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8日,龍湖集團發佈公告,公司創始人吳亞軍辭任龍湖集團執行董事、董事會主席,董事會主席將由首席執行官陳序平出任。這意味著龍湖集團完成“去家族化”,管理層順利由職業經理人接班。
其實,近十多年來,吳亞軍持續在接班人培養、家族信託搭建、家族財富管理平臺搭建和子女培養等方面,系統地規劃和佈局,才最終實現時至今日的交接班和家族傳承。
本文將通過介紹吳亞軍家族系統傳承的規劃過程,為您展示接班人培養、家族信託及家族財富管理平臺在傳承中的重要作用,供您參考借鑒。
從一定意義上來講,家族企業傳承的本質是家族企業所有權結構的合理安排,具體來說,就是對所有權、控制權、經營權及收益權的結構性安排。簡而言之,家族企業傳承就是這四大類權益關係的創新、平衡與傳承之道。吳亞軍在身體健康、企業良好發展的時期,系統規劃,提前佈局,歷時十多年的時間,終於實現了家族財富的所有權、控制權、經營權及收益權的再配置與傳承。其中,核心環節是企業的去家族化與接班人的培養、家族信託的應用、家族財富管理平臺的搭建與子女培養,我們下文逐一分析。
(家族企業傳承中的四大類權益)
龍湖地產的“去家族化”
與職業經理人接班
接任龍湖董事會主席一職的,是龍湖的“仕官生”、現年40歲的陳序平。他於2008年加盟龍湖,從一名校招生到工程經理、專案經理、地區負責人,一直做到地產航道總經理。值得注意的是,陳序平這次任職董事會主席,距離他年初出任龍湖集團CEO,僅僅過去了8個月。吳亞軍“交棒”如此徹底的背後,是對接班人長達六七年的考察,更是對龍湖企業整體治理、人才培養制度以及未來發展道路的自信。事實上,從十多年前開始,奉行“去家族化”治理路線的龍湖,就已為此做出了周密計畫和安排。
回溯龍湖發展歷史來看,上世紀90年代,吳亞軍和蔡奎從“龍湖花園”專案起家,1993年龍湖集團創立之初,是一家典型的家族企業,後從西南一隅走向全國,成為當下國內房地產頭部企業之一,躋身世界500強。2009年,龍湖上市前夕,作為公司創始人之一的蔡奎辭去公司副董事長及其他公司職務,開啟龍湖集團“去家族化”的第一步。
2011年,龍湖進一步去家族化,當時擔任董事會主席的吳亞軍宣佈辭去CEO一職,交給當時的常務副總裁、職業經理人邵明曉繼任。此時,龍湖集團的管理層中已經完全淡去了創始人家族成員的身影。在邵明曉擔任CEO的十年間,龍湖的地產開發業務合同銷售額從383億元增長至2900億元,市值也從2011年的492億港元漲到上千億港元。
由於吳亞軍對企業“家族化”的警惕心,“去家族化”和“培養職業經理人”貫穿龍湖集團發展的全過程。龍湖很早就把人才發展放在戰略地位,早在2004年,龍湖便啟動第一屆仕官生招聘,提出精英招聘的理念,從國內外高校吸納優秀畢業生,儲備未來發展需要的中高層管理人才。2017年龍湖集團開始推行合夥人制度,為打造長期穩定的職業經理人團隊做好有力鋪墊,凸顯吳亞軍“去家族化”的決心和魄力。
當龍湖集團的帥印交到了年輕的繼任者陳序平手中時,也標誌著這家頭部房企,正式完成了“去家族化”進程,進入了職業經理人管理的全新週期。吳亞軍曾說:我希望龍湖真正成為一個機構化的公司,擺脫創業期的特徵,創建深度機構化。深度機構化組織的特徵,是不依賴於創始人和精英,而是進一步集團化和職業化。如今龍湖正向著她當年構想的方向邁進,這位58歲的地產傳奇女性,也將卸下身上的重擔,開啟新的人生階段。
通過家族信託實現
風險隔離與財富傳承
除了近期委任陳序平擔任龍湖集團董事會主席,實現家族企業經營權的交接班,其實吳亞軍早已借助家族信託這一工具,對龍湖集團的所有權、控制權和收益權的轉移與傳承做了規劃和安排。
中國民營企業的股權之爭從不鮮見,但吳亞軍應對這一隱患,很有前瞻性。早在龍湖地產2009年在香港上市前,吳亞軍和她的前夫蔡奎就把股權裝入兩人各自的家族信託中。2007年,二人在開曼群島註冊公司——龍湖地產,該公司持有者為兩家BVI公司——Charm Talent及Precious Full。2008年,夫婦二人又成立了一家名叫Longfor Investment的BVI公司,並由龍湖地產持有100%股權。同年6月,Longfor Investment收購了內地準備上市的嘉遜發展全部已發行股本,再將此股本以19.2億港元、12.8億港元轉讓給了Charm Talent、Precious Full兩家BVI公司。
