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香港有序放寬防疫措施,本地經濟社會活動也日漸活絡。考慮到社會現狀並回應市民的期待,特區政府12月28日再公佈多項放寬疫情管控的新舉措,包括社交距離措施僅維持“口罩令”、取消所有人士入境時或之後的強制核酸檢測等。

放寬4項防疫措施
再助香港“復原”
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李家超當天帶領特區政府醫務衛生局局長盧寵茂、衛生署衛生防護中心總監徐樂堅在特區政府總部舉行“應對疫情指導及協調組”記者會,公佈翌日起生效的4項防疫新措施:
第一,取消“檢疫令”,不再界定密切接觸者。
第二,取消“疫苗通行證”。採取更具針對性的措施,繼續推動“一老一幼”疫苗接種。
第三,取消所有入境強制核酸檢測。海外、中國內地、中國澳門、中國臺灣的抵港人士,抵港時或之後均不需做強制核酸檢測,改為建議自行進行連續5天的快速抗原測試。
第四,取消所有社交距離措施,包括“限聚令”、1.5米餐桌距離、每桌人數上限等,只維持“口罩令”。
李家超表示,相信優化後的措施可以進一步推進香港“復原”。
為何取消“疫苗通行證”
卻維持“口罩令”?
談及放寬原因,盧寵茂表示,“疫苗通行證”自推出以來有效鼓勵市民接種新冠疫苗,成功將疫苗接種率推高。香港第3針疫苗接種率由今年2月底的23%大幅提升至如今的83%,建立了穩固的防疫屏障,為社會有序“複常”奠定基礎。加上第五波疫情期間感染及康復人士的接種率,盧寵茂預計全港總體有效3針疫苗的接種率達94%。
他說,特區政府評估,維持“疫苗通行證”帶來的額外效益或已不及對社會造成的成本,因此決定取消該制度。不過,特區政府也會繼續尋求其他更有針對性的措施,特別提升“一老一幼”高風險人群的疫苗接種率,希望可以保護他們的健康。
盧寵茂又解釋,維持“口罩令”的安排,是由於戴口罩是減輕各種呼吸道感染的重要方法。當前,香港正處冬季流感高峰期,為避免市民在冬季受新冠病毒及流感的“雙重夾擊”,保護香港醫療體系,所以“口罩令”的要求依舊維持。
“通關”安排要順暢
冀明年1月中落實
自李家超述職返港帶回“與內地‘通關’可以實現”的“聖誕禮物”後,如何“通關”、何時落實便成為香港社會關心關注的問題。
對此,李家超表示,會與內地有關部門商討。他指出,兩地過去近3年未能“通關”,初期需求一定很大,所以特區政府要確保關口運作順暢,做到逐步、有序、全面,“通關”初期或會分階段設“人數安排”。
李家超指出,當前香港有4個管道可與內地“通關”,即空運、船運、鐵路以及陸路口岸。空運、船運和鐵路是“點對點”的班次,可逐步增加。但陸路口岸是香港與內地間人流量最大的“通關”方式,需測試相關流程及配套措施是否順暢。他期望能在2023年1月15日前落實。
免責聲明:本平臺不保證所提供資訊的精確性和完整性,內容僅供學習交流和參考,對任何人使用本資訊所引發的任何直接或間接損失均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我們旨在傳播美好。
本平臺文章版權歸原作者及原出處所有,若平臺發佈的內容涉及侵權或來源標記有誤,煩請告知,我們將根據要求更正或刪除有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