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許多超高淨值人士大多採用設立有限合夥或者投資公司的形式作為被動的LP,參與資本市場。但是隨著家族家族辦公室(簡稱“家辦”)的興起和發展,越來越多的超高淨值人士更傾向於建立自己的家族辦公室來直接參與資本市場的運作。
對於直投,歐美等運作較為成熟的家族辦公室,尤其那些資本雄厚的家辦更喜歡“俱樂部交易”(club deal)的投資模式,並在近幾年增長迅速。

家族辦公室的“俱樂部交易”
家族辦公室的"俱樂部交易”,是指家族辦公室與其他投資者(如私募基金或家族辦公室社區的同行)聯合起來提供支持的交易。
1.投資優勢
通過 “俱樂部交易”模式進行投資,家族辦公室可與一個或多個家族、私募股權基金共同投資,彙集資金,集思廣益,從而避免通過私募股權基金產生額外的費用。
此外,家族辦公室通過與私募股權基金一起投資,可以成為交易上的合作夥伴,而且這種共同投資使家族辦公室能夠充分利用私募股權基金在找專案、做盡職調查、定價和跟蹤交易等方面的優勢。
近兩年在美股和港股較為火爆的SPAC上市模式,就是將這種俱樂部交易運用到極致的投資典範。家族辦公室通過聯合各路銀行系、保險系、大基金等資金雄厚的資本方,通過先設立上市空殼SPAC,再收購實體專案的模式,從而實現了投資專案的快速上市,在縮短了投資回報週期的同時,也提高了投資回報率。
2.發展趨勢
在過去十年中,俱樂部交易的數量大幅增加,尤其是最近五年,增長尤為強勁。以較為成熟的歐洲家辦市場為例,根據畢馬威在《Family Office Deals Study 2022》中的統計,即使自2015年以來,"單獨"或單一辦公室的交易量逐年變化,但俱樂部交易仍然保持著普遍上升的趨勢。儘管2021年的增長有所停頓,但該年約有308宗由家族辦公室支持的交易可歸類為俱樂部交易,而獨資交易則為626宗,這意味著俱樂部交易占總數的33%。雖然自2012/2013年以來,獨資交易的數量大約翻了一番,但俱樂部交易的數量增加了近25倍,並在2020年達到歷史最高水準。
3.主要驅動力
俱樂部交易上升背後的主要驅動力是投資規模的增加--意味著需要更多的投資者來貢獻所需的資本--以及分散風險的願望。在一個如今多風險因素疊加、投資不確定的背景下,家族辦公室越來越注重於分散其投資風險。
根據《Family Office Deals Study 2022》統計,2021年由家族辦公室支持的歐洲大型交易價值超過25億美元,且交易的數量也出現了階梯式的變化。在過去的四年裏,巨額交易的數量一直在10到15之間,去年躍升至20,是過去十年裏最高的一年。價值10億至25億美元的大型交易也在以健康的速度運行,取得僅次於2018年的第二高的年度總數,為23宗;價值2.5億美元至10億美元的中型交易達到了創紀錄的水準,為67宗。
在過去的一年裏,越來越多的大型交易包括幾項備受矚目的交易。2021年歐洲最大的家族辦公室支持的交易是PSA集團和菲亞特克萊斯勒汽車公司(FCA)合併為Stellantis,總代價為212億歐元。標緻家族持有PSA 19.5%的投票權,而阿涅利家族通過其在荷蘭的家族辦公室Exor持有FCA 42.1%的投票權。

如何建立“俱樂部交易”模式
1.搭建專業家辦團隊
優質的人員配置和資源對接,是“俱樂部交易”模式的重要推動因素,也是家辦的核心競爭力所在。因此,“俱樂部交易”的實施,需要搭建一支“通才+專才”的團隊,這些團隊成員須是一些有重大專案經歷的、各領域專業的人才。
例如,在微軟聯合創始人保羅·艾倫創辦的Vulcan 500人的家辦團隊裏,既有海洋環境保護方面的專家等諸多領域的科學家,也有職業投資人。每個人的分工明確,涉及一級市場投資、地產投資和運營、球隊投資、科研、太空探索、慈善和藝術等。
2.建立資源網路
在歐美,家族與家族之間通常會互換資源,以獲得投資機會。許多單一家辦會經常組織一些閉門圓桌會議,以增強家族與家族之間的信任關係。例如,邁克爾·戴爾的MSD Capital及羅斯柴爾德等家族,無論是在其發展早期還是現在都非常青睞這種模式。
在最初的交易實踐中,家辦可圍繞著自身的目標和專業度,發揮產業和區域性資源優勢去做的俱樂部交易。譬如,一家醫療類的創業企業未來想獲得長遠的發展,那麼會更傾向於選擇比爾·蓋茨基金會的錢,而非GP的錢,因為比爾·蓋茨基金會在醫療領域的投資和賦能能力極強;一家消費品創業的公司,如果同時收到LV家辦和普通財務型GP的投資邀約,可能會優先選擇LV家辦。
久而久之,積少成多,許多志同道合的家辦之間、家辦與風險投資機構就會在共同熟悉的領域進行聯合投資,進而跟著產業巨頭做直投。通過產業協同來帶動企業發展,增值賦能,從而提高投資的成功率。
結語
對採用“俱樂部交易”的投資方式能夠獲得優質投資標的、分散投資風險、加大投資杠杆等,然而,“俱樂部交易”不總是美好的,就像兩個人一起合作做生意一樣,需對交易中的大量細節問題、投資條款、違約責任等進行仔細斟酌和協商,而這就需要專業人士進行把關,以免發生不必要的投資風險和合作摩擦。
免責聲明:本平臺不保證所提供資訊的精確性和完整性,內容僅供學習交流和參考,對任何人使用本資訊所引發的任何直接或間接損失均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我們旨在傳播美好。
本平臺文章版權歸原作者及原出處所有,若平臺發佈的內容涉及侵權或來源標記有誤,煩請告知,我們將根據要求更正或刪除有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