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爺陳茂波:大灣區是香港融入國家發展的最佳切入點

香港財政司司長陳茂波(財爺)昨日表示,粵港澳大灣區是國家開放程度最高、經濟活力最強的地區之一,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對香港來說特別重要,是香港更好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的最佳切入點。他說,在參與國家改革開放的事業中,香港是先行者,擔當重要而獨特的角色,不但為國家發展作出貢獻,也成就了香港的經濟地位。未來,香港會積極對接深圳前海、廣州南沙和珠海橫琴三大 「試驗平台」 ,用好更多先行先試契機。

 

當日團結香港基金、香港地方志中心、廣東省政府地方志辦公室及澳門基金會聯合舉辦 「志史鑒今砥礪前行:從改革開放到大灣區建設」研討會,在香港、北京、廣東及澳門同步線上線下舉行。

 

港股總市值內地企業佔八成

 

研討會上,陳茂波致辭時回顧了過去香港從參與國家改革開放,到25年前回歸祖國的懷抱,再到今天積極融入國家發展大局。

 

「隨着國家持續改革開放,香港也成為內地企業 『走出去』的最重要橋樑。」陳茂波列舉數據稱,香港是外資進入內地的橋頭堡,經過幾十年發展,至今內地累計使用外資總額仍有超過60%是從香港進入。到今年7月底,已有1400家內地企業在香港上市,佔香港上市公司總數超過50%;以總市值來計算,內地企業佔港股總市值接近80%。到去年底,有超過600家內地企業在港設立地區總部或辦事處。這顯現了內地企業對香港發展成為國際金融中心的重要性,也展示了金融服務對實體經濟的貢獻,以及市場力量對推進改革的積極作用。

 


香港財政司司長陳茂波發表主題演講。

 

香港站上更高新起點

 

在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方面,陳茂波指,大灣區人口超過8600萬,生產總值接近2萬億美元。過去幾年,香港與大灣區兄弟城市之間的跨境交通基建一一落成,兩地往返愈趨方便。大灣區正全力朝着國際一流灣區和世界級城市群的目標邁進。香港是大灣區龍頭城市之一,肩負帶領和推動大灣區的經濟朝更高增值、更國際化的方向發展。在助力整個大灣區的發展與升級轉型過程中,香港將會扮演更舉足輕重的角色。

 

他說,國家 「十四五」規劃提出了香港未來發展的定位和方向,比如建設成國際航空樞紐中心、區域知識產權貿易中心、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等,這些方面香港跟大灣區城市優勢互補、強強聯手,都大有可為。同時,香港會積極對接好深圳前海、廣州南沙和珠海橫琴的 「試驗平台」,用好更多先行先試的契機。

 

「香港與大灣區共同繁榮發展,有着非常亮麗的前景。」隨着粵港澳大灣區進一步融合,香港站在更高的新起點,不應局限於香港本身,而是要以同心圓的視角,以大灣區一分子為本位,為國家發展貢獻力量。

 


陳茂波(中)等一眾嘉賓出席研討會。政府新聞處

 

鄧中華:要貢獻灣區制度型開放

 

全國港澳研究會會長鄧中華以視像形式對香港參與大灣區建設提出三點看法,包括香港要充分發揮規則制度優勢,貢獻大灣區制度型開放;發揮人才優勢,參與大灣區高水平人才基地建設;以及發揮科技優勢,助力大灣區建設國際創科中心。

 

中聯辦經濟部副部長兼貿易處負責人劉亞軍指,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是香港融入國家發展戰略的標誌性事件,也將成為香港在新時期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

 

多位嘉賓還就 「港澳參與新時代改革開放」進行專題研討,並就「金融·貿易·科創:協同發展,創造機遇」進行對話。香港中華總商會會長袁武表示,作為大灣區發展核心引擎之一,香港在金融、專業服務領域擁有優勢,可以和其他灣區城市產業群優勢互補,全力提升在國家雙循環中的功能作用。港大經管學院名譽教授陳坤耀指,香港高等院校擁有豐富的基礎研究成果,大灣區 「9+2」城市群偌大的人口與市場規模,為香港科創產業提供巨大的發揮空間。

 



港明年有望成最大跨境財管中心


金發局倡五大範疇改革促發展

 

為促進香港私人財富管理行業進一步發展,香港金發局昨日發表題為《鞏固香港作為亞洲優秀私人財富管理樞紐的地位》的研究報告,就五大範疇提出相關政策建議。金發局主席李律仁表示,香港有望在明年超越瑞士成為按資產管理規模計算全球最大的跨境財富管理中心。

 

私人財管業務規模三分天下有其一

 

報告指出,長久以來,私人財富管理業務一直在香港資產及財富管理行業擔當主要角色。報告引述香港證監會《2021 年資產及財富管理活動調查》顯示,2021年私人財富管理行業總資產雖然下跌至10.6萬億港元,但淨資金流入仍錄得6380億港元;同時,2021年私人財富管理業務總資產規模佔香港整體資產及財富管理業務的三分之一。

 

報告引述根據私人財富管理公會(PWMA)及畢馬威較早前聯合發布的報告指,2019至2020年期間,香港高淨值人士數目增長9.6%,達18.8萬人。與此同時,41%的私人財富管理機構的管理資產(AUM)來自內地,預計未來5年內這數字將增至51%。為促進私人財富客戶(尤其是高淨值人士及大灣區人士)的數碼體驗,有必要盡量發揮行業潛力,以把握相關新機遇。

 

審視關鍵領域提升香港競爭力

 

金發局指,樂見監管機構致力在投資者保護和基於原則的監管之間取得平衡,但該局認為仍有必要審視若干關鍵領域,以提升香港競爭力。

 

報告就認識你的客戶(KYC)、專業投資者制度、合適性框架、稅務制度及教育及人才發展等五大範疇,提出相關政策建議,包括:一、調整金融服務業應對打擊洗錢、合適性及專業投資者相關KYC制度的一致性;二、引入熟悉投資技巧的專業投資者分類及較高門檻的資產測試,並允許客戶在自願同意的基礎上豁免提供合理適當建議的責任;三、檢視現時合適性規定框架及為客戶提供合理適當建議的責任;四、引入有利私人財富管理行業的稅收待遇,打造更具競爭力的投資環境;五、透過行業及學界通力合作培育人才。

 

李律仁表示,香港私人財富管理行業即使面對環球經濟壓力及新冠疫情帶來的影響,仍能夠在過去幾年表現保持強健。香港有望在2023年超越瑞士成為按資產管理規模計算全球最大的跨境財富管理中心。他又稱,為確保行業穩健發展及把握未來發展機遇,香港必須繼續提升現有制度,以進一步鞏固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定位。


免責聲明:本平臺不保證所提供資訊的精確性和完整性,內容僅供學習交流和參考,對任何人使用本資訊所引發的任何直接或間接損失均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我們旨在傳播美好。

本平臺文章版權歸原作者及原出處所有,若平臺發佈的內容涉及侵權或來源標記有誤,煩請告知,我們將根據要求更正或刪除有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