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許正宇4月27日在立法會會議上書面答復議員提問時表示,特區政府正與內地監管部門探討優化大灣區「跨境理財通」的措施,包括循序漸進地擴展見證開戶安排、逐步增加參與機構、完善銷售安排等。
許正宇表示,跨境理財通涉及三個不同的監管體系。三地相關監管機構在各自現有的監管框架和現行做法基礎上,緊密合作尋求最大政策及實施空間。根據現行安排,香港居民可通過提供大灣區跨境見證開戶服務的試點銀行,在香港見證開立跨境理財通投資戶口。此外,已經在內地銀行開立具投資功能的人民幣帳戶(即I類及II類戶)的香港居民,亦可指定有關帳戶作為北向通下的投資帳戶,無須親身到內地開設新戶口。
許正宇表示,香港金融監管機構正繼續與內地監管當局保持緊密聯繫,探討在現行試點安排的基礎上,循序漸進地擴展見證開戶安排,方便香港居民開立內地人民幣帳戶。特區政府因應計畫的實際運作經驗和市場反應,探討其他優化跨境理財通的措施,例如逐步增加參與機構、完善銷售安排等。
大灣區金融發展里程碑
「跨境理財通」於2021年月10日正式啟動,讓包括香港、澳門和廣東省內九市居民可跨境投資粵港澳大灣區(大灣區)內銀行銷售的理財產品。三地監管機構於同日公佈《實施細則》,銀行也已於同年10月19日起展開相關業務。
許正宇表示,跨境理財通是首個專為個人投資者而設的互聯互通機制,為大灣區居民提供一條正式、直接和便捷的管道,跨境投資不同類型的理財產品,是大灣區金融發展的一項里程碑,是深化並擴大內地與香港金融市場互聯互通的重要舉措。除了推動本地財富管理業務市場有機成長外,跨境理財通也為香港整個金融產業鏈帶來龐大商機,包括產品開發、產品銷售、資產管理、相關的專業及支援服務等,有助推動香港金融業的長足發展。
個人投資者超2.4萬人
許正宇表示,目前共有24家合資格香港銀行已開始與其內地夥伴銀行開展跨境理財通業務。截至2022年2月28日,參與跨境理財通的個人投資者超過24000人,計畫共錄得超過7000筆跨境匯劃資金(包括港澳),跨境匯劃金額(包括港澳)超過6.7億元人民幣。根據中國人民銀行統計,截至2022年2月28日,港澳個人投資者透過理財通持有境內投資產品市值餘額約為2.04億元人民幣,包含理財產品約1.72億元人民幣、基金產品約3200萬元人民幣;內地個人投資者透過理財通持有港澳投資產品市值餘額約為1.18億元人民幣,包含投資基金約1600萬元人民幣和存款1.02億元人民幣。截至2022年2月28日,南向通和北向通總額度使用量(包括港澳)分別超過1.2億元人民幣和2.3億元人民幣(額度使用量均以跨境匯款淨額計算)。
免責聲明:本平臺不保證所提供資訊的精確性和完整性,內容僅供學習交流和參考,對任何人使用本資訊所引發的任何直接或間接損失均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我們旨在傳播美好。
本平臺文章版權歸原作者及原出處所有,若平臺發佈的內容涉及侵權或來源標記有誤,煩請告知,我們將根據要求更正或刪除有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