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巨虧3000億,股神翻車了?


股神也是人。


01 股神翻車

巴菲特作為投資界的傳奇人物,因其獨到的投資方式,創造了無數的投資神話,而被人稱為“股神”,曾創造了32年0虧損的世界紀錄。


雄踞世界首富的寶座,被世人稱為:最智慧的投資者。


由於巴菲特對股票如神的判斷,不少投資者為了跟巴菲特共進一次午餐,不惜耗費重金來中標巴菲特午餐。



其實,作為一代股神傳奇的同時,他也是人。


近日,巴菲特的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公佈了最新財報。二季度,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營收761.8億美元,同比增長10.2%,略超市場預期;運營利潤92.8億美元,同比增長了38.7%。

 

但由於投資和衍生品出現巨虧,導致其二季度淨虧損了437.55億美元(約3000億人民幣),而在去年同期,它的淨利潤是280.94億美元。




3000億人民幣是什麼概念呢?


格力現在的市值差不多是1700億左右,巴菲特在二季度差不多虧掉1.7個格力。


並且在今年6月以來,伯克希爾不光是進入虧損,與之相對應的是股價也一度出現持續異常大暴跌,遠差於美股幾大指數。



記得2020年的時候,美股發生暴跌,從29000多點十多天的時間跌到18000多點。
3月8日,巴菲特:我活了89歲,只見過一次美股熔斷。

 

3月9日,巴菲特:我活了89歲,只見過兩次美股熔斷。

 

3月12日,巴菲特:我活了89歲,只見過三次美股熔斷。

 

3月16日,巴菲特:我活了89歲,只見過四次美股熔斷,我太年輕了…

 

3月18日,我…




“巴菲特說一輩子就看見五次熔斷,我10天就實現了四次,看來我要比股神厲害。”


誰曾想時過2年,巴菲特也讓我們見證了一把歷史,我從來沒看過股神虧這麼多錢。

02巴菲特真的老了?


“如果西班牙女王不支持哥倫布航海,而將3萬美元以4%的複利進行投資,到1962年是2萬億美元,到1999年是8萬億美元,相當於當時美國的全年GDP,那麼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可能是西班牙。”


注重價值投資,踐行長期主義,讓巴菲特在投資中屢屢獲勝。


不過在不少散戶眼裏,他是“盛名之下,其實難副”。


2003年4月,巴菲特以1.6港元左右的價格買入中石油,總共買了20多億股,持有到2007年按十二三塊錢的價格清倉離場。




四年左右時間賺了三四十億跑路。


老巴十幾塊錢清倉,後面瑞銀高盛們接盤俠,短短兩三個月時間就把中石油的股價從10多塊錢一路炒高到20多塊,許多股民都嘲笑巴菲特4年持有不如瑞銀高盛們3個月倒手來錢快。


可是,後來中石油回歸A股以48元天價開盤,所有相信中石油會站上100塊的散戶們被一網打盡。


老巴和瑞銀高盛們賺走的利潤,都是後續散戶股民們不斷分期還款預付出去的。


還有他投資比亞迪,09年很成功,到後來比亞迪股價震盪,讓巴菲特遭遇了滑鐵盧,利潤回撤80%,巴菲特一股沒賣。


很多人嘲笑股神不過爾爾,此後比亞迪的股價十年橫盤,他還是一股沒賣。

結果沒想到從19年開始因為電動車爆炒,比亞迪暴漲,實現了13年超30倍的收益。



人們感慨道:股神還是股神。


從長期看,1965-2019年,伯克希爾的複合年增長率20.3%,遠遠超過標普500指數的10.0%,而1964-2019年伯克希爾整體增長率是2744062%。



期間有32年為0虧損。


但這是疫情之前的情況了,如今股神一年就大虧3000億,多少讓人感慨90多歲的老巴,是真的老了。


然而從真實情況看,巴菲特和伯克希爾不過是在市場動盪期間的正常表現罷了,只不過巴菲特名頭大,資金量大,所以才顯得虧損格外顯然。


伯克希爾哈撒韋股票持倉的大約69%集中在五家公司:蘋果(1251億美元)、美國銀行(322億美元)、可口可樂公司(252億美元)、雪佛龍(237億美元)、美國運通(210億美元)。




截止到目前為止:
蘋果持倉:1251億美元,買入的成本:311億美元,持倉浮盈302.25%;
美國銀行持倉:322億美元,買入的成本146.3億美元,持倉浮盈120%;
可口可樂持倉:252億美元,成本12.99億美元,持倉浮盈1840%;
雪佛龍持倉:237億美元,成本180.96億美元,持倉浮盈30.97%;
美國運通持倉:210億美元,成本12.87億美元,持倉浮盈1531.7%。
雖然單獨拿今年2季度的數據看,老巴是虧了一點,但總體持倉依然大幅盈利……


這次的虧錢是由於美聯儲加息帶來的股市震動,而巴菲特也只是利潤回撤罷了。


另外,巴菲特持倉蘋果6年;
持倉美國銀行9年;
持倉美國運通29年;
持倉可口可樂32年。
只拿一個季度的數據說話,過於坐井觀天,格局和思考的維度完全不在一個層次。

