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重磅發聲!釋放了哪些重要信號

8月10日,央行發佈了《2022年第二季度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報告中指出今年以來,我國在面對複雜嚴峻的國際環境和艱巨繁重的國內改革發展穩定任務的同時,經濟社會發展也取得了新成績。2022年上半年國內生產總值(GDP)同比增長2.5%,其中二季度頂住壓力實現了同比增長0.4%的成績。此外,上半年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同比上漲1.7%,在全球高通脹背景下保持了物價形勢的穩定。

此外,報告還明確了我國對於下一階段實施的貨幣政策的主要思路,以穩字當頭、穩中求進的步伐,加大穩健貨幣政策實施力度,堅持不搞“大水漫灌”,堅決支持穩住經濟大盤,發揮好貨幣政策工具的總量和結構雙重功能;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加大對企業的信貸支持,為實體經濟提供更有力、更高質量的支持。

01. 加大對企業的信貸支持

▍關於貨幣信貸

報告指出,貨幣信貸政策將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利用好政策性開發性金融工具,加大對企業的信貸支持以及基礎設施建設的支持。其中,報告著重強調了結構性貨幣政策的重要性,即“聚焦重點、合理適度、有進有退”,突出金融支持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

▍關於政策性開發性金融工具

報告指出,央行推動新增的8000億元開發性政策性銀行信貸額度地及時投放,以及依法合規地用好3000億元政策性開發性金融工具以支持中長期基礎設施貸款地投放,加快推動基礎設施建設和重大專案形成實物工作量,發揮好穩投資積極作用。

報告明確,下一階段將進一步促進信貸結構調整優化,提高金融資源配置效率,加快構建和不斷完善金融有效支持實體經濟的體制機制,努力實現貨幣信貸總量穩、結構優的動態平衡。


02. 物價漲幅將運行在合理區間

近期全球通脹水準持續高位運行,特別是主要發達經濟體面臨幾十年未有的高通脹壓力。報告以專欄形式對當前通脹形勢進行進一步分析,並預計今年我國物價漲幅仍將運行在合理區間,有望實現全年CPI平均漲幅在3%左右的預期目標。

從國內來看,我國目前面臨的通脹壓力主要來自:
1)疫情受控後未來消費復蘇回暖,可能推動前期PPI上漲加快向CPI的傳導;
2)我國CPI籃子對食品特別是豬肉價格依賴較大,豬肉價格可能拉動CPI食品分項漲幅走高;
3)我國對石油、天然氣等能源品的進口依賴度較高,能源進口成本攀升最終將體現為國內交通出行、相關產業鏈終端消費品等更廣範圍的價格上漲。

報告表示,輸入性通脹壓力依然存在,短期內可能會使我國結構性通脹壓力加大,多重因素交織下物價漲幅可能階段性反彈,對此不能掉以輕心。預計今年下半年我國CPI運行中樞較上半年1.7%的水準將有所抬升。但報告指出下一階段,貨幣政策仍將堅持穩健取向,堅持不搞“大水漫灌”、不超發貨幣,把握好“穩增長、穩就業、穩物價”的平衡。

03. 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準

報告指出,央行穩步有效深化匯率市場化地改革,增強人民幣匯率彈性,做好跨境資金流動的監測分析和風險防範,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準上的基本穩定,發揮可利用匯率調節宏觀經濟和國際收支自動穩定器的功能。

今年以來,我國外匯市場韌性增強,人民幣匯率表現相對穩健,跨境資金流動總體穩定。主要原因為我國經濟韌性良好、潛力足、迴旋餘地大,這為我國外匯市場平穩運行奠定了良好的基礎,也將更有能力應對外部環境的變化。

此外,報告表示,下一階段,央行會和各金融部門一起發力,推動進一步簡化境外投資者進入中國市場投資的程式,豐富可投資的資產種類,以此來持續改善營商環境並且不斷提升中國市場投資領域的便利性,為境外投資者和國際機構投資我國市場創造良好的環境。

04. 構建防範化解金融風險的長效機制

報告強調,作為我國金融業風險的第一防線,央行將遵循市場化法治化原則,統籌做好經濟發展和風險防範的工作,保持金融體系總體穩定。對於長效機制方面,央行將完善金融風險預防、預警、處置、問責制度體系的建設,進一步構建防範化解金融風險長效機制。這其中包括加強金融法治建設,統籌監管金融控股公司,完善金融機構監管等。

央行同時表示,面對當前錯綜複雜的國際國內經濟金融形勢,金融管理部門必須對各類金融風險保持高度警惕,進一步打好防範化解金融風險的提前量,牢牢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

免責聲明:本平臺不保證所提供資訊的精確性和完整性,內容僅供學習交流和參考,對任何人使用本資訊所引發的任何直接或間接損失均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我們旨在傳播美好。

本平臺文章版權歸原作者及原出處所有,若平臺發佈的內容涉及侵權或來源標記有誤,煩請告知,我們將根據要求更正或刪除有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