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資本市場快訊: 2022年9月16日

債券南向通用量倍增 中證監支持港推國債期貨

「債券通」下的「南向通」去年9月24日推出至今快滿一年,熱度雖未及「北向通」,惟隨着美國聯儲局大手加息,內地又壓低利率支持借貸,境外債券回報超越在岸債,吸引中國投資者透過「南向通」買離岸債,在上季開始,使用量每月均接近以倍數增長,至7月底,上海清算所數據顯示,單計銀行處理的交易已使用額度升破2200億元(人民幣.下同),佔總額度5000億元的44%,若計及中資券商,使用量將會更高。

有市場人士表示,內地投資者傾向買高投資級別債券如主權級的離岸債,至於中外資銀行發行的點心債和人民幣存款證則為另一熱門選擇,令該類別資產需求大增,而考慮到計及掉期換美元的成本,整體發行成本低過美元債,故今年首8個月點心債發行額高達7290億元,創歷史新高,並超越去年全年總額。早前有中資券商推出50億元3年期點心債,評級為「Baa1」,票面息2.85厘,掉期換美元成本還低於同評級發行人的美元債,可見現時點心債具優勢。


「南向通」用量雖然進入高速增長階段,但始終遠低於「北向通」的用量。截至7月底止,「南向通」開通後首11個月使用額度約2241億元;「北向通」開通約11個月後,累計使用額度已超過1.4萬億元,推出至今超過5年,「北向通」總使用額度合計達3.51萬億元。

事實上,愈來愈多海外投資者透過「債券通」投資內地債市,中證監副主席方星海近日表示,當局支持香港推出國債期貨,加快推動境內國債期貨市場對內對外開放,實現兩地協同發展。港交所(00388)行政總裁歐冠昇表示,措施是重要的里程碑,將提升兩地市場的流動性和廣度,繼續支持香港發展為國際資產管理中心、風險管理中心和國際離岸人民幣中心的發展。

港交所目前沒有內地債券期貨,有市場人士認為,美國加息令現時債券市場相當波動,投資者需要為持倉對冲,目前投資者可與投資銀行進行場外期貨對冲,但成本較高,因此若香港推出國債期貨降低成本,會有助提高國債的流動性,吸引更多資金進場,同時也增進香港債券市場的深度和闊度,增加人民幣在投資上的運用。

據人民銀行公布,7月份境外機構所持有的3.51萬億元銀行間市場債券,以國債佔比最高,有66.2%。交易量方面,今年7月債券通北向交易的6914億元成交額,國債交易量佔比為41%,與政策性金融債並列交易量最大券種。

———————————————————————————————————————

上古金融集團旗下上古證券有限公司,為香港證監會持牌機構(146類受規管活動),向各界企業及其股東於香港提供多種投資銀行及企業融資服務,包括但不限於香港上市、上市前私募、收購合併、財務顧問、股權及其他形式融資等。

上古金融集團誠意為各界客戶提供專業服務,歡迎各合作夥伴及客戶與我們聯繫。

本文件僅供參考之用,不應被視為對任何交易安排、服務、投資產品或其他事項提供建議或推介,亦不構成出售或購買任何證券、衍生或結構型商品合約的要約或招攬。本文件不應作為上古國際集團(上古)或其關聯公司對提供或安排任何交易融資或購買任何與此有關連的證券所作出的要約或承諾。

聲明:本平台不保證所提供資訊的精確性和完整性,內容僅供學習交流和參考,對任何人使用本資訊所引發的任何直接或間接損失均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我們旨在傳播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