03金融市場的深度調整


今年學了一個新名詞,叫:股足永棄。意思是:在中國,A股和國足永遠遭人嫌棄。



A股的行情“牛短熊長”路人皆知,但是沒想到全球牛市標兵的美股,今年也遭遇了重挫。

道指從最高點36000到30000,最多跌了差不多16%,哀鴻遍野。




大環境如此,巴菲特巨虧、利潤開始回撤,自然不足為奇。


世界上沒有只漲不跌的市場,雖然有時候我們總要通過引導輿論營造一種和諧的氛圍,但客觀規律沒法隨意更改,有漲有跌,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放在任何時候都適用。


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道指從6400多點上漲至最高36000多點,幾乎上漲了5倍,相當於滬指3000點十多年漲到15000點,簡直不敢想。
指數創下了歷史新高紀錄的同時,泡沫也十分嚴重。




除了美股早已打破2007年的指數高點之外,造成2008年金融危機的房地產價格也早已超過2007年的高點,顯示出美國房地產市場也存在嚴重的泡沫。


當然,泡沫的破滅需要一個催化劑——美聯儲加息。


美聯儲一旦加息,便意味著減少流動性,會直接給金融市場蒙頭一棒。
美股十多年牛市的來源就是美國的量化寬鬆,而這條路的終點也會是美國收緊貨幣政策。


這一代人的繁榮是建立在債務和泡沫之上的,等到債務不能持續,杠杆高得不能再高的時候,也就是泡沫破滅之日。


從上個世紀七十年代以來,幾乎每一次加息無論規模大小,都會伴隨資產價格的下跌。




尤其是在1999年、2008年,這兩次金融危機都造成了史上最大規模的資產價格下調。


今年,美股占GDP的比例達到史上最高點,美國股市與GDP的比例從當年的不足60%上漲到超過140%,膨脹速度之快真是迅雷不及掩耳之勢。

 

美國房價等固定資產也在疫情中漲到歷史高位。


可以說和歷史上的情況近乎一模一樣,甚至如今的情況更為嚴重。



其實這個信號在去年初的時候,已經開始釋放了。


2021年3月,最激進的基金經理Bill Hwang所管理的基金爆倉清盤,創造了人類史上個人單日虧錢記錄。


2021年4月,最保守的基金經理清盤跳樓自殺。


各位看出了什麼嗎?兩種投資方式都在經歷震盪。


這時候金融大佬們是怎麼做的呢?


伯克希爾2021年的淨利潤為898億美元,較上年的425億美元翻倍,也超越了2019年的814億美元,創歷史新高。


同時,他們的現金持有量,也創下了歷史新高,截至去年底,公司持有1440億美元現金和現金等價物,遠遠高於巴菲特和老搭檔芒格此前承諾的300億美元最低值。


伯克希爾在去年收穫了大量利潤後並沒有進一步投資,而是變成現金,握在手裏。


不要看巴菲特在今年虧了幾千億,人家從去年底就逐步加大現金的持有量了。


亞馬遜的老總貝索斯,一年不到的時間就在美股套現了將近150億美元的現金,多次拋售,手握大量現金,高調離場。




還有矽谷鋼鐵俠、幣圈教父馬斯克,他也在“跑路”。


2021年底,馬斯克以3000萬美元的價格將最後一處位於矽谷的豪宅賣出,兌現了他許下的“will own no house(沒有任何房產)”的承諾。


而早在11月,他短短一周的時間總計拋售了約636萬股特斯拉股票,套現大約450億人民幣的資產。


這還僅僅是他一周的資產套現情況,整個2021年,乃至到今年,他一直高位套現、拋售資產。


大佬們已經在“洪水”到來之前提前撤退了。


金融泡沫的崩塌歷史上發生了一次又一次。但人總是不能從教訓中汲取經驗。


由金融資本的貪婪,人的欲望,引發的“海嘯”,一次次從華爾街發端,一次次波及全世界。1907年銀行危機、1929年股市大崩潰、1987年黑色星期一、2008年美國次貸危機...


面對危機,我們不能恐懼,要以更大的格局、更廣闊的視野去審視歷史的進程。


投資就是賭國運這一點在美國股市上得到了很好的印證,1900年美國 GDP首次超過英國,成為世界上經濟總量最大的國家,此後股市持續向好,雖然中期有過不少波動,但長期的走勢沒有改變。


尤其是1991年,蘇聯解體後,美股節節攀升,走出了二三十年的長牛走勢。
1900年初的68點,漲到現在最高36000多點,整整上漲了500多倍!


而這100年的時間裏,美國經歷了什麼?兩次世界大戰,兩次大金融危機,一次全球性滯漲,還有數次世界格局的巨變。




但這些在當時看來捅破了天的大事,確實造成了短期的劇烈波動,但改變了美股長牛的趨勢了嗎?


正如司馬遷在《史記·貨殖列傳》中所說:

人棄我取,人取我與。

意思是說別人想要的我就給他,別人嫌棄的我就取過來,其實還是商人做生意那套思路,貨物搶手時我就高價拋出,貨物無人問津時我就低價買入。


過度上漲往往意味著風險疊加,下跌中往往蘊藏著無可限量的機會。


史詩級危機對應的就是史詩級機遇,就看人們能不能抓得住。


記住一句話:

一個人的奮鬥只有與國家前途命運產生和諧共振,才能收穫事半功倍之效。

順勢而為,隨遇而動。

免責聲明:本平臺不保證所提供資訊的精確性和完整性,內容僅供學習交流和參考,對任何人使用本資訊所引發的任何直接或間接損失均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我們旨在傳播美好。

本平臺文章版權歸原作者及原出處所有,若平臺發佈的內容涉及侵權或來源標記有誤,煩請告知,我們將根據要求更正或刪除有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