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超級富豪們喜歡慈善信託?

“富而思源、富而思進、富而思報”。隨著中國超高淨值人群的規模持續上漲,超高淨值人群投身慈善公益的熱情不斷上漲。

據胡潤研究院發佈的《2022中國高淨值人群品牌傾向報告》顯示,超九成高淨值人群關注公益慈善,未來三年的平均捐贈目標達50萬元。目前,許多超高淨值人士通過設立慈善信託,或者運用“財富管理+慈善捐贈”的方式積極參與慈善公益事業。慈善背後的商業邏輯是什麼?慈善信託在中國的發展狀態如何?

近日,特邀北京當代藝術基金會(BCAF)分享有關慈善信託的洞察與見解, BCAF是中國藝術基金會行業的先鋒創新機構和公募性基金會。


1

慈善背後的商業邏輯

25年前,比爾·蓋茨將微軟海外的第二家軟體開發中心設在了印度南部安得拉邦首府海得拉巴(第一家在以色列),而沒有去IBM、英特爾等諸多科技巨頭紮堆的“印度矽谷”班加羅爾,很多人對此感到意外。

安得拉邦是著名的窮邦,300萬人口的海得拉巴當時還沒有國際機場。但海得拉巴很少堵車,同等地段房價比班加羅爾低25%。新聘軟體工程師的年薪,也比班加羅爾的低15%。當然,安得拉邦領導人為了引資,對蓋茨下足了工夫遊說,許以稅收激勵和電力供應保障——停電在班加羅爾是家常便飯。

除了直接投資設立軟體開發中心之外,蓋茨還資助印度公立學校培訓電腦與軟體方面的師資,直接受益的教師約8萬人,三百多萬學生間接受益。2002年,蓋茨基金會向印度政府提供1億美元慈善捐助,幫助印度人預防和治療愛滋病。


這套組合動作,遠期受益者仍是微軟:捐助的社會反響良好,微軟在印度收穫了積極的民意,而在民主社會的政府採購市場當中,民意是極有價值的籌碼。民眾電腦相關的教育水準提高,事實上擴大了微軟產品在印度的市場規模,更長遠而言,也為微軟培養了更龐大的當地潛在員工基礎,以及潛在的當地供應商。

企業永遠追逐更大的市場和更低廉的成本,而這二者從最終極的意義上,倚賴一個安定的、良性運轉的社會。疾病與貧窮是實現這一社會時最常遇到的阻礙。眾所周知,醫藥與健康是蓋茨基金會數十年來最首要的援助領域。

企業永遠尋求“合理投資-高額回報”的模型,並期待這個模型長久持續。從超級企業如微軟的例子中可見,慈善在這種模型中佔據舉足輕重的一環,其背後實際是綜合、宏觀、透徹和系統化的商業邏輯。

某種意義上,慈善需求亦是財富程度的尺規——當個人、家族意識到慈善是一種由內而生的需求,這意味著個人或家族的財富抵達了“富而思報”的高度。當家族事業與財富的延續成為個人、家族足夠迫切的願望,對慈善的理解與需求自會翩然而至。

2

“石油怪傑” 保羅·蓋蒂身後的藝術慈善

電影《金錢世界》中,詳細描繪了首富世界的殘酷與絕情。其中,一個富有戲劇性的橋段是,石油大亨保羅·蓋蒂不肯被綁架的孫子付贖金,他認為孫子在做戲騙錢,即使綁匪寄來了孫子的一只耳朵。

保羅·蓋蒂霸佔美國首富之位達20年,他最有名的兩件事之一是近乎變態的吝嗇——他在龐大的宅邸裝了一個投幣電話亭,親戚朋友各路訪客,一概沒有免費的電話打。

另一件最有名的事就是保羅·蓋蒂對藝術與收藏的癡迷。蓋蒂曾有言“不愛藝術的人算不上完全開化”,他1930年代後期對法國18世紀繪畫和傢俱產生興趣,開始大量購藏名畫、古董傢俱,後期收藏興趣又轉向希臘、羅馬雕塑。他傾心研究古典美術和古董的鑒賞鑒定,還寫過幾本有關收藏的書。


*保羅·蓋蒂

為了安放雕塑收藏,蓋蒂在洛杉磯西郊建造別墅,1974年建成,以蓋蒂博物館之名開放。1976年臨終前,84歲的保羅·蓋蒂擁有個人財產超過20億美元,他把自己的不動產和蓋蒂石油股份,總計超過10億美元,留給了蓋蒂信託基金(J. Paul Getty Trust),用於運營蓋蒂博物館及建設新館“蓋蒂中心”。他去世時,5個兒子裏還有3個在世,遺囑中他給其中兩個兒子每人只留了500美元。

這一遺囑帶來了多年爭訟,到1982年塵埃落定,信託基金終歸得到了遺產,這時已價值12億美元。(他的兒子並沒有受窮,因為蓋蒂的母親早年已成立家族信託基金,每個孫兒都有妥善安排。)

