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央視新聞: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綜合組發佈優化落實疫情防控新十條,科學精准劃分風險區域;不按行政區域開展全員核酸檢測,除養老院、福利院、醫療機構、托幼機構、中小學等特殊場所外,不要求提供核酸檢測陰性證明,不查驗健康碼;優化調整隔離方式;落實高風險區“快封快解”;保障群眾基本購藥需求;加快推進老年人新冠病毒疫苗接種;加強重點人群健康情況摸底及分類管理;保障社會正常運轉和基本醫療服務;強化涉疫安全保障;進一步優化學校疫情防控工作。
2、財新網:面對疫情反復、全球通脹、能源危機等多重壓力,浙江寧波、浙江嘉興、江蘇蘇州、四川、廣東等多地組織外貿企業商務包機赴海外拓展國際市場。寧波外貿人繼續出征。7月,寧波曾率先開通疫情後全國首趟以拓市場為目的的涉外商務往返包機,助力外貿企業走出去。
3、參考消息:東京地鐵及大阪市營電車公司近期宣佈調整票價,並減少座位,以解決成本高漲導致的經營難題。同時,連連接市區和郊區的日本主要民營鐵路也宣佈,準備將票價調高到至少17%。這是日本大型鐵路公司在消費稅上調以來,相隔28年來首次漲價。專家指出,日本鐵路公司紛紛調高票價,對目前面對通脹風的市民而言是雪上加霜。
一、宏觀經濟
1、海關總署:11月,進出口總值3.72萬億元,同比增長20.5%。其中,出口2.09萬億元,同比增長16.6%;進口1.63萬億元,同比增長26%;貿易順差4606.8億元,同比減少7.7%。1-11月,進出口總值35.39萬億元,同比增長22%。其中,出口19.58萬億元,同比增長21.8%;進口15.81萬億元,同比增長22.2%;貿易順差3.77萬億元,同比增加20.1%。東盟、歐盟、美國和日本為我國前四大貿易夥伴,分別進出口5.11萬億元、4.84萬億元、4.41萬億元和2.2萬億元;分別增長20.6%、20%、21.1%和10.7%。
2、衛健委梁萬年:這次的優化並不是完全放開不防,是主動的優化而不是被動的,是針對當前我國主要流行的病毒變異株特點、疫情流行特徵,通過對疫情形勢動態的研判,對現行防控措施的成效評價,特別是對二十條實施以後,地方的有益經驗和存在的問題進行梳理總結等因素,綜合考慮所作出的。
3、上海市:對符合居家隔離條件的密切接觸者,調整為“5天居家隔離醫學觀察”;對目前正在集中隔離的密切接觸者,符合居家隔離條件的,實施後續居家隔離醫學觀察;不具備居家隔離醫學觀察條件的,實施集中隔離醫學觀察。取消來滬返滬人員抵滬前需通過隨申辦“來滬返滬人員服務”小程式填報;不再顯示“來滬返滬不滿5天”的標記提示,不再限制其進入相關公共場所。優化調整措施自12月8日零時起實施。
4、世界銀行:高債務水準或在全球經濟放緩之際給發展中國家帶來壓力。到2021年底,發展中國家欠下約9.3萬億美元的外債,是2010年的兩倍多。這相當於這些國家國民總收入的約26%。這是一個嚴峻的前景,無論是在近期還是中期。
二、國際資訊
1、亞洲:日經225指數跌0.72%,報27686.40點。韓國KOSPI指數跌0.43%,報2382.81點。
2、美股:道指收漲0.00%,報33597.92點;納指收跌0.51%,報10958.55點;標普500收跌0.19%,報3933.92點。
3、歐洲:英國富時100收跌0.43%,報7489.19點;德國DAX30收跌0.57%,報14261.19點;法國CAC40收跌0.41%,報6660.59點。
4、黃金:COMEX 2月黃金期貨收漲0.9%,報1798.00美元/盎司。
5、原油:WTI原油期貨1月合約收跌3.02%,報72.01美元/桶。布倫特原油期貨2月合約收跌2.75%,報77.17美元/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