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英皇集團楊家父子的慈善傳承看家族企業如何進行企業家精神傳承

世代微評

近年來企業家逐步意識到,家族的傳承不僅是企業的權杖交接,財富的傳承,更是家族文化的相續。而文化相續最重要的抓手就是家族慈善。家族對於公益慈善不僅應持續關注與投入,更應作為家族共同事業傳承與發展。實現家族價值、企業價值與社會價值的長期平衡,不僅是家族(企業)繁榮穩定的基石,更是家族(企業)最重要的長壽基因。

 

家族企業的傳承,單純從財富角度的傳承看並不是最難的,難的是家族精神能夠代代相傳:父輩艱苦奮鬥、勇於創新、兼濟天下的企業家精神能否在家族中得到傳承。家族精神的傳承是家族財富傳承的基石。

 

前陣子,香港英皇集團主席楊受成與集團副主席楊政龍父子,首次以“慈善傳承楷模”身份登上第十九屆(2022)中國慈善榜,旨在肯定其所彰顯的企業家精神。在楊受成的言傳身教下,楊政龍積極承擔企業社會責任,帶領英皇集團不斷推動中國內地及香港的公益慈善事業,創造共用價值,通過行動踐行慈善文化和精神的傳承。

 

今年是香港英皇集團成立80年。英皇集團從1942年的一家鐘錶零售店鋪,發展到現在擁有六家香港主板上市公司的多元化集團,離不開掌舵人楊受成作為一名優秀企業家殫精竭慮的付出。據悉,楊政龍今年升任集團副主席,開始了和父親一樣帶領英皇集團砥礪前行的奮鬥之路。

 

和父親一起登上中國慈善榜,也意味著,楊政龍成功地繼承了父親身上包括慈善精神在內的企業家精神。

 

作為民營企業主力軍的家族企業如何進行精神的傳承,實現基業長青?英皇集團楊受成和楊政龍父子的慈善精神傳承經驗也許會帶來一些啟發。

 

跟隨學習

 

1986年出生的楊政龍,在父親的教導下,為人低調務實,深受楊受成喜愛。自2009年加入英皇后的這十幾年間,楊政龍更是不分時刻地跟著父親參與到集團事務當中,不僅學習了很多職場上打拼的經驗,還學到了很多人生哲理。

 

父親一直提醒他一定要“守信重諾”“以誠待人”。所謂誠信,就是誠實守信、表裏如一、言行一致,“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不論是商業合作或者是人際關係,真心實意會讓對方感受到你的誠意和真心,才能和對方建立可靠的合作關係;以企業管理來講,真誠待人會讓員工更有信心與之一起並肩作戰,發揮團隊精神,對實踐業務及公益事業都能事半功倍,一呼百應。

 

楊政龍始終踐行著父親的教誨。“升任英皇集團副主席,對我來說意味著肩上的責任將越來越大,我將會擔任更多、更重大的職責,並決策和部署集團未來的長遠規劃及可持續發展。”對於同時擔任著北京市政協委員和香港青年聯會主席職務的楊政龍來說,他也會肩負更多企業社會責任,為京港兩地青年文化融合、交流等工作作出更大貢獻,推動青年向上流動。“我也會在每天的工作中融會貫通,致力於將集團業務和青年發展雙管齊下,以求達到最佳效果。”

 

楊政龍談道,在他心中,父親一直是榜樣,他從不紙上談兵,而是事事親力親為,是“實踐派”。“‘爭氣’一直是父親的人生座右銘。幾十年來的從商生涯,他經歷過幾許風雨,但從不輕言放棄。他認為遇上困難,別人也許會幫你幾回,但不會一輩子都幫你,都要靠自己爭氣才會成功。”

 

除了營商之道,在公益慈善方面父親更是楊政龍的啟蒙恩師,他從小跟著父親一起參與慈善。楊受成有一年來到中國慈善榜的現場時還帶著楊政龍同行,讓兒子從小就知道,做慈善是值得自豪的事情。看著父親以身作則帶動集團上下投身公益,這也更加堅定了他要將公益之火傳承下去的信念。

 

楊受成表示,希望楊政龍能夠把這份慈善精神延續下去,帶動更多人一起投入慈善。“這次和政龍一起得到中國慈善榜的肯定,給予我們父子二人更大的信心,我們會繼續在公益路上前進,搭建更多回饋社會的平臺。”

 

榜樣父親

 

1998年,湖北水災。12歲的楊政龍第一次跟著父親到湖北災區探訪。

 

這是楊政龍第一次親眼看到水災後的場面:受災地區在洪水的肆虐下已經滿目瘡痍,房屋被洪水摧毀,災民們急需得到救助。而父親楊受成在當時不僅為災民們捐了款,同時也調動捐贈災民們所急需的生活物資,從各個方面對災民們進行支援。

 

這次的親身經歷,讓從小在優渥的環境裏長大的楊政龍深有感觸:明白了救災的刻不容緩,明白了慈善的意義。

 

