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早報--2022-04-26

財秘關註

1、澎湃新聞:央行下調金融機構外匯存款準備金率1個百分點,由現行的9%下調至8%。截至3月末,外幣存款餘額1.05萬億美元。意味著6月15日起金融機構存到央行的準備金可以減少合計100億美元,可以增加金融機構外匯貸款的資金供給,有利於穩定人民幣匯率。本輪人民幣對美元快速下跌始於離岸市場。從4月18日收盤價6.3788到4月25日盤中一度跌破6.60關口,離岸人民幣對美元匯率短短五個交易日貶值超過3%。

2、財經頭條總編輯陳寒健:週一,A股三大指數均跌超5%,超2500只股票跌超8%,近700只股票跌停。近期各大機構集體唱多,是倉位決定腦袋、還是腦袋決定倉位?歡迎財友們在留言區交流~去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後關於宏觀經濟和二級市場的一些思考,於4月6日早上發佈  健談Alpha |長期主義去偽存真,2022年留得青山在A股?提到,A股還要經歷1-2輪“類似過去的牛熊轉換”,投資者結構才會出現顯著且深刻的變化。2022年要管住自己的手,找機會“掙博弈的錢”。畢竟市場缺的永遠不是機會,而是當機會來臨時,能有籌碼可以All in。跌的多的時候,相對機會就出現了。


一、宏觀經濟

1、國務院辦公廳:發佈進一步釋放消費潛力促進消費持續恢復的意見。有序破除一些重點服務消費領域的體制機制障礙和隱性壁壘,穩定增加汽車等大宗消費,各地區不得新增汽車限購措施。推進消費平臺健康持續發展。加快推進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培育建設。積極建設一批區域消費中心,改善基礎設施和服務環境,提升流通迴圈效率和消費承載力。支持有條件的地區依託自由貿易試驗區等,與國(境)外機構合作建設涉外消費專區。完善市內免稅店政策,規劃建設一批中國特色市內免稅店。

2、中泰證券李迅雷:縱然可以通過超預期的投資來實現穩增長的目標,但相比GDP的速度提升(投資),當下GDP“溫度”(消費)的提升更為重要。不妨通過發消費券的方式來提供有“溫度”的需求。從香港發消費券的案例看,大約80%的消費券用於消費,相比美國在疫情期間直接發錢的方式要合理很多(大約只有40%左右用於消費),而且精准性也非常好。當然,消費券應該由中央政府來發,因為地方政府一方面債務壓力較大,另一方面,發消費券存在“肥水外流”問題,很難操作。

3、市場監管總局:部署開展2022年反不正當競爭專項執法行動,聚焦重點,規範競爭,推進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突出重點領域,聚焦民生和新消費、重要商品和要素市場、新經濟等領域的競爭秩序。突出重點行業,聚焦早教、仲介、第三方測評、醫美植發等行業亂象問題。

4、央視網:近期,英國等地相繼發生不明原因的兒童急性肝炎,日本厚生勞動省發表消息稱,日本國內也出現了首例可能患有這種急性肝炎的兒童。


二、國際資訊

1、亞洲:日經225指數跌1.9%,報26590.78點。韓國KOSPI指數跌1.76%,報2657.13點。

2、美股:道指收漲0.7%,34049.46點;納指收漲1.29%,13004.85點;標普500收漲0.57%,4296.12點。

3、歐洲:英國富時100指數收跌1.88%,報7380.54點;德國DAX30指數收跌1.54%,報13924.17點;法國CAC40收跌2.01%,報6449.38點。

4、黃金:COMEX 6月黃金期貨收跌2.0%,報1896.00美元/盎司。

5、原油:WTI原油期貨收跌3.46%,報98.54美元/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