蓋蒂生前的古代繪畫收藏共600餘件,成績並不算出眾,知情者說,因為他的吝嗇,總是不肯出高價。然而得到遺產後的蓋蒂博物館,一下子成了當時美國最有錢的博物館:按照法律,作為非營利機構的信託基金,每年必須花掉受贈財產市值的4.25%。在1982年,這筆錢是5100萬美元。

當時美國第二有錢的博物館,每年購買藏品的預算只是1000萬出頭。美國大大小小的藝術博物館和私人收藏家都憂心這麼大的一筆錢,哪怕只是部分用於收購藏品,也將顯著抬高藝術市場的價格。到1987年,蓋蒂博物館已花了超過3億美元購買以古代大師繪畫為主的藝術品,其中包括創下當時紀錄的梵高畫作《鳶尾花》。它的購藏確實提高了古代大師繪畫的市價,也吸引了更多富有的新藏家。

1997年,耗資13億美元的蓋蒂中心建成迎客。洛杉磯以西聖莫尼卡山脈中占地110英畝的蓋蒂中心,如今免門票每年接待遊客180萬人,它與蓋蒂別墅共同構成蓋蒂博物館,是美國最著名的私人藝術博物館之一。

博物館之外,蓋蒂信託又成立了蓋蒂保護研究所、蓋蒂基金會和蓋蒂研究院,致力於全球藝術遺產的保存保護、闡釋與展陳及相關的科學研究、教育培訓,專案眾多,遍及全球。

早在1989年,蓋蒂保護研究所就與中國敦煌研究院合作,資助石窟遺址的保護與管理,包括遺址研究、加固,壁畫保護,遊客管理等。2021年,蓋蒂信託與故宮博物院簽約合作舉辦亞洲漆器研討活動。

截至2020年,蓋蒂信託基金的資金池約為77億美元。

3

慈善信託在中國

中國的超富家族同樣有從事慈善乃至藝術慈善的需求,在自行成立慈善基金之外,慈善信託結合了信託公司與現有公益基金會的各自優勢,成為更加有效的途徑。在這一模式下,信託公司負責募資、投資,基金會負責捐贈專案篩選、 捐贈資金使用及為捐贈人開具捐贈收據。

2016年3月,中國頒佈《慈善法》,規定慈善信託屬於公益信託。2017年7月頒佈的《慈善信託管理辦法》規定,以開展下列慈善活動為目的而設立的信託屬於慈善信託:扶貧、濟困;扶老、救孤、恤病、助殘、優撫;救助自然災害、事故災難和公共衛生事件等突發事件造成的損害;促進教育、科學、文化、衛生、體育等事業的發展;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保護和改善生態環境;符合《慈善法》規定的其他公益活動。

需要指出的是,慈善信託必須完全是公益屬性,信託的本金及收益須全部用於信託合同約定的慈善活動,進入慈善信託的資產不可撤銷,無法再回到委託人及利益相關方手中。


2016年至2021年,全國共有62家信托公司設立了慈善信託。慈善信託正逐漸成為金融與公益跨界合作的新模式。慈善信託幫助捐助人:

·實現慈善財產風險隔離,確保慈善財產安全

·拓寬慈善捐贈管道,更好地撬動社會資本以資金、股權等多種形式參與慈善事業

·通過慈善財產專業化管理與服務,實現慈善財產的保值與增值

·通過監察人機制,促進慈善資金使用的透明度


近年來,有兩個極具代表性的慈善信託案例:

一,青山村“善水基金”信託

2014年開始,大自然保護協會與青山村、萬向信託合作,建立“善水基金”信託,利用金融手段彙聚社會資源,逐步解決龍塢水庫及周邊水源地的污染問題。通過慈善信託,青山村以不到100萬元的慈善資金投入,在幾年中撬動了近3億元的社會資本持續助力鄉村發展。

青山村農戶作為委託人與受益人,從慈善信託中獲得林地生態補償金,比過去在林地從事毛竹經營所獲收入提高約20%。青山村生態環境得到改善,後期通過文旅專案的逐步發展,進一步改善村民的經濟收入,也豐富了當地村民的文化生活。

二,悅爾·2021公園十九藝術文化發展慈善信託

悅爾·2021公園十九藝術文化發展慈善信託是廣州市首例慈善組織作為單一受託人的慈善信託,也是廣東首例以藝術文化發展為信託目的的慈善信託。按照委託人意願,資助貧困藝術家等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慈善法》規定的公益活動,並為探索可持續發展的資助模式,可永久存續——即受資助的藝術家在未來可選擇向慈善信託進行“回捐”,實現信託的良性循环發展。

免責聲明:本平臺不保證所提供資訊的精確性和完整性,內容僅供學習交流和參考,對任何人使用本資訊所引發的任何直接或間接損失均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我們旨在傳播美好。

本平臺文章版權歸原作者及原出處所有,若平臺發佈的內容涉及侵權或來源標記有誤,煩請告知,我們將根據要求更正或刪除有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