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監:去年香港資產及財富管理規模輕微上漲2%

7 月 20 日,香港證監會(SFC)發佈《2021 年資產及財富管理活動調查報告》,顯示截至 2021 年底,香港的資產及財富管理業務規模為 35.546 萬億港元(4.558 萬億美元),僅較 2020 年同期的 34.931 萬億港元略微上升 2%,遠遜 2020 年 21% 的強勁增長。

 

是次調查以問卷的形式進行,SFC 共收到 1,019 家(2020 年是 942 家)從事資產管理、基金顧問、私人銀行、私人財富管理和信託服務業務的機構回饋,包括 906 家(2020年:830 家)持牌法團、45 家(2020年:47 家)註冊機構、40 家(2020 年:39 家)保險公司及 28 名(2020 年:26 名)受託人。


調查顯示,2021 年,香港的資產及財富管理業務或許僅可以用"穩定"來形容,截至年底,資產管理總規模達到 35.546 萬億港元,按年上升 2%,而這個數字在 2020 年是 21%。


其中,由持牌法團和註冊機構經營的資產管理及基金顧問業務規模達到 25.888 萬億港元,較 2020 年同期的 24.038 萬億港元上升 8%,這一數字在 2020 年是 20%。

 

私人銀行及私人財富管理業務規模則在 2021 年底僅錄得 10.583 萬億港元,較上年同期的 11.316 萬億港元下跌了 6%,跟 2020 年的按年上升 25% 大相徑庭。回饋者表示,規模下跌的主要原因是客戶持有的相關投資發生了價值變動所致。

 

資金淨流入方面,2021 年,香港資產及財富管理業務錄得 2.152 萬億港元的淨流入,較 2020 年的 2.035 萬億港元增長 6%。

 

資金來源方面,2021 年,非香港投資人持續成為香港資產及財富管理業務的主要來源:其資金體量占比高達 65%,這一數字與 2020 年的 64% 相差無幾。其中,來自北美投資人的資金占比為 23% (2020年:22%),是非香港投資人中比例最大的,而來自中國內地投資人的資金比例則只有 9% (2020年:10%),內地投資人持續成為非香港投資人中比例最小的。

 

從業人數方面,2021 年,香港資產及財富管理業務的從業人員共計有 54,003 人,按年大幅上升 12%,而 2020 年的漲幅則只有 6%。SFC解釋指,2021 年的升幅主要來源於保險公司的銷售和市場推廣人員的數量增長;此外,年內直接進行資產管理及相關輔助職能的各類從業人員數量也由去年的 19,230人 增加至 20,572 人,增幅 7%。

 

不過,在資產及財富管理所有從業人員中,從事投研工作,即買賣/交易、研究/分析和資產管理的人數比例只有 15% (2020 年亦為 15%),遠不及從事銷售和市場推廣的人員比例 (62%),顯示香港作為基金和財富管理產品銷售地的角色依然多過產品生產地和管理地角色。


SFC 投資產品部執行董事蔡鳳儀指出:"調查結果顯示,在瞬息萬變的嚴峻環境下,香港的資產及財富管理業依然發揮出固有核心優勢,證監會將繼續支持香港發展成為卓越的全球資產及財富管理中心和基金首選註冊地。"


免責聲明:本平臺不保證所提供資訊的精確性和完整性,內容僅供學習交流和參考,對任何人使用本資訊所引發的任何直接或間接損失均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我們旨在傳播美好。

本平臺文章版權歸原作者及原出處所有,若平臺發佈的內容涉及侵權或來源標記有誤,煩請告知,我們將根據要求更正或刪除有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