儼然一個家族信託架構!秦可卿托夢和範仲淹義莊一脈相承

前言

每個人每個年齡段讀紅樓夢都有不同的感受。近幾夜,筆者重讀《紅樓夢》的時候,開始思考賈府的家族治理。

賈府家族辦公室雛形

《紅樓夢》裏賈府的衰敗是所有的讀者有目共睹的,傳承五代的寧榮二府從開篇的“白玉為堂金作馬”,到中期“百足之蟲,死而不僵”,到最後“食盡鳥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乾淨!”向我們展示了家道中落的完整過程,令人唏噓不已。

 對於賈府衰敗的原因,其實很好歸因。其一,生活糜爛,窮奢極欲,入不敷出。其二,族中人數眾多,卻不學無術,不思進取。其三,家風不正,好色無德,欺男霸女。其四,知法犯法,貪污腐敗,其五,管理混亂,小人當道。

FO行業裏的人通常會說,假如賈府當時成立個家族辦公室,成立個家族委員會,對家族事務進行有序管理,也不至於讓王熙鳳這個CEO眉毛鬍子一把抓,亂了套;假如能再設立個家族信託,也許就不會那麼悲劇。

實際上,王熙鳳生病時,李紈、賈探春、薛寶釵三人代管大觀園的時候,在大觀園議事廳議事,有點家族委員會和家族辦公室的意思。尤其是探春積極著手進行改革,訂立新規,開源節流等一系列措施,可惜這個家族辦公室的雛形後來不了了之。而寧國府的少奶奶秦可卿病故時也曾托夢給王熙鳳置辦“祭祀產業”,這個祭祀產業又相當於一個“家族信託”,可保賈府可以基業長青,可惜王熙鳳無心無力去落實。


把祖產遺產變成“祭祀產業”

如果我們仔細分析一下秦可卿的托夢,實際上是一個家族保富、傳富的頂層架構。夢裏提到“祭祀產業”的計畫,把部分祖產遺產變成“祭祀產業”,儼然是一個完整的家族信託。

秦氏道:“目今祖塋雖四時祭祀,只是無一定的錢糧,第二,家塾雖立,無一定的功績。依我想來,如今盛時固不缺祭祀供給,但將來敗落之時,此二項有何出處?莫若依我定見,趁今日富貴,將祖塋附近多置田莊房舍地畝,以備祭祀供給之費皆出自此處,將家塾亦設於此。合同族中長幼,大家定了則例,日後按房掌管這一年的地畝,錢糧,祭祀,供給之事。如此周流,又無爭競,亦不有典賣諸弊。便是有了罪,凡物可入官,這祭祀產業連官也不入的。便敗落下來,子孫回家讀書務農,也有個退步,祭祀又可永繼。若目今以為榮華不絕,不思後日,終非長策。眼見不日又有一件非常喜事,真是烈火烹油,鮮花著錦之盛。要知道,也不過是瞬息的繁華,一時的歡樂,萬不可忘了那‘盛筵必散’的俗語。此時若不早為後慮,臨期只恐後悔無益了。”

首先,秦可卿分析了賈府現狀,“目今祖塋雖四時祭祀,只是無一定的錢糧,第二,家塾雖立,無一定的功績。”這說明現在賈府的家族治理非常混亂,如一盤散沙,也沒有家族使命宣言,沒有起到有效約束族人行為的家族規章制度。並指出不可被【瞬息的繁華,一時的歡樂】所迷惑,此時若不早為後慮,臨期只恐後悔無益。

因此,她提出瞭解決方案:

第一,“趁今日富貴,將祖塋附近多置田莊房舍地畝,以備祭祀供給之費皆出自此處,將家塾亦設於此。” 乘著今日富貴,置田莊房舍地畝,置入家族信託,按照信託契約,把收益分配用於祭祀供給之費和設立家塾及家族後代的教育經費。保障家族有源源不斷的收入和經費。

