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月15日,包括工農中建在內的國有四大行均不同程度地下調了存款利率。如建行,根據其官網顯示,3個月、6個月、1年期、2年期、5年期定期存款利率均下調10個基點,調整後分別為1.25%、1.45%、1.65%、2.15%、2.65%;3年期定期存款利率下調15個基點至2.60%;活期存款降低5個基點至0.25%。
今年以來,銀行存款產品受到了越來越多的關注,本次四大行調降存款利率再次引起市場的廣泛關注。從之前的中小行帶頭下調存款利率到如今國有大行同樣如此,已經多年不變的存款利率如今卻紛紛下調。
01、低利率時代,如何守護家庭財富?
處在低利率時代,傳統儲蓄已經無法抵禦通脹,這點大家相信大家都感受到了。
小時候,大家幾乎把所有的家庭積蓄存在銀行。儲蓄雖然不是太多,但存款利息能幫著支付幾個孩子的學費、生活費,也算是一項不錯的補貼。
而放到數十年後的今天,相信普通家庭已經少有把銀行存款利息作為一項可觀的可支配收入了。銀行利息作為一項家庭收入補充,可能僅是安全考慮,至於掙錢就別想了。
低利率時代,提前鎖定利率對每個人至關重要。
02、地產配置——小心踩雷!
當下的房地產市場,正處於買賣雙方都必須小心的“低容錯時代”。
對於房企來說,“此誠危急存亡之秋”,曾經的土地紅利和利潤空間快速收窄,專案的失誤會成倍放大,這時候如果拿錯地或者策略出現問題,影響的不是發展而是生存。
對於購房者而言,看著房地產行業迅速洗牌,購房者擔心品質不過關甚至爛尾;存量房時代,不同於曾經的黃金時代,這時候買對了是硬通貨,買錯了就砸手裏。
低容錯時代,人們關注的是房產的抗跌性、安全性、穿越週期性。
如果你不能適應當下的新邏輯,輕則財富縮水,重則傾家蕩產,血本無歸。

03、大額保單替代大額存單
保險的定價是,市場利率越低,基本上保障是越來越貴。保險公司是特殊的銀行,是真正“存錢”的地方;而普通的銀行只是“放錢”的地方,買保險就是買倍數,在無形之中放大了你的資產。
“應該趁現在部分資產還有合理收益的時候儘快鎖定長期穩定收益,不要糾結現在的收益比過去已經低了很多,生態環境已經變了。”
這個邏輯是非常正確的,現在的投資收益確實不高,卻有可能是未來很長時間內最高的。按照這個邏輯,保險的年金類產品正好符合這個條件:
①本金超級安全:在巴菲特的投資理念中,安全是投資的第一要義,保證投資安全,注意規避風險,眾所周知保險產品最大的特點從功能上來看就是保障,從投資的角度上來看最大的優勢就是保本。所有的本金和收益,都會以合同形式確定下來。
②鎖定未來利率:試想一下,假設10年後我們逐漸步入負利率時代,現在給你一個機會,鎖定2.5%-3.5%的收益率,你願不願意?
