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免疫”!香港專家們的最新建議來了!

为更好地抗疫,港府公布,行政长官李家超扩大抗疫专家顾问团团队,委任6位专家在公共卫生、传染病学及临床经验等范畴向政府提供意见。

 

这个事情大家都知道吧!


好了,最新建议来了:“混合免疫!”

 

最近香港疫情反弹,每天确诊数超过3000宗,甚至有逼近4000宗的趋势,卫生防护中心之前已经表示,没有放宽社交距离的措施。

 

然而就在上周末,袁国勇(港大微生物学系讲座教授)、孔繁毅(港大临床医学学院内科系临床教授)等四位教授联名撰文指出:

 

本港应该逐步放宽社交距离措施通过低度传播产生的自然感染,加上疫苗接种,在冬季前产生“混合免疫”,避免医疗系统届时的崩溃。


(前两位教授大家都比较熟悉了)

 

小编帮大家去啃了一下放在“Asia Global Online”的英文原文。

 

四位专家提出放开的原因有三:

 

1.Omicron的致死率已经和普通流感差不多了。

 

2.我们已经有了十分有效的治疗方法,可以在发现早期有效阻止病情恶化。

 

3.今年年末会推出针对Omicron的加强针。

 

(目前香港政府还在围封强检,图片来源:香港01)

 

专家们提到,希望冬季后,本港超过90%的市民完成疫苗接种,混合免疫覆盖率超过70%,即使有变种病毒,患者病情也比较轻微,市民生活可以慢慢恢复正常。

 

在论述结束后,专家们也直接给出了建议:


重点有:

 

对外放开方面:直接对国际(international)开放,停止酒店隔离,允许居家隔离。

 

本地防疫政策方面:现在的围封强检等需要取消,学校快测也可以取消。但高风险场所还需要持续观察个案追踪。

 

以及不建议回到第五波疫情那段时间的高强度防疫措施以及14天或者21天的隔离时长。

 

专家们的一系列建议如今已经成为目前本港最大的热门话题,相关新闻下,都盖起来了六百多条评论。

 

不出所料,香港网友们立刻划分为两派:

 

觉得有道理:


不吃这套:


其实总结下来,认为有道理的,是希望香港能赶快恢复正常。认为不合理的觉得死亡率还是不容小觑,特别是第五波疫情的夸张数字。

 

医务卫生局长卢宠茂早前回应指,“群体免疫”或“混合免疫”始终仍是一个理论,未必可保护市民,强调抗疫工作不能“躺平”或“与病毒共存”,要坚持到底,不能左摇右摆。


他又指,当局在考虑防疫政策时,要多方考虑,例如某些重点人群如80岁以上仍有三成人未打针,及3岁以下幼童未能打针等等,同时亦要考虑医疗系统负担等因素。

 

听说,澳门8月就要通关了香港通关仍然是个未知数,这些教授的建议,你是支持还是反对呢?


免責聲明:本平臺不保證所提供資訊的精確性和完整性,內容僅供學習交流和參考,對任何人使用本資訊所引發的任何直接或間接損失均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我們旨在傳播美好。

本平臺文章版權歸原作者及原出處所有,若平臺發佈的內容涉及侵權或來源標記有誤,煩請告知,我們將根據要求更正或刪除有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