到家族辦公室的整個金融生態系統。當我們構建出一個優質的家族辦公室整體金融生態,我們便有條件吸引更多家族企業——無論是舊財富或新財富,以不同的“家辦”形態或形式,在香港這個“家辦”優質金融生態系統中發展;而香港本身亦得以發揮更大的國際金融中心功能,建立起更強大的金融競爭優勢。


免責聲明:本平臺不保證所提供資訊的精確性和完整性,內容僅供學習交流和參考,對任何人使用本資訊所引發的任何直接或間接損失均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我們旨在傳播美好。

本平臺文章版權歸原作者及原出處所有,若平臺發佈的內容涉及侵權或來源標記有誤,煩請告知,我們將根據要求更正或刪除有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