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銀家族慈善報告:富裕家族通過家族慈善事業傳承的主要趨勢

近年來,亞太地區慈善事業快速發展,尤以富裕家族表現矚目。但此間,怎樣才能使慈善之路走得更遠,帶來更大影響力,成為不少富裕家族的困擾。

 

為此,瑞銀近日舉辦“如何透過慈善活動傳承家族理念”線上研討會,特邀旗下家族諮詢和慈善諮詢服務專家分享專業見解。同時,瑞銀聯合德勤發佈《薪火相傳 慈善事業助力家族理念永續傳承》專題報告,就亞太地區尤其中國內地企業家怎樣實現家族慈善事業“與時俱進”,提供最新“攻略”。

                    

中國家族企業注重慈善活動

過去幾十年裏,私人財富增長、貧富差距擴大、新冠疫情等疾病蔓延,以及不斷提升的社會責任意識,促進了亞洲地區慈善事業快速發展。從亞太三大區域經濟體——中國內地和香港地區,以及新加坡的情況看,慈善發展不盡相同。

根據《薪火相傳 慈善事業助力家族理念永續傳承》(以下簡稱《報告》),新加坡通過稅收優惠、政策支持、政府資助等,為慈善發展營造有利環境。中國香港地區是亞太地區家族捐贈最成熟的市場,財富傳承超過三代的家族通常擁有較穩定的慈善捐贈方式。中國內地的慈善事業大多與政府聯合開展,主要聚焦國家策略中的教育、扶貧和救災等特定領域。其中,慈善捐贈總額從2009年的330億元增至2020年的2090億元,反映各方力量在社會責任領域的參與度越來越高。

值得注意的是,家族慈善事業一直被視為延續家族產業和家族理念與精神的基石。對於將社會責任作為立足之本的中國家族企業來說,慈善活動更是企業社會承諾和善因表達的公開體現。企業家們普遍共識,回饋社會是家族產業延續的重要組成部分。

根據報告,中國家族慈善基金會的捐贈總額從2005年的873萬元增至2017年的37億元,捐贈增長規模和速度遙遙領先,其中,多數中國互聯網巨頭建立企業慈善基金會,這類企業的創始家族也紛紛設立了個人慈善基金會。

              

家族下一代重視慈善影響力

隨著全球財富轉移正盛,近年來,富裕家族下一代成員的作用持續擴大,著力於通過實踐推動產生持久影響力的慈善公益。報告稱,綜觀亞太地區,中國香港和新加坡的家族年輕一代往往採用更具策略性、以影響力為驅動的方式來開啟可持續捐贈的新旅程。


瑞銀財富管理董事總經理董黎瀅表示,對於香港和新加坡擁有多世代成員的富裕家族,家族慈善信託、基金會和家族辦公室的聯合架構模式已是常用做法,為家族成員提供了一個交流、連接、決策的平臺。有些家族也會選擇由家族辦公室來監督基金會的運營。


相較而言,雖然大部分中國內地富裕家族仍主要通過企業管道發展慈善事業,但也開始積極嘗試策略性慈善、影響力投資和企業社會責任專案。其中,除了參與家族辦公室,一部分家族二代通過多元的企業公益活動延續並深化父輩發起的扶貧事業,包括但不限於鄉村教育捐助、用於改善基礎設施的財政捐助、農村勞動力職業技能培訓、農村創業孵化、培育地方新興產業以實現自主發展等。 


事實上,瑞銀在2021年針對中國家族財富與家族辦公室的調研中發現,受訪者大多認為下一代將對家族慈善事業產生很大影響,這可能與他們的創新思維及其普遍更希望做出有影響力的事有關。


在瑞銀近日舉辦的“如何透過慈善活動傳承家族理念”線上研討會上,瑞銀財富管理大中華區慈善服務顧問葉麗莊表示,第一代創富者出於個人經歷,如通過自身努力或得到珍貴的教育機會,用知識改變命運,因此他們直接資助有需要的人,包括蓋學校、配置圖書館硬體、設立獎學金等。對慈善資產的規劃也主要用特定的一部分財富,沒有特別的想法。 


“富裕家族第二代則大不同,他們想法較多,重視慈善專案的影響力,如關注教育或醫療機構人員的能力建設,或者希望通過一些新的慈善方式宣導改變政策,達到更大效果。在基金會投資或資產利用方面,願意多做對世界或社會有正面影響力的專案。”葉麗莊認為,富裕家族第二代更多思考如何結合自身或家族企業的特點和優勢推廣公益,這與他們更有機會出國留學,世界觀更寬相關。


報告亦稱,富裕家族的年輕一代非常關注慈善專案的影響力評估和可持續性。專案影響力的評估指標涵蓋兩方面——產出與成果,如果產出是指向1000名學生發放獎學金,成果則是指這些學生取得的學習成效。“相較於一次性捐贈,家族年輕一代有志於建立一個專業化的慈善組織,並創造持久的社會影響力。他們會從多方著手追求透明的捐贈流程,並帶領家族慈善基金會進入專業管理和能力建設的階段。伴隨著持續考究和嘗試緩解系統性的社會矛盾,年輕一代發揮的角色將進一步擴大。”

                      

家族慈善事業重在周祥規劃

當下,為維持家族慈善事業良好運作,有的家族從成立慈善基金會著手,有的篩選與疫情相關的醫療或扶貧等特定慈善專案,有的則先確定家族共同的價值觀與方向,對家族資源進行整體分配,再制定長遠慈善目標。究竟對家族慈善事業持續發展而言,怎樣才是一個有效的規劃?


在前述瑞銀舉辦的線上研討會上,瑞銀財富管理大中華區家族諮詢服務顧問陳加嘉表示,其實每個家族都是獨一無二,慈善的理念與目標、形式與規模都可以不盡相同,最重要是先發現自身家族的價值觀與理念,確定哪一方面的慈善“使命”,據此制定周詳的規劃並適時調整方向,才能使家族慈善之路走得更遠,帶來更大影響力。


鑒於越來越多富裕家族開始參與慈善事業,報告提出了四個實戰建議:一是綜合家族產業的各類目標,重新定義或完善家族策略和長期計畫;二是搭建專業的慈善架構,確保家族慈善活動的高效運作以及可持續性;三是根據不斷變化的社會需求持續更新實踐方式;四是將慈善活動作為踏腳石,為家族下一代參與家族決策做準備。


“對於富裕家族來說,家族產業的延續可以採取多種形式,如家族財富的代際傳承、發展壯大家族企業、建立有效的家族治理和繼任計畫,以及發起具有社會影響力的公益專案等。這些活動本質上都源於對家族資產傳承和願景延續的渴望。”陳加嘉表示,一個家族的慈善活動是後代子孫可永續傳遞家族理念的體現。在此道德標準的指引下,富裕家族可以相應地計畫和開展慈善活動,並根據不斷變化的社會需求持續進行創新和變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