在資產配置的序列中,年金保險是我們家庭財務的守門員,擁有著巨大的金融價值,可以實現鎖定利率、強制儲蓄、潛在養老金準備和現金流轉換等功能!是金融界公認的最持續、最穩健、最安全的“長期穩定現金流”。
保險是一份超長期的投資。時間會穿越幾個不同的經濟週期,有高利率時期,也有低利率時期,它的收益不會達到大牛市那樣超高的收益。但能在低收益環境能保證客戶獲穩定的收益,這種穩定性是其他的投資很難做到的,也是保險獨特的優勢所在。
04、高淨值人群開始加速配置離岸保險
相對於境內的大額保險來說,離岸大額保單在保費、保額、受益人指定、產品結構設計等方面更具優勢,尤其受到高淨值家庭的青睞。具體而言,離岸大額保單主要存在以下優勢:
♦ 配置外幣資產
高淨值客戶的生活以及投資行為日趨國際化,對外幣資產有很高的需求。中國有嚴格的外匯管制,每人每年5萬美金的額度,倘若去美國留學或者是深造,對外幣有較大需求的家庭來說,就會外幣資產提上了他的投資日程。
為什麼說買海外保險能實現外幣配置呢?海外保單的幣種基本上以美金、新幣、澳幣、加幣、紐幣、港幣等貨幣,但幾乎有95%的內地居民買的都是美元保單,因為他們有這樣一個現實的外幣需求。從保單第二個周年日起,返還保額幾個百分點的年金作為美元資產,回流到客戶身上。
♦ 免征遺產稅
越來越多的富人意識到遺產稅開徵只是時間的問題,如果不做好相應準備的話,未來很有可能自己的資產要被開徵遺產稅,會有很大一部分錢變成政府資產。
絕大多數國家遺產稅法案中,都會有相應的規定:遺產稅追溯期。遺產稅開徵的前五5或前3年,有資產轉移的跡象和動作,都將面臨遺產稅追溯期的考查。所以,更需要高資產人士考慮在遺產稅開徵之前,提前做好相應的規劃。
♦ 債務避險
投資保險獲得保險公司給付的保險受益金不屬於遺產,不屬於遺產稅開徵的範圍。同時,也因為不屬於遺產,則不需要對被繼承人的債務負責。
精英人士或私營企業主在經營過程中,一些靠債務杠杆撬動的財務資產,會涉及複雜的三角債務,很容易產生一些債務糾紛。去買一個大額保單,就成為了一個債務避險行為。
♦ 資產透明化,海外藏富成需求
資產透明化進程加快,但是越來越多的“富豪”、“大咖”不想財富外露,通過投資海外高額保單是一個合適的方法,可以助力高資產人士隱藏財富在海外地區。
♦ 低成本的海外類信託計畫安排
保單和信託其實有不少相像的地方,除稅收屬性方面,其結構特徵和信託也可類比。投保人投資一份保單,這份保單就成了保單持有人的一份資產。保單持有人去世之後,可以通過保單轉讓的方式,把保單持有人變更到子女的名下,那子女就享有了保單的所有權。有了這份保單所有權後,可以選擇每年通過年金的方式拿出,也可以做保單貸款等安排,用其他更靈活的方式去處理這份自己的保單財產。
♦ 指定受益人可不限於法定繼承人
海外保險不受國內繼承法法規限定,在海外投保可以指定自己想要指定的人作為保單受益人,受法律允許和保護。通過這種安排,可以把資產轉移給自己想要轉移的人。這也是富裕人士選擇海外保險的原因之一。
在標普家庭資產配置原則中,保險本就是不可或缺的一個象限。作為家庭資產的“安全鎖”能夠避免家庭成員因為重疾意外而對家庭整體資產管理帶來突發被動的危機,而海外保險的獨特優勢更是不言而喻。在又一波購買浪潮下,保持理性的頭腦選擇正規的機構及適合自己的產品,使其長期發揮應有的作用,更值得投資者思考。
♦ 投保年齡更寬鬆
以海外保險來說,可以接受70歲或80歲的投保,特殊險種可以接受更高年齡投保,不過內地保單在這方面就差強人意多了,眾所周知,55周歲之後是重大疾病的“分水嶺”,為了規避產品運營的虧損風險,內地保單往往在健康保險投保年齡責任上有限制,超過55周歲的人群就不可以投保了,當然也有一些專屬老人健康保險的出現,但是往往相機比不高。
♦ 保費更低,保額更高
在國內,為了規避道德淪陷,往往未成年的身故保障有限制,最高不能超過10萬元,但是海外保險買個數十萬美金的保障是可以獲得通過的。
免責聲明:本平臺不保證所提供資訊的精確性和完整性,內容僅供學習交流和參考,對任何人使用本資訊所引發的任何直接或間接損失均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我們旨在傳播美好。
本平臺文章版權歸原作者及原出處所有,若平臺發佈的內容涉及侵權或來源標記有誤,煩請告知,我們將根據要求更正或刪除有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