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財富管理怎麼做?



2022年,受通脹、美聯儲加息等海內外風險因素影響,全球資本市場波動加劇,也更加彰顯了財富管理的重要性。


在中國,財富管理領域蘊含著廣闊的機會。瑞信(Credit Suisse)於2021年發表的《全球財富報告》顯示,按照美元計算,2020年全球百萬富翁總數達到5610萬人。其中,中國的百萬富豪人數占全球9.4%,數量僅次於美國。同時,過去中國最主要的投資方式為銀行儲蓄、房地產等傳統資產,而對於財富管理的認識普遍不深,加上中國是全球資產管理高增長市場,借鑒海外發展經驗,未來財富管理市場前景廣闊。


研究顯示,中國香港及內地投資者在財富管理的取向及偏好各有不同。一項有關“跨境理財通”調研顯示,“南向通”內地投資者對不同主題的基金產品興趣最為濃厚,“北向通”的港澳投資者則更看好權益類理財產品。






財富管理需要專業規劃


財富管理不只是創造財富,還涉及資產傳承分配、抗通脹準備和資產保護規劃等多方面的內涵。好的財富管理機構,能夠幫助客戶實現人生及財務目標,例如財富累積、健康人壽保障、教育基金、保護家族財產及照顧家族成員、遺產配置等。


對於投資者而言,不同的理財目標、預設投資期限及個人風險承受程度等均對財富管理的方案和組合產生較大影響。除了如何挑選及配置投資組合,如何及時作出調整以平衡收益增長和風險也非常重要。


在配置資產時,投資者需要注意的是,投資的品類呈現多元化,在迎合短線投資以外,不忘中長線投資部署,爭取理想回報,才能在較長的週期裏實現風險平衡。


不過,投資者在挑選產品時也普遍遭遇了困難。首先,可選擇的投資產品範圍太廣,僅以公募基金為例,中國基金業協會發佈的資產管理業務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二季度公募基金產品數量達到10010只,公募基金管理規模為26.79萬億元。其次,對於進行跨境交易的投資者而言,還涉及跨地域因素如稅務責任等。因此,財富管理機構專業的分析可以幫助投資者大幅提高財富管理效益,助他們設計資產分佈結構,滿足不同的收益目標和風險偏好。



如何鑒別出靠譜的財富管理機構?經過多年的大浪淘沙,儘管市場上湧現出一批業績不錯的資產管理機構,但是“基金賺錢,基民不賺錢”的痛點仍然十分突出。這也說明,在財富管理業務上,行業的發展仍然任重道遠。


總體來說,優秀的財富管理機構不可以銷售產品為目標,而是應該以人為本、針對性地為客戶進行長遠規劃。無數歷史投資數據與實踐證明,跨越週期的長期投資和嚴格執行紀律的定期投資,能夠為投資者帶來更高的收益,但耐得住寂寞、堅定實踐投資紀律仍然是逆人性的,專業的財富管理機構能通過長遠的規劃、多元產品選擇及穩健的長期陪伴引導客戶戰勝焦慮,獲得良好的長期收益與投資體驗。





如何穿越週期?


面對全球經濟下行風險及來自週邊的不確定性,投資者可怎樣配置資產?根據光大證券國際的研究,面向2023年,高投資評級債券、個別板塊的股票、綠色投資等產品都有望幫助投資者在經濟下行週期中立於不敗之地。


在債券品種方面,根據歷史數據回溯測試,高評級的投資級別債券在經濟衰退期間一般受到追捧。以美國國庫債券及環球綜合投資級別債券為例,回顧1990年至當下的4次衰退,均出現正回報,平均回報更分別超過7.3%及4.6%,表現領先於其他級別債券。


股票而言,在預期環球息率上行放緩帶來估值修復機會、中國優化疫情防控促進經濟,以及市場重新關注股票基本面等情況下,科技、內需及航空業板塊均能受惠於疫情及經濟逐步改善,而收息股則以穩健財務及現金流提供防守作用。


另外一塊值得關注的資產為綠色投資。當前,世界各國都在大力宣導發展綠色金融,中國的“美麗中國”倡議也制定碳排放達峰及碳中和目標。各國政府陸續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及投資總額成為趨勢,因而綠色投資策略也愈加值得留意。


投資巿場經過一輪波動,資產價格已出現較明顯的跌幅。雖然經濟面臨挑戰,但料各國政府將推出保經濟政策,有利亞洲及新興巿場地區經濟復蘇,加上預期美元將於2023年從高位回軟,為有關地區的股票及債券提供更好的修復條件,投資者可考慮以股、債混合多元配置,攻守兼備以應對市場變化。







香港仍是亞洲私人財富管理首選地之一


中國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及亞洲區內的財富管理服務樞紐,有賴成熟法規及全球資產配置,雲集了多家中資及外資金融機構,為全球投資者提供了多樣的投資選項及途徑。


去年10月,由私人財富管理公會和畢馬威發佈的《香港私人財富管理報告》提到,香港因其出眾的財富管理能力、交易及開戶的便利性、服務品質及豐富的投資種類等特質,成為報告中受訪客戶的亞洲首選城市,而67%的會員機構預計行業的管理資產規模在未來5年將以每年6%-10%的速度增長,並沒有因為2022年市場的調整而轉為消極。


該報告同時提到,香港私人財富管理行業的資金流入在過去兩年仍然強勁,2021年資金淨流入為6380億港元,與上一年的6560億港元基本持平。


值得一提的是,隨著越來多的財富傳承並交接到生長於數位化社會的年輕一代手上,他們更傾向於用線上方式參與投資及交易,所以財富管理行業也越來越聚焦於數字服務,如虛擬資產投資組合管理。對於長遠如何吸引新一代投資者、研究虛擬資產、進一步優化數字生態系統及多管道服務、以及ESG策略等,都是推動財富管理行業發展的課題。


來源|券商中國 資料由光大證券國際提供


免責聲明:本平臺不保證所提供資訊的精確性和完整性,內容僅供學習交流和參考,對任何人使用本資訊所引發的任何直接或間接損失均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我們旨在傳播美好。

本平臺文章版權歸原作者及原出處所有,若平臺發佈的內容涉及侵權或來源標記有誤,煩請告知,我們將根據要求更正或刪除有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