楊受成自1970年開始就一直在慈善道路上前行,投身慈善至今已有50餘年:1976年創立南九龍獅子會,1997年創立英皇慈善基金,2008年創立楊受成慈善基金。慈善領域涉及多個方面,包含長者服務、教育、醫療、文化和環保等。在長者服務方面,目前其已在香港及內地出資興建10家老年中心和一家兒童福利院,提供超3000張床位,並以“身、心、社、靈”為服務框架,正向心理學為核心理念,通過專業社工手法,將個案管理、善終服務、文化活動等領域融會貫通,滿足老齡人在文化娛樂、教育、社交等方面的多元化精神需求,這也與現今提倡的“銀髮經濟”理念不謀而合。

 

而在眾多慈善事業當中,長者善終是楊受成最注重的。楊受成率先在湖北武漢推行先導性善終服務——“楊受成慈善基金孤老善養服務”,致力於為臨終老人提供專門護理,悉心照料他們的飲食起居,開創了內地善終服務先河。

 

楊政龍從小跟在父親身邊,看到父親為了慈善事業不辭辛苦。每逢國家遭遇重大災情,父親都帶領集團上下捐資捐款。除了湖北水災,在汶川地震、玉樹地震、甘肅泥石流、江蘇龍捲風、天津爆炸事故等災害中,乃至2020年的新冠疫情和2021年的河南水災,楊受成帶領的英皇集團都時刻關注,並在第一時間伸出援手。

 

“自小父親就一直是我的榜樣,他是我在慈善路上的啟蒙恩師,也是我的領路嚮導。”楊政龍說。

 

身體力行

 

楊受成一直秉持著“行有餘力,就得回饋”的信念,在經營業務之餘,積極回饋社會,希望在企業和社會的可持續發展之間尋求平衡。“不論是企業還是社會的可持續發展,都離不開各界的共同努力,互助得以賦能。”楊受成表示。

 

父親的努力,楊政龍都看在眼裏;父親的教誨,他也記在心上。“他經常教導我不要只著眼眼前的成功,放眼未來才會成就更大的效益,共用才能共贏。”楊政龍帶領英皇集團身體力行,按照父親的教誨去做事。

 

楊政龍說,父親曾告訴他,自己出生在香港,但根植於內地,心連祖國,與民族榮辱共用。所以,京港兩地不僅血脈相連更要相輔相成。

今年年初,香港第五波新冠肺炎疫情突然大規模來襲。在中央全方位支援下,疫情得到有效控制,香港社會民生平穩、生活醫療物資供應充足。英皇集團在疫情期間立即回應並以英皇慈善基金名義向仁濟醫院捐款用以支持弱勢社會群體,助力齊心抗疫。其中,受惠者包括仁濟醫院所管轄的五家長者鄰舍中心會員、劏房戶、基層家庭以及獨居長者。英皇集團希望用最直接的方式向基層大眾提供幫助,並將“興公益、福社會”這一行動長久延續下去。

 

“我從小跟著父親一起參與慈善,看著父親以身作則帶動集團上下投身公益,這也更加堅定了我要將公益之火傳承下去的信念。”楊政龍說,慈善對於自己來說已經不僅僅是“傳承理念”這麼簡單,而是已經融入血脈的火種。

 

楊政龍相信,在慈善方面,父親對他的期望不僅僅是傳承,也包含了創新和進步。因此,他在參與長者服務等領域之時,也更加關注青年事務。楊政龍認為青年是未來之光,將他們的力量凝聚、動員起來,利用集團資源去幫助、提攜他們,協助他們融入社會,也將有利於社會發展。“我們會邀請青年們參與到我們的慈善活動中,推動他們一起回饋社會,這也是父親樂於見到的。”

 

發揚光大

 

如今,楊政龍在積極構思如何運用集團自身資源為京港兩地青年文化融合發展、提高青年人責任感等方面給予幫助,並且主導多項關於青年事務的活動,還擔任了諸多社會公職,將英皇的慈善之火發揚光大。

 

楊政龍經常隨集團同事一起參加父親名下內地老年中心的探訪活動。楊政龍認為,那些老人將自己的半生都投入到了社會建設中,有部分更是退役軍人,可以說沒有他們就沒有今天的我們,他們應當老有所依、老有所養。

 

這兩年來,鑒於疫情反復,楊政龍曾幾次帶領來自社會各界的一眾青年義工,為“共·融舍”入住的基層家庭噴灑防菌塗層,傳遞正能量。同時,他還邀請了中聯辦及香港政府代表出席“共·融舍—與青年對話”活動,與年齡在16-21歲正就讀中學和大專院校的青年住戶進行交流分享,瞭解他們在升學和就業上的現況、個人興趣及未來志向。

 

同時,楊政龍還會給予貼合社會及行業的實際建議和支持,為他們進行職業生涯規劃,積累社會實踐經驗,部分青年最後更來到英皇集團旗下的地產部門實習。“我希望這些青年有朝一日也能夠為社會出一份力,把關懷繼續分享出去。”

 

