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資產何處安放?俄烏衝突的警示


您在海外有資產嗎?您的資產交給誰在管理?您是否考慮過海外資產的安全問題?您是否考慮過海外資產的傳承問題?……

或許,是時候考慮這些問題了。

1俄烏衝突簡要回顧

20222月下旬,俄羅斯總統普京簽署承認烏東兩國的命令,並隨後在烏東頓巴斯地區發起“特別軍事行動”,俄烏衝突全面爆發。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迅速出臺了對俄制裁系列措施,出臺速度之迅猛,覆蓋面之廣泛,實施力度之強勁,是冷戰後絕無僅有的。

截止目前,相關國家對俄制裁措施超過8000多項,全球幾乎所有主要金融機構(中國金融機構除外)都參與了對俄制裁。


除了國家層面的制裁外,俄羅斯個人也頻頻受到制裁,被實施資產凍結和旅行禁令等。如切爾西俱樂部老闆阿布拉莫維奇(Abramovich)在內的7位俄羅斯富豪150億鎊資產被英國凍結;俄羅斯多位公民的遊艇、私人飛機等被扣留等。

甚至連“永久中立國”瑞士,也出人意料地參與歐盟的一攬子制裁計畫,凍結俄羅斯有關個人和機構在瑞士的資產。西方國家奉行的“私有財產神聖不可侵犯”,在國際詭譎的政治中成為了一紙空談!


2俄烏衝突的警示

這場俄烏衝突中,歐美對俄制裁充分暴露了美國全新的戰略思維,即對目標的全方位“降維打擊”,動用包括金融、經濟、貿易、科技、輿論、價值觀等在內的所有手段。而且,歐美很可能會對衝突國公民的海外資產採取凍結、扣留等各種措施。

這實際上也給中國敲響了警鐘。

近年來西方一些人頻繁炒作“修昔底德陷阱”,認為一個新崛起的大國必然要挑戰現存大國,而現存大國也必然會回應這種威脅,這樣戰爭變得不可避免。

這樣的假說顯然是錯誤的。

中美關係根本不同於歷史上新興大國與守成大國之間的關係,中國是現行國際體系的參與者、貢獻者和改革者,而絕非對抗者、顛覆者。正如習近平主席指出的,世界上本無“修昔底德陷阱”,但大國之間一再發生戰略誤判,就可能自己給自己造成“修昔底德陷阱”。

主流觀點認為,中美關係能夠跨越所謂的“修昔底德陷阱”。但不容忽視的是,中美長期博弈是未來最深刻的主線,不排除雙方在此期間爆發局部的衝突可能性,如貿易戰、科技戰等。

如果未來美國執意觸犯中國底線,比如中國臺灣問題,局部衝突或許難以避免。在極端情況下,俄羅斯個人當下所遭遇的海外資產凍結、扣留等種種境遇,很可能會成為中國公民的“前車之覆”。

2022年最新公佈的福布斯排行榜顯示了針對俄羅斯寡頭、商業精英以及該國經濟的制裁對其超級富豪的影響。

根據福布斯排名,超過30位俄羅斯億萬富翁已經從福布斯世界億萬富翁名單跌落,而那些留下來的富豪們平均損失了四分之一的財富。

海外資產不僅面臨極端政治風險,而且在當前資產國際化的背景下,疊加市場的不穩定、股市震盪加劇以及全球經濟增長不確定性驟增等多因素影響,海外資產的風險和不確定性也在進一步加大。

因此,在海外有資產的中國人一定要知曉大國長期博弈的主線,做好極端情況下個人風險的預判及應對。

3海外資產代際傳承難

除了上述政治風險、政策風險及市場風險等外,中國人在海外的資產,實際上還面臨著管理困難與代際傳承困難等一系列的問題。

受一些別有用心的人員誘導,國內不少高淨值客戶對於佈局海外情有獨鐘,想方設法將國內資產轉移到海外

但海外資產由誰來管理,怎麼管理,如何傳承下去,這些問題卻沒有關注,也沒有思考。一旦他們出現意外情況,海外資產的安全性、保值性和傳承性堪憂:

首先,海外資產形態多樣,有外匯、海外理財、海外投資、海外房產、海外保險等等,不同資產的權屬形態不同,而且也分佈在不同的國家、不同的銀行帳戶。當意外發生時,他們的子女很有可能並不知曉父母在海外擁有的全部資產;

其次,不同國家的法律制度及政策規定截然不同,即便知曉了父母在海外的資產情況,他們也很可能不清楚應該如何繼承海外資產;

再次,即便經過諮詢境外專業律師等瞭解了繼承的程式,去境外繼承財產也可能面臨相當繁瑣的程式,比如去大使館辦理身份認證,去國外法院辦理遺囑認證、法院公告等等。路途遙遠,語言不通,制度陌生,對於絕大多數人來說,這樣的繼承過程不啻於一場繁瑣冗長、費時費事的苦行。

最後,海外資產往往還需承擔各種稅負,在代際傳承中還可能面臨很高的遺產稅等各種稅負。如果不能先以現金方式繳納稅負,繼承程式將難以啟動。

在美國,要繼承財產,需要履行美國遺產認證流程。美國繼承法規定了嚴格的遺產認證程式,在遺產被分配之前,必須任命某人擔任管理人或遺產代理人,在遺囑繼承中,繼承人必須首先向遺囑法院(Probate Court)申請遺囑認證,法院收到申請後要實質審查並予以公告,經歷漫長的公示期且無人提出異議之後,繼承人才能開始繼承,耗時至少一年以上。

