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股市不好,你躺平了嗎?
以前經常聽人說,“股市是經濟的晴雨錶”。但最近有同事跟我說,股市的漲跌跟經濟並沒有強關聯關係,經濟不好股市也有可能會漲的。凡事沒有絕對,我想同事的這個觀點也許有一定的道理。比如通脹厲害、經濟不行,但抵不住錢多呀,如果砸出個情緒底,錢如開閘洩洪般地湧入股市,股市迎來個“小春天”也不是不可能。
那咱們的錢多不多呢?
根據數據顯示,2021年我國居民存款金額逆勢增長9.7萬億元達到了102.5萬億元。更重要的是,2022年第一季度我國存款上漲金額達到了10.86萬億元,除去企業存款等,居民存款金額仍上漲了7.82萬億元。怎麼回事呢?不敢投資呀。資管新規下金融產品都不保本保收益(不剛兌)了、新冠疫情全球肆虐(經濟影響幾何?)、俄烏衝突可能升級、美歐制裁(連中立國好像都不中立了)、美聯儲加息(美股扭捏了一晚,隨即昨晚打臉暴跌)、A股上上下下也看不清,種種的擔憂和不確定讓我的高淨值客戶們選擇了躺平。

二、躺平了,就真的啥事不幹了?
說實在的,過去的大家都太忙了,忙著做企業,忙著做投資,有時候甚至都沒有時間靜下心來想想——如此這般辛勞,到底為何、為誰?
小編從業私人財富管理服務15年,一直在思考“人生”和“財富”的意義。2009年,有個小品叫《不差錢》,對我啟發蠻大的,今天分享給大家。小品裏,小瀋陽勸趙本山不要太摳,說:“人這一生可短暫了,有時候跟睡覺是一樣一樣的,眼一閉一睜一天過去了,哈嗷~ 眼睛一閉不睜,這輩子就過去了,哈嗷~ ”

人生短暫,所以明確自己的使命和意義特別重要。
我估計大部分人的想法跟我是類似的,就是為了自己在乎的和在乎自己的人活著、努力著。當然,還有一些更高維度的,比如我的領導,是某大型基金會的聯合創始人,其生命中重大的意義,就是為了社會公益、國家的未來……
如果咱們辛勞大半輩子,為的就是咱們的家人,那應該如何看待已經創造、積累的財富呢?
小瀋陽說,人這一輩子最痛苦的事情是,人死了錢沒花了。但趙本山告訴他,人這一輩子最最最痛苦的事情是,人活著呢,錢沒了。您覺得誰更有見地呢?
薑還是老的辣。對於國內大部分高淨值客戶而言,只要規劃得當,人死了錢沒花了是一件“正常且幸福”的事情。咱不抬杠哈,國內大部分高淨值客戶的錢都是辛苦掙來的,而且自己(乃至二代)依然保持著正常的生活消費水準,而不是驕奢淫逸,極個別的咱不鑽這個牛角尖。所以,假設咱有5000萬,做一些穩健的投資,平均年化收益8個點,一年的收益就有400萬。要把這400萬收益花完,每月要花33.3萬,每週要花7.7萬,每天要花1.1萬。就平常消費,買菜做飯甚至請個保姆,其實都是花不完的。剩下的錢,將來傳給後代,讓孩子有物質基礎,贏在“起跑線”上,它不香嗎?不幸福嗎?所以,人死了錢沒花了,對於高淨值客戶而言,是一件正常且幸福的事情。還沒達到的,繼續加油吧!
而趙本山說的最最最痛苦的事情,人還在錢沒了,的確是這樣的。富人一波換一波,一茬換一茬。富不過三代,一直是很多人的財富心結。甚至很多人亂歸因,把導致財富流失的政治風險、法律風險、稅務風險、政策風險、投資經營風險等混為一談。隨著歐美(尤其是美國)最近一系列騷操作,撕掉了那些偽自由、民主、人權、和平的遮羞布,今年以來不少客戶都找來問我,有沒有什麼辦法可以重新換回中國身份,錢從境外轉回來。
為什麼海外的富豪可以富過三代(絕對不是資本主義的優越性,不要瞎舔)?為什麼國內2018年監管專門發文規範家族信託業務;2021年的財經委員會第十次會議,也在提出共同富裕的同時強調三個保護(保護合法收入、保護產權和知識產權、保護合法致富);國內從《信託法》(立法)、銀保監【2018】37號文(監管)和2019《九民紀要》(司法)三個維度,來強調信託財產的不得強制執行、風險隔離和不得採取保全措施,因為憲法規定“合法的私有財產不受侵犯”,只有切實地保護公民的合法財產,才會有“民富則國強”的正確沖頂姿勢。

三、想明白了,你得幹點啥!
正是基於上述內外部大環境和政策支持,國內的家族信託規模截至去年底已經達到了約3500億元,今年的1月份更是爆發性地增長了約129億元。其底層邏輯支撐還是來源於高淨值客戶對於家庭財富規劃的強勁需求。
高淨值客戶對於家庭財富的需求主要是三感,即獲得感、安全感和幸福感。獲得感指的是咱們賺錢的快感和成就感,賺的越多越有成就感;安全感指的是既得財富避免和減少流失、穩步增長的舒適感;幸福感指的是自己、家人和後代享受財富的快樂。今天的你,如果投資在觀望(獲得感在停滯),但安全感和幸福感的規劃不能停止。
其實投資不限於股市(權益市場),哪怕權益市場也不只有多頭策略(市場下跌就虧錢),難道股市不好就沒有投資了?我們還有債市、期貨市場;有主觀、有量化、有中性。在資管新規的大背景下,組合配置是穩健收益的大概率勝出者(讓獲得感穩一穩,但不要停!);再用家族信託做好家庭財富規劃,保障安全感和幸福感。家族信託項下的投資攻守兼備,市場不清晰的時候,保守穩健;待到投資春天來臨,再調整投資風格也未嘗不可。
財富之道,勢道術耳。勢為國運,吾輩篤定;道為規則,善用法律政策;術為工具,家族信託與底層資管並驅。回味一下,人生與財富,概如是。

免責聲明:本平臺不保證所提供資訊的精確性和完整性,內容僅供學習交流和參考,對任何人使用本資訊所引發的任何直接或間接損失均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我們旨在傳播美好。
本平臺文章版權歸原作者及原出處所有,若平臺發佈的內容涉及侵權或來源標記有誤,煩請告知,我們將根據要求更正或刪除有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