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政務司司長李家超4月6日上午向特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請辭。
當天下午,李家超會見媒體時公佈自己請辭的消息,並表示如果中央人民政府批准他辭職,他打算參加下一屆行政長官選舉。
對於李家超表明有意參加下屆行政長官選舉,香港各界人士紛紛表示支持其參選特首。

李家超前日下午召開記者會。中通社
香港特區第六屆行政長官選舉投票日將於5月8日舉行;提名期上周日(4月3日)就已展開,至4月16日結束。
前日,行政長官林鄭月娥表示已收到政務司司長李家超的請辭,並根據基本法第48條第5款呈交中央人民政府;李家超即時開始休假。
當天下午5時30分,李家超召開記者會證實已向行政長官提交辭職信,並指如果辭職獲中央批准,他準備參加下一任行政長官選舉,並會儘快交代下一步工作。
開始休假
儘快交代下步工作

李家超表示,他已經向行政長官遞交辭職信,辭去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務司司長職務,並請行政長官按基本法第48(5)條,建議中央人民政府批准他的辭職,免去其政務司司長的職務。
李家超說:“我在信中表示,我辭職的原因是,如果我的辭職獲得中央人民政府批准,我打算準備參加下一任行政長官選舉。”
李家超說,感謝行政長官2017年7月委任他為保安局局長,並在2021年6月委任他為政務司司長。他又感謝各政治委任官員的團隊合作,亦感謝與他共事的立法會議員及政府委員會委員、團體、機構和組織等。
李家超也多謝香港市民。他說,能夠在政府服務市民超過40年,對此感到光榮。他更想借此機會感謝多年來與自己一起共事的各公務員同事,感謝他們努力不懈,盡忠職守。
最後,李家超說自己將會開始休假,如果得到中央人民政府批准辭職,便會儘快和大家交代下一步的工作。
作風硬朗
處理諸多矚目事件

李家超1977年加入警隊,於2010年晉升為警務處副處長。資料
現年64歲的李家超,擁有公共政策及管理碩士學位。1977年,他加入警隊成為見習督察,並於2010年晉升為警務處副處長。在警隊期間,他偵破多宗矚目案件,包括紙包飲品迷魂黨案、張子強案及徐步高槍擊案等。2012年,李家超獲時任行政長官梁振英賞識,放棄英籍,加入問責團隊,擔任保安局副局長。到2017年,林鄭月娥接任行政長官,委任他為保安局局長,同時亦是香港首位警隊出身的保安局局長。去年,他又接替張建宗成為政務司司長。

2012年1月,時任警務處副處長的李家超(左一)。資料
李家超作風硬朗,任內處理過不少極具爭議事件。其中,2018年,他首次引用社團條例,禁止香港民族黨運作。2019年,為處理臺灣殺人案和堵塞法律漏洞,政府提出修訂逃犯條例,掀起香港自回歸以來最大危機,政府其後宣佈暫緩和撤回法案,但示威衝突未有停止,期間李家超多次為警隊護航,肯定警方行動。中央政府最終制訂香港國安法,令香港重回正軌。

李家超是香港首位警隊出身的保安局局長。資料
新冠肺炎疫情下,李家超曾多次率團到深圳,與內地官員及防疫專家召開對接會議,商討兩地免檢疫通關;第五波疫情爆發後,他又到深圳與內地開緊急專家會議,請求內地醫護人員及檢測人員援港,並引用緊急法,豁免中央援建隔離設施及內地醫護受本地法律規限。
李家超簡歷

1957年12月7日出生,小學就讀深水埗五邑工商總會學校,中學於九龍華仁書院就讀。中學畢業時獲香港大學工程學系錄取,惟因家庭原因放棄入讀。透過警隊與澳大利亞查理斯特大學舉辦的計畫,取得公共政策及管理碩士學位。李家超重視家庭生活,與太太育有兩子,曾於1980年代獲香港青少年服務處“好爸爸獎”。
1977年投考員警,成為見習督察。之後,通過努力一路晉升。任職警隊期間,曾參與調查多宗轟動案件,包括“徐步高槍擊案”“張子強案”等。
1997年7月,晉升總警司;2003年,晉升警務處助理處長。
2010年升至警務處副處長,獲香港員警榮譽獎章和香港員警卓越獎章。
2012年9月,加入政府出任保安局副局長。
2017年7月,出任保安局長,成為問責官員,是香港史上首位員警出身的保安局長。
2021年6月,接替張建宗出任政務司司長,是除行政長官外的最高級別官員。同年7月6日,獲委任為香港特別行政區候選人資格審查委員會成員並任主席。資審會負責審查並確認選舉委員會委員候選人、行政長官候選人和立法會議員候選人的資格。
2022年4月6日請辭政務司司長,準備投身特首選舉。
香港各界
支持李家超參選特首