“未來也會持續深耕這些領域,發揮現有專案的特色、優勢和輻射能力,希冀惠及更多社會弱勢群體。”楊政龍說。同時,他也期待能夠通過自己的努力並借助自身影響力,帶動更多朋友、合作方以及各界社會人士,參與並投身公益,共同傳遞溫暖正能量。

 

在父親楊受成的影響下,楊政龍表示,自己也會好好發揮第十三屆北京市政協委員、全國青聯委員、香港青年聯會主席等角色作用,助力推動更多青年發展專案,包括實習計畫、與青年對話,甚至以親自參與師友計畫,瞭解青年人的難題、想法,與他們分享人生經驗,幫助他們發掘自己的潛能及好好規劃職業生涯。“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在教育方面,楊政龍和慈善基金也會繼續支持人才培訓和培養,通過“英皇慈善基金獎學金”為基層學生提供資助,鼓勵成績優異的學生繼續學業,提高自己的綜合實力。

 

對話

 

《公益時報》:擔任英皇集團副主席後,一天的時間是怎麼安排的?

 

楊政龍:我會提早規劃好全天的工作內容,其中包括各項會議、討論和對內對外的活動。白天的大部分時間我會與各部門和業務的同事們碰面,跟進業務發展和工作事項。我們會不定期結合青年團體合作籌辦活動,像地產、娛樂文化和創意產業,給予青年們機會參與到專案中,幫助他們累積經驗,還可以互相啟發,為我們的業務發展帶來幫助。

 

此外,我也會抽空出席青年社團的活動,與社會不同人士一起探討青年事務發展及慈善活動等。例如,近期香港青年聯會聯同近100個團體成立“青少年抗疫連線”並合作推動“中央援港-童心抗疫You And Me”行動,截至5月已完成派發31萬份中央援港物資給全港基層青少年及兒童家庭,價值約1.28億元。

 

《公益時報》:能否舉例介紹一下您帶領英皇集團參與慈善活動的情況?

 

楊政龍:2019年,我們推出“共·融舍”過渡性房屋計畫,在我的號召下,專案在短短三個月內籌辦並推出。我們利用的是集團的空置資源,傢俱由我們旗下的歐化家俬贊助,集團同事還組成義工隊幫忙打掃和修整內部,為內部休憩空間捐贈了許多共用資源包括圖書、玩具、電器等。

 

這就是“協同效應”的價值所在,幾個業務、部門的團隊一起坐下來討論,很快就能整合出一套方案,每個專責部門和業務發揮自己的優勢,除了能夠加快專案的推進,也能夠與社會共用經濟效益。

 

《公益時報》:在您的管理下,未來英皇集團在內地的慈善有什麼規劃?

 

楊政龍:未來我希望英皇集團在立足香港、面向祖國的同時,可以繼續尋求更多向世界發展的機會,積極參與到祖國的社會經濟發展之中,推動祖國經濟更上一層樓。

 

英皇集團在內地的公益慈善事務會更多關注長者關懷、青少年發展、社區共建共融以及災情救助等領域,這也是我的祖輩、父輩一直以來都有在做的。

 

楊政龍關注青年事務,特邀知名導演、演員及文化界資深人士為青年進行主題分享,促進京港兩地青年文化融合

 

《公益時報》: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世界形勢之下,如何利用好北京市第十三屆政協委員和香港青年聯會主席的身份,去為社會做更多貢獻?

 

楊政龍:英皇集團上世紀90年代開始進入內地市場。過去幾年,英皇電影向市場輸出了既叫好又賣座的電影作品。我在此期間一直不遺餘力地推動京港青年交流,並成功策辦了“京港影藝匯首都——青年電影實習營”活動,為香港青年學生提供寶貴的電影學習經驗,讓香港青年在見證祖國的文化發展及人文變遷之餘,也加深對祖國的認識和歸屬感。

 

這類活動深入挖掘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市場價值,有力促進了兩地產業的融合發展,推動了中華文化的傳承和創新發展,對於加強京港兩地文化創意產業的深度交流合作具有重要意義。尤其是可以從中發現和吸納有志青年的創新想法,讓我和他們碰撞出更多的創意火花,我認為非常有趣。我希望能夠與他們合作,創造出更多的娛樂文化作品甚至是產業。

 

未來,我希望能將北京市政協委員和香港青年聯會主席的職能發揮到最大,並不斷結合、利用自身的優勢,讓香港和內地的電影市場更加融合;在提升青年創新力量、幫助青年實現自身價值的同時,通過緊密交流,為香港好的製作班底人員和內地拍攝團隊牽線搭橋,製作出更多“說好中國故事”的影視精品。

 

免責聲明:本平臺不保證所提供資訊的精確性和完整性,內容僅供學習交流和參考,對任何人使用本資訊所引發的任何直接或間接損失均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我們旨在傳播美好。

本平臺文章版權歸原作者及原出處所有,若平臺發佈的內容涉及侵權或來源標記有誤,煩請告知,我們將根據要求更正或刪除有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