因此,中國人去美國繼承財產,通常需要聘請美國當地州的律師進行遺產認證。

根據美國的聯邦稅法規定,非美國稅收居民的聯邦遺產稅免稅額度只有6萬美元/人,最高會面臨40%的聯邦遺產稅。而且美國實行總遺產稅制,在遺產處理上採取先稅後分的原則,即先交稅再分配稅後遺產。

2022328日,拜登政府公佈新預算提案,美國政府將對美國最富有家庭(資產超過1億美元)徵收總收入20%的所得稅,其中包含股票和債券等流動資產價值的未實現收益(出售時徵稅)。儘管提案不一定能獲得通過,但這反映了一定的趨勢。

4海外資產管理與傳承須精心謀劃

鑒於中國人的海外資產普遍面臨著極端情況下的政治政策風險,以及代際傳承困難等問題,因此,必須以史為鑒、未雨綢繆,提前對海外資產進行規劃、安排,尋求安全、可靠的避風港,以規避未來的不可預知的政治政策風險,並確保海外財富的安全、久遠的傳承。

1.應對極端政治政策風險的可選項

從俄烏衝突後全球反映來看,不排除未來分化形成新的陣營的情況。對此,可以從地緣政治關係的演變中尋找機會。

我們認為,未來中國的對外開放門戶——香港澳門地區,以及相對中立的新加坡等國家,可以作為海外資產的安放之地。

1)中國的香港澳門地區。對外開放、擁抱全球化,是中國既定的國家長期戰略。香港澳門地區尤其是香港,是我國對外開放、連接中國與世界的不二之地。

假設發生極端情況,如美國對我國實施所謂的制裁,我國必然施以對等的制裁,如凍結美國有關個人或機構在華資產。

但香港等對外開放前沿,則很有可能不會參與到激烈的舉措,為雙方洽談並緩和局勢留下餘地。同時,中國人將海外資產放入香港地區,美國及其金融機構也難以施加所謂的“長臂管轄”。

2)相對中立的新加坡等國。正如後文要介紹的,新加坡等地具有穩定的政治經濟環境,對華人很友好,一旦發生極端情況,新加坡相對中立的態度,有較大可能性不會對中國人的海外資產採取最極端、最冒進的凍結等措施。

因此,我們認為,中國人的海外資產,如果考慮到大國博弈中的極端風險,或許中國的香港澳門地區以及新加坡等是相對合適的海外資產安放地。

2.海外資產代際傳承的可選項

為了規避海外資產在傳承中面臨的無人知曉、無人管理、程式繁瑣、稅負高昂等系列問題,可以適當運用離岸信託以及海外保險等工具來發揮作用。限於篇幅,本文僅介紹海外信託。

海外信託也稱為離岸信託。其信託所在地是離岸地,如新加坡、開曼、BVI等,適用的是離岸地的法律。一般而言,離岸信託具有以下功能和價值:

一是能享受離岸地相對穩定的政治環境,規避委託人本國的政治風險。

二是委託人在境外設立的信託,通常能夠獲得比較嚴密的資訊保密。不過,在CRSFATCA實施後,一些離岸地的所謂絕對保密性開始不復存在。但總體來說,其資訊保密還是比較嚴格的。

三是資產保護程度很高。一些離岸地非常注重對信託委託人的保護,如拒絕執行外國法院的生效判決,或者給債權人撤銷信託設置嚴格的期限限制或條件障礙,或者要求債權人承擔較高的舉證責任。

四是可能享受優惠的稅收政策。許多離岸地都對外國人設立信託出臺了特殊的稅收減免或優惠政策,使得信託投資收入及資產價值得到了更大限度的增長、更多的回報。

不僅如此,在應對極端政治政策風險方面,離岸信託能夠發揮一定的作用。英美國家系現代信託的起源地,信託法制比較完善,同時,一些國家還加入了關於離岸信託有效性的《海牙信託公約》。

為爭取各國承認涉外信託、統一法律適用規則,尤其是讓大陸法系國家承認並執行英美法系國家作出的信託判決,198571日,第十五屆海牙國際私法會議通過了《海牙信託公約》,要求締約國尊重並承認依據外國法律有效創設的信託關係,任何信託如果依據《海牙信託公約》第6條、第7條規定的准據法認定為合法創設,那麼,這個信託關係及信託類型就應當在其他司法管轄地區受到尊重和承認。

《海牙信託公約》是在信託領域跨越英美法系和大陸法系兩大法系的國際立法嘗試,對離岸信託的有效性進行了認可。

從所有權轉移角度,如果委託人設立的是不可撤銷信託,那麼風險隔離的效果往往會更好。

最近,前喬納森大股東俄羅斯富豪阿利舍爾˙烏斯馬諾夫因被列入歐盟制裁名單,名下資產被相繼扣押,但其已裝入不可撤銷信託的部分資產,可能不會受到制裁令的影響。其核心是所有權實現了徹底轉移。


需要注意的是,大國博弈下極端的政治政策風險通常相當複雜,後續影響難以估量,因此,不可撤銷離岸信託能否完全隔絕風險仍存在一定的不確定性。

免責聲明:本平臺不保證所提供資訊的精確性和完整性,內容僅供學習交流和參考,對任何人使用本資訊所引發的任何直接或間接損失均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我們旨在傳播美好。

本平臺文章版權歸原作者及原出處所有,若平臺發佈的內容涉及侵權或來源標記有誤,煩請告知,我們將根據要求更正或刪除有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