對於香港政務司司長李家超昨日表明有意參加下屆行政長官選舉,香港各界人士表示支持李家超參選特首。
“有承擔的愛國愛港參選人”
全國政協常委唐英年對李家超最新決定表示歡迎及支持,並深信他是一個有承擔的愛國愛港參選人。唐英年說,今次是香港完善選舉制度安排後的首次行政長官選舉,由新組成的選舉委員會選出,對於“愛國者治港”的成功落實具有重大意義。他形容,李家超具備三方面條件,首先是李家超長時間在政府工作,擔當紀律部隊首長職務,更出任過特區政府主要官員,是一個忠誠的愛國者,一個愛國愛港的參選人;其次是他從警隊出身,及後擔任問責官員,能力經得起剛性考驗,一直立場堅定,能夠貫徹執行政策,而且在應對新冠肺炎疫情方面,做到全力統籌特區政府防疫抗疫,並積極推展與內地通關等工作;最後是對方為人務實、接地氣,將有助於凝聚社會共識。
全國政協常委林建嶽認為,香港是國際金融中心,是一座經濟城市,確保社會穩定和經濟安全對香港至關重要。他指出,李家超長期主理社會治安事務,有豐富的警隊和政府管理經驗,任內在推動落實香港國安法、實現止暴制亂、恢復社會秩序方面作出了重要貢獻,顯示了對香港對國家的高度承擔,體現出了堅強的領導意志和能力。他又稱,當前國際形勢複雜多變,香港在國家安全和社會安定等方面面臨各種挑戰,李家超是出任行政長官最合適人選。
全國僑聯副主席盧文端亦表示,李家超是候任行政長官的好人選,他擔任(政務司)司長職務時為人“硬淨”、表現好,有親和力。盧文端進一步指出,在中美博弈格局下,香港就需要有一個“硬淨”的特首。李家超在處理本港經濟方面可能較弱,但特區政府並非只由特首單打獨鬥,管治團隊是一個整體,相信他有各位司局長協助仍然可以勝任。盧文端又說,下屆特區政府的主要挑戰是發展經濟、改善民生,市民對新特首有很大期望;新特首將要思考如何改善市民生活,融入國家發展大局。
“最符合標準的下任特首人選”
全國港澳研究會副會長劉兆佳認為,以現時局勢、以日後香港面對的挑戰來考慮,李家超可謂是最符合標準的下一任行政長官人選。他分析指,中央對特首人選有4個標準,包括:一定能果斷、硬朗、不畏艱難地維護國家和香港安全與利益;一定能與中央保持一致,忠實執行中央指令,確保中央對港政策得以貫徹;一定要熟悉特區政府運作,不需要長時間學習和磨合;一定能夠團結各方面力量,特別是愛國力量。劉兆佳認為,李家超的最大優勢,在於與本港不同政治派系和利益集團沒有任何瓜葛,可以更能忠誠向國家負責、向中央效忠,更能義無反顧地推動各種政策和制度改革,破解香港社會的深層次矛盾。
工聯會會長、立法會議員吳秋北表示,李家超已經向特首和中央提出辭去政務司司長職務,相信中央會充分考慮並接受他的決定。他續指,李家超政治可靠,立場堅定,勇於擔當,在抗疫事務上所展現出的統籌力和執行力,得到各界認可,相信這有利於他競選新一任行政長官。
工聯會副會長麥美娟表示,在完善選舉制度下,香港特區會選出一位合適的、有能力帶領香港走向新繁榮的行政長官,社會要對新選制有信心。就李家超請辭並準備參選特首,麥美娟欣賞和感謝他過去多年在政府不同崗位上的工作,並指他是合適的未來特首人選。她續說,作為政務司司長,李家超盡心盡力統籌協調各政策局做好抗疫工作,真是“有擔當、有交代”,亦著重行政、立法的溝通,令抗疫工作更到位、更切合市民所需。
保安局前局長、新民黨議員黎棟國稱,李家超是合適的特首人選。黎棟國讚揚他工作表現冷靜,對問題分析仔細,做事有擔當,是一個有領導力、執行力的人。他說,李家超除了曾在保安局工作之外,也擔任政務司司長一段時間,各方工作都有涉獵,足見有辦事能力。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香港總會會長姚志勝表示,李家超長期從事社會安保事務,熟悉警隊運作,具有豐富的治安管理和政府行政的領導經驗,任內推動落實香港國安法,堅定打擊“黑暴”,致力維護國家安全,為恢復社會秩序作出了貢獻。多年工作證明,他具備帶領香港社會長治久安、維持香港安穩環境的意志和能力,能應對未來複雜多變的國際形勢,是出任行政長官的合適人選。
“期望新特首令港人可住得好些”
長江實業主席李澤钜認為,新任特首的目標應是令香港安定繁榮,期望新特首令香港人可以住得好些。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昨於社交平臺表示,欣悉李家超辭去政務司司長一職,並計畫參加第六屆行政長官選舉,祝願他一切順利。陳茂波表示,行政長官選舉提名期已展開,標誌著香港將要踏入一個新階段。
港府擬延長特首選舉投票時間
昨日,香港政制及內地事務局局長曾國衛於立法會大會視像會議表示,下月8日行政長官選舉投票日原先計畫安排2小時讓選委在早上到會展投票,但當局正考慮將投票時間延長。
曾國衛指,正計畫因應疫情調整投票日的安排,包括延長早上原定只有2小時的投票時間。另外,也考慮要求選委分不同時段進入會場,希望分散人流,目前正研究如有個別選委屆時確診或需要檢疫,如何讓選委在接受隔離的同時亦可投票;若選舉日再出現疫情爆發,特區政府會因應情況作適當安排。
曾國衛表示,目前已就行政長官選舉投票日制訂不同預案安排,希望令選舉順利舉行,並確保符合防疫安排。行政長官選舉將於5月8日舉行。
由於行政長官選舉參選人需要與選委接觸,早前政務司司長已作出豁免,包括提名期可接觸選委爭取提名,如候選人獲確認資格,亦可與公眾接觸。曾國衛指,相關接觸仍有一定限制,如必須要戴口罩等。
免責聲明:本平臺不保證所提供資訊的精確性和完整性,內容僅供學習交流和參考,對任何人使用本資訊所引發的任何直接或間接損失均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我們旨在傳播美好。
本平臺文章版權歸原作者及原出處所有,若平臺發佈的內容涉及侵權或來源標記有誤,煩請告知,我們將根據要求更正或刪除有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