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不確定時期,家族辦公室如何把握下半年投資風向

前言

投資市場震盪,國際市場升息環境下通脹已成新常態。金融環境收緊、新興市場經濟體承壓、市場不確定性加劇,投資者需要關注哪些市場驅動因素?在高通脹環境下,投資策略又該如何調整?

 

把脈下半年經濟風向

 

上半年經濟增長2.5%,二季度頂住壓力實現正增長。在此背景下,中國投資者對下半年的經濟增長目標及宏觀政策安排尤為關注。

 

7月28日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分析研究當前經濟形勢,部署下半年經濟工作,給出了政策安排的答案。會議強調,做好下半年經濟工作,要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著力推動高質量發展,全面落實疫情要防住、經濟要穩住、發展要安全的要求,鞏固經濟回升向好趨勢,著力穩就業穩物價,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力爭實現最好結果。

 

著力穩就業穩物價,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力爭實現最好結果。

宏觀政策要在擴大需求上積極作為。

“保交樓、穩民生”,“保交樓”首次被寫入中央政治局會議中,說明此舉已成為穩樓市的關鍵。

對平臺經濟實施常態化監管,集中推出一批“綠燈”投資案例。

貨幣政策要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加大對企業的信貸支持,用好政策性銀行新增信貸和基礎設施建設投資基金。

 

下半年投資的正確打開方式

 

從經濟走勢看,中國穩經濟各項政策進一步落地見效,下半年經濟有望繼續回升、運行在合理區間。綠色能源、新基建、數字經濟等等應成為投資領域的重點。根據2022年下半年全球宏觀經濟政策環境和大類資產演化趨勢,我們精心選擇了五大投資主題供參考。

 

01基礎投資

 

上半年受疫情等各種因素影響,基建想發力而沒有充分發力,下半年隨著疫情逐漸緩解,政策傾向於穩經濟,基建依然是一個重要的著力點。市場發行專項債等一些配套措施,也為地方政府做基建提供了資金。

 

6月1日國常會額外調增政策性銀行8000億元貸款額度用於基建投資。6月29日的國常會又決定再發行3000億元金融債券,通過財政貼息的方式讓這筆資金用於“補充重大專案資本金或為專項債專案資本金搭橋”。按3-4倍杠杆計算,有望撬動9000-12000億元投資。

 

有專家分析,全年基建投資增速有望超過10%。而根據國家發改委的最新數據,今年上半年,全國基礎設施投資(不含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同比增長7.1%。這意味著下半年的基建投資不僅僅將回歸兩位數增長,還有望創出年內新高。基建投資增速超預期回升將有利於經濟的較快回升,也有利於就業恢復並帶動消費的修復。

 

02新能源投資

 

長期來看,新能源汽車的推出和汽車智能化的未來發展趨勢將持續影響汽車行業的競爭格局。對於汽車智能化,目前進展與兩年前市場預期相比更慢,仍然有較大的發展空間,預計未來智能化可能是新能源汽車的終局。如果投資者有這方面的能力和專業知識,推薦大家重點關注智能化方向。

 

今年以來,新能源行業政策利好不斷。5月份,國務院辦公廳轉發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關於促進新時代新能源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方案》。系列檔的發佈,意味著“追風逐日”的新能源發展再提速。穩增長是今年重要任務。在不確定性因素不斷增加的國際國內環境下,厚積薄發的新能源成為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抓手。真正有看頭的還是新基建,當中又以新能源為重點,如光伏、風力、儲能,所以這些板塊毫無疑問還是會受到資金的追捧。

 

03消費領域

 

擴大內需的政策風向下,消費領域的投資當屬下半年的熱點。消費行業和我們的“衣食住行”高度相關。相比其他行業,人們對消費行業更熟悉,也能相對容易察覺到消費行業的變化。

 

消費行業的優勢在於,它有比較好的業績增長,雖然不是業績增速最快的行業,但通過股價回調、業績正增長,消化了前期一部分高估值的壓力。同時,消費是歷史上估值切換走得最好的行業之一,需求比較穩定,現階段對於它的負面外界環境影響還沒有完全消除,如果完全消除的話,預計未來業績增速會表現得更好。

 

消費行業是一個能穿越經濟週期的長牛行業。不管經濟景氣或不景氣,對這類企業的影響都相對較小,因此它們的業績波動相對較低,資本市場的表現相對較為穩定。

 

04數字經濟

 

工信部最新數據顯示我國數字經濟快速發展,上半年,電子資訊製造業、軟體業、通信業和互聯網的收入總規模突破10萬億元。下半年繼續看好中國數字經濟投資機遇。數字經濟與產業發展以及資本市場的連接越來越緊密,很多投資者開始關注到這一板塊。當前政策不斷加碼下,下半年通信技術、電腦基礎技術行業、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慧、物聯網等權益、債券以及私募股權方面的投資相信迎來機遇。

 

投資佈局方面,可沿著IT及資訊化、區塊鏈、AR/VR等處於景氣區間的領域展開。原則上可採用抓核心、補短板、鍛長板、布前沿的投資思路。

 

下半年資本市場面臨的內外部環境總體趨於改善,深入對全球經濟發展進行專業洞察、做出科學的資產配置策略是投資者行穩致遠的重要依據,更是助力穿越諸多不確定性獲得長期價值的重要指南。


免責聲明:本平臺不保證所提供資訊的精確性和完整性,內容僅供學習交流和參考,對任何人使用本資訊所引發的任何直接或間接損失均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我們旨在傳播美好。

本平臺文章版權歸原作者及原出處所有,若平臺發佈的內容涉及侵權或來源標記有誤,煩請告知,我們將根據要求更正或刪除有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