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富管理中的留餘思維


“以有餘,補不足”,“常拿有時當無時”這是中國人的老話,也是中國人的傳統智慧。在中國式的財富管理中,“留餘”是一種非常重要的智慧。

最近看到一條新聞,讓人十分感歎:湖南億萬富豪去世後,四胞胎孩子輟學在家:47套房產,付不起大學學費。

湖南長沙知名的房地產開發商羅思維是長沙最早的一批房地產商,在湖南開發了好幾個樓盤,靠經營公司成了億萬富翁。20151月,羅思維因突發心梗去世,身後,他留下了六個孩子,其中年齡較大的三男一女是和前妻唐穎所生的“四胞胎”。

由於羅思維離開得非常突然,來不及對他留下的財產做出隻言片語的交代,最終,經家人及律師清點,認定羅思維名下有47套房產,還有大量公司股權、存款等遺產。讓人萬萬沒想到的是,羅思維去世四年多後,四個孩子的生活就落入了幾乎身無分文的困境。

2020年初,正當“四胞胎”在美國陸續獲得大學錄取通知書之際,一直照料他們的姑姑卻說家中已經沒錢了,連生活費、房租費都無法支付,更別說大學學費了,這讓四胞胎很快被美國房東趕出了家門,迫不得已,“四胞胎”輟學回到長沙,請律師與自己的奶奶開始“爭產”。

曠日持久的遺產之爭,不但讓“四胞胎”拿不到父親的財產、無法入讀大學,還讓曾經的親情變得面目全非。

羅思維的去世,不僅使整個羅家失去了穩定的經濟來源,更引起了家庭成員爭奪遺產的血雨腥風。即使錢的事情算個清楚,他們感情上的裂痕也永遠難以完全癒合。

羅家的悲劇故事給人們留下了深刻的啟發:一個家庭的幸福美滿,不只取決於他們擁有財富的多少,更取決於是否已經把到手的財富真正安排好家庭生活中未來不可以打破的底線。這就是“常拿有時當無時”的留餘思維與底線思維。

還有另一個案例讓我們十分佩服,在中國商界,有一個真實的“商界花木蘭”故事,這就是國美集團的杜鵑。她的丈夫黃光裕創建了國美電器,曾經是中國首富。


2010518日,黃光裕案在北京市第二中級法院一審判決,法院認定黃光裕犯非法經營罪、內幕交易罪、單位行賄罪,三罪並罰,決定執行有期徒刑14年,罰金6億元,沒收財產2億元。

當時國美電器所有的廠家得知黃光裕入獄的消息,紛紛來催賬款,國美集團的資金鏈一下子緊繃起來。一時之間去哪里找那麼多錢呢?當時國美電器的執行CEO陳曉建議找風投,用國美的股份換取現金,解決短時的資金不足問題。這明顯是一筆不合算的買賣。

當時,黃光裕的夫人杜鵑是一個名副其實的家庭主婦,她自從嫁給黃光裕之後,便一直隱居在丈夫的羽翼之後,過著相夫教子的生活。但杜鵑不是一個平凡的家庭主婦,她具有敏銳的商業嗅覺,以及強烈的風險防範意識。在這樣的危機時刻,杜鵑挺身而出,她說:“公司需要多少錢,我有!”

要知道此時,黃光裕的錢已經完全被凍結了,她哪來這麼大口氣呢,眾人都無法相信。但是,三天後,杜鵑拿出七千萬化解了公司這一波的經濟危機,而且她陸續又拿出了一億三千萬,總共2個億,帶領國美重上正軌。

原來,杜鵑和丈夫黃光裕有一個約定,黃光裕每年要拿出淨利潤的2%打入杜鵑的個人帳戶,杜鵑就用這部分錢買了信託和保險。這筆錢在國美生死存亡間,拯救了國美的危機。

作為每一位成功的企業家,都有艱苦創業的磨礪和春風得意的高光時刻,但同時應該學習和瞭解國美杜娟智慧的事前安排,提高人生全方位的風險意識。因為,風險來得悄無聲息。我們可以預見到的風險都不是風險!我們完全想不到的事,才是真正的風險!只有建立留餘地思維,並進行家企資產的定期“剝離”,讓一部分資產真正回歸到家庭、個人,才可長保家族安順和諧。

免責聲明:本平臺不保證所提供資訊的精確性和完整性,內容僅供學習交流和參考,對任何人使用本資訊所引發的任何直接或間接損失均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我們旨在傳播美好。

本平臺文章版權歸原作者及原出處所有,若平臺發佈的內容涉及侵權或來源標記有誤,煩請告知,我們將根據要求更正或刪除有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