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多家國有大行自9月15日起再度調整個人存款利率,包括活期存款和定期存款在內的多個品種利率有不同幅度的微調。其中,三年期定期存款和大額存單利率下調15個基點。
證券時報表示,來自北京、上海等地的多家國有大行網點員工向其證實了個人存款利率下調的資訊。
8月15日,中國央行超預期下調兩大政策利率,將代表短期政策利率的7天期逆回購利率和代表中期政策利率的1年期MLF利率雙雙下調10個基點。當日央行進行了4000億元的1年期MLF操作,操作利率由前次的2.85%下調了10個基點至2.75%。當日7天期逆回購利率為2.0%,前次為2.1%。這是繼今年1月後,短、中期政策利率年內第二次下降。
在MLF利率下調後,市場對於LPR下調的預期大幅升溫。MLF降息引導LPR下調,開啟新一輪寬信用階段。8月22日,LPR如期下調,降息屬於非對稱式。1年期LPR為3.65%,前次為3.7%,下調5個基點;5年期以上LPR為4.3%,前次為4.45%,下調15個基點。
伴隨著LPR利率的下調,當時的分析就預計,存款利率也會迎來下調。可以說,本次個人存款利率的下調符合預期。
中國人民銀行5月9日發佈的《2022年第一季度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中首次披露,人民銀行指導利率自律機制建立了存款利率市場化調整機制,新的機制建立後,銀行的存款利率市場化程度更高,在當前市場利率總體有所下行的背景下,有利於銀行穩定負債成本,促進實際貸款利率進一步下行。具體來說,自律機制成員銀行參考以10年期國債收益率為代表的債券市場利率和以1年期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為代表的貸款市場利率,合理調整存款利率水準。建立存款利率市場化調整機制重在推進存款利率進一步市場化,對銀行的指導是柔性的。銀行可根據自身情況,參考市場利率變化,自主確定其存款利率的實際調整幅度。
8月24日的國常會強調,持續釋放貸款市場報價利率改革和傳導效應,降低融資成本。8月LPR在央行降息和銀行負債端降成本的雙重驅動下壓降,加上國常會再提釋放改革和傳導效應,中信證券認為未來LPR還有進一步的壓降空間,今年四季度5年期LPR仍有可能繼續下調。
利率下行已經是客觀事實,現在已經有國家是0利率甚至負利率了。

利率下行,我們的錢放哪里?
大環境的不穩定,對相關資產的收益會帶來負面影響。
意味著我們普通人要改變理財思路,採取更加保守的策略,消費降級,加強資金儲備。落實在家庭資產配置中,更建議多考慮投資的安全、穩定和多元化。比如,短期要用的錢存銀行活期,收益不高,勝在靈活;拿一部分錢投入股票、基金、期貨,有可能獲得高收益,但也可能虧損本金;再拿一些錢去買國債、儲蓄型保險,犧牲短期流動性,但安全性高,長期可獲得較高收益。
在目前的大環境下,如何鎖定長期利率,實現資產穩定增值,應該是我們考慮的重點。
免責聲明:本平臺不保證所提供資訊的精確性和完整性,內容僅供學習交流和參考,對任何人使用本資訊所引發的任何直接或間接損失均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我們旨在傳播美好。
本平臺文章版權歸原作者及原出處所有,若平臺發佈的內容涉及侵權或來源標記有誤,煩請告知,我們將根據要求更正或刪除有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