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穎姣:加快完善上市制度,研究為高科技企業拓寬上市門檻


港交所高级副总裁兼中国区上市发行服务部主管韩颖姣,7月26日在出席大湾区资本市场论坛时表示,新经济公司巩固了港交所在全球新股市场的领先地位,香港新股集资总额在过去13年内7次全球夺冠。

 

今年港交所将加快完善上市制度的步伐,确保其上市机制能够满足发行人投资者的需求,亦希望持续提升市场的多样性,也正在研究为一些尚在产品商业化初始阶段的大型高科技公司拓宽上市门槛,以支持此类公司的集资需求。

 

据早前港媒报道,就收入无利润科技企业香港IPO,港交所将不会特别设立「科技板」来让未有盈利和业绩的科技企业上市,而是参考未盈利生物科技公司(B股)做法,在现有主板上市规则内加入新条文;港交所亦已有初步咨询方案,并曾与上市委员会成员讨论,但有意见认为建议要求门槛仍较高,预计最终出炉的具体内容仍会修订。

 

港交所:就无收入无利润科技企业香港IPO,传已有初步方案,将按「已商业化、尚未商业化」设立不同的上市要求

 

当时报道称,港交所将对「已商业化、尚未商业化」两种情况设立不同的上市要求,主要包括:

 

对于已商业化的科技企业上市,收入、市值和研发支出占营运开支比例,均有一定要求;

 

对于未商业化的科技企业,虽然没有收入要求,惟市值门槛更高,并需披露业务商业化时间表、需限制募资所得(须主要用于研发以助业务商业化)、需与客户签订具约束力的合同。

 

此外,港交所对无论是已商业化或尚未商业化的未有盈利和业绩的科技企业,均建议:

 

在上市前须已对主要产品进行一定时间研发,

 

并于挂牌前一段较长时间已引入一定数量的独立第三方投资者,承诺上市时维持股东身份;

 

同时亦有意为该类企业设立更长的上市后禁售期(时间介乎12至24个月)、甚至有可能要求收入达相当水平才能解除禁售。


免責聲明:本平臺不保證所提供資訊的精確性和完整性,內容僅供學習交流和參考,對任何人使用本資訊所引發的任何直接或間接損失均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我們旨在傳播美好。

本平臺文章版權歸原作者及原出處所有,若平臺發佈的內容涉及侵權或來源標記有誤,煩請告知,我們將根據要求更正或刪除有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