第二,“合同族中長幼,大家定了則例,日後按房掌管這一年的地畝,錢糧,祭祀,供給之事。” 組織家族長幼制定家族憲章,依規有序管理家族事務。

第三,“如此周流,又無爭競,亦不有典賣諸弊。” 由於田莊房舍地畝都置入祭祀產業(家族信託),實現所有權轉移。保障不會出現家族爭產,子孫後代也沒辦法典賣祖產,家產不被敗家子敗光。

第四,“便是有了罪,凡物可入官,這祭祀產業連官也不入的。便敗落下來,子孫回家讀書務農,也有個退步,祭祀又可永繼。這種祭祀產業就如家族信託,可以實現資產隔離功能,即便被抄家之後,子孫後代也不至於流落他鄉,但有房住,有田耕,有學上,可以東山再起。

分析下來,其實這個“祭祀產業”確實類似於家族信託的功能。如果王熙鳳能夠落實可卿托夢這件事,賈府財庫不至於虧空,即便是將來不幸被抄家,也可以給子孫後代留一條活路,可以東山再起。

TIPS:

清代法律規定,祖墳、祠堂及其附屬的周邊田地、房舍均屬於神聖不可侵犯的“祭祀產業”,即便是奉旨抄家,官府也不能沒收;即便想要出售,官府也不允許過戶,可以說是真正的永久性私有財產。


範式義莊,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家族信託

所謂的“祭祀產業”,源於北宋的“義莊”,是中國古代宗族所持有田產,由某一姓氏家族創辦的家族慈善機構。至清朝,“義莊”才變成了停屍或者存放骨灰的場所,但是它的慈善屬性,與家族信託類似的功能一直沒有改變。

宋仁宗慶曆六年,範仲淹首創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家族財產信託基金”:範式義莊。據傳,範仲淹第三次被貶後,深感家道變化對家族的影響巨大,於是 用多年積累在原籍蘇州吳縣購買田地1000多畝設立家族義莊。範仲淹還定下十三條族規,規定義莊田土為全大家族共有;各房選一名子弟共同掌管;無人可獨自決斷處置、抵押、買賣的財產繼承制;義莊所得租、米按人口分配給本族男女;族人嫁娶、喪葬、赴科舉考試等都可得到一定資助等。範仲淹去世之後,他的兩位兒子範純仁和範純禮又續增規條,投入資產,使義莊得以延續擴大。雖然歷經戰亂災害、朝代更迭,但一直到清朝宣統年間依然有田5300畝,且運作良好。後世子孫中舉人、進士層出不窮,範仲淹還在蘇州做過一件遺澤自家族人和全蘇州讀書人的好事,就是把自己家在蘇州風水最好的土地捐建了文廟和千年府學“蘇州府學”,也就是今天蘇州最好的高中蘇州中學。

自範氏義莊之後,新的家族制度陸續形成,其影響遠及明清,很多達官顯貴都以設立義莊視為自己對於所在家族的使命。與義田相類似的族產,還有義屋、義學、義塚等。秦可卿的托夢計畫其實正是借鑒了範式家族義莊的模式。只可惜王熙鳳後來並沒有按照秦可卿的托夢去落地。就像現在很多財富家族,動了做家族憲章和家族信託的心思,卻沒有真正去落地,功虧一簣。

結語

無論是我國古代傳統的家族義莊,還是現代制度下的家族辦公室、家族信託,都是為了更好地實現家族傳承。其實,我們缺少的並不是智慧,缺少的是落地執行的決心。萬不可忘了那“盛筵必散”的俗語。此時若不早為後慮,臨期只恐後悔無益了。


免責聲明:本平臺不保證所提供資訊的精確性和完整性,內容僅供學習交流和參考,對任何人使用本資訊所引發的任何直接或間接損失均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我們旨在傳播美好。

本平臺文章版權歸原作者及原出處所有,若平臺發佈的內容涉及侵權或來源標記有誤,煩請告知,我們將根據要求更正或刪除有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