與此同時,上述兩家BVI公司分別持有的龍湖地產股份,分別轉讓給另外兩家BVI公司——Silver Sea和Silver Land。這兩家公司,就是吳亞軍和蔡奎分別擁有的家族信託。至此,在IPO前,吳亞軍夫婦在龍湖地產中的資產,已通過家族信託架構成功將二人的股權做了妥善安排。因為家族信託具有財產隔離保護的功能,萬一發生婚變,用於設立家族信託的這些財產是獨立的,不會被當做夫妻共有財產進行分割。
2012年11月,吳亞軍宣佈跟丈夫蔡奎離婚,唯一的女兒蔡馨儀歸女方撫養。然後二人辦理離婚手續後的財產分割,吳亞軍將此前共同持有的75.6%權益的龍湖股份,相當於約39億股,分割為吳亞軍持有45.4%權益,蔡奎持有30.2%。為避免龍湖大批股份落在第三方手上,蔡奎簽署協議書,讓吳亞軍暫時掌管其28%股權。至此,二人順利完成了財富的上市、分割,並沒有因為離婚導致家族企業的動盪。
龍湖地產背後的家族信託除了發揮婚姻風險隔離的作用外,還在2018年時實現了向其女兒進行財富傳承的功能。2018年11月22日,龍湖集團發佈公告稱:“作為家族財富及傳承計畫的一部分,於2018年11月21日,Silver Sea全部已發行股本由母親信託分派至女兒信託。”這意味著,吳亞軍將股權傳承給了女兒蔡馨儀,而蔡馨儀取代吳氏家族成為了43.98%股權的唯一擁有者,按11月22日收盤價計算,總值為557.95億港元。
這次股權轉讓是吳亞軍為了家族財產管理及傳承所走的重要一步棋。雖然女兒不是企業的接班人,但是女兒對於家族企業股權的掌控和收益並未受到影響。不過,蔡馨儀只是擁有信託收益權,必須根據吳亞軍的指示行使相應股份的投票權。也就是說,吳亞軍對龍湖的實際控制權不變。如此,整個傳承過程中,吳亞軍通過吳氏家族信託安排,對其持有的龍湖地產的最終權益,進行了所有權、控制權、經營權及收益權的再配置。
家族財富管理平臺的搭建
與對女兒的培養
家族傳承的系統規劃中,至關重要的一環是要強化家族的人力資本,通過對家族成員的持續教育,提升能力與素質。下一代家族成員的大學教育、實習和工作需要進行系統規劃,並結合家族戰略目標、家族成員結構、家族產業特徵等因素進行具有前瞻性的傳承設計。實際上,吳亞軍對女兒蔡馨儀的事業和發展也是煞費苦心。
上文提到過,吳亞軍於2018年11月將其家族信託所持有的龍湖集團43.98%股權轉移到了女兒蔡馨儀名下,由其設立新的信託來進行管理,當時蔡馨儀還在清華大學攻讀電腦科學碩士學位。蔡馨儀承接了母親吳亞軍的財富,但一直沒在龍湖集團中擔任重要職位。其實,早在2013年,吳亞軍就建立了自己的家族財富管理平臺——雙湖資本(Wu Capital),一方面管理自己的金融資產,另一方面也是在為女兒蔡馨儀未來的事業發展鋪路,女兒可以在家族財富管理中全面鍛煉自己的商業能力。
雙湖資本公司可以看作是吳亞軍家族的一個投資型“家族辦公室”,主要是對家族金融資產進行合理的投資配置,由龍湖地產的老臣張豔於2013年組建。執掌雙湖資本後,張豔推動公司形成了以債權投資、基金投資(FOF)和直接股權投資三輪驅動的核心策略,先後投資了高瓴資本、博裕資本、藍馳創投、Silver Lake、Generation等境內外基金,並直接投資了寶寶樹、流利說、亞信科技等30多家公司。
蔡馨儀畢業後加入雙湖資本,張豔應該肩負著指導和培養她的職責。直到2020年5月,張豔離任雙湖資本CEO,蔡馨儀取代張豔,擔任雙湖資本的CEO。吳亞軍又安排了龍湖集團的幾位高管也加入了雙湖資本,輔佐蔡馨儀。至此,吳亞軍正式完成了對女兒的教育和接班培養,以及事業平臺的搭建。
中國85%以上的民營企業都是家族企業,目前已經進入歷史上首次大規模交接班的浪潮。如何實現家族財富的所有權、控制權、經營權及收益權的再配置與傳承?繼美的集團和何享健之後,龍湖地產和吳亞軍再次通過“去家族化”以及內部培養“接班人”的方式,完成了公司的交接班。而且吳亞軍還充分運用家族信託工具,實現了家族主要財富的傳承,以及家族主要財富與個人、家庭其他財產的風險隔離。這種系統性的家族傳承規劃和安排,值得家族財富掌門人參考借鑒。
免責聲明:本平臺不保證所提供資訊的精確性和完整性,內容僅供學習交流和參考,對任何人使用本資訊所引發的任何直接或間接損失均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我們旨在傳播美好。
本平臺文章版權歸原作者及原出處所有,若平臺發佈的內容涉及侵權或來源標記有誤,煩請告知,我們將根據要求更正或刪除有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