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扒保誠2021年理賠數據,我們發現重疾險配置的5大要點!


保誠最新年度理賠報告出爐,2021年共理賠近50億港元,疫情下逆勢增長26%,總理賠個案超過10.8萬宗,平均每分鐘處理一宗理賠。

12021年理賠數據總覽



保誠發佈了2021全年理賠報告,要點總結:

總賠償個案:10.8萬宗,平均每一分鐘,處理一宗賠償;

總賠償金額:50億港元,相比2020年(39億港元)增長26%

平均處理時長:住院4-9個工作日、危疾6-9個工作日、身故6-9個工作日;

償付能力比率:進一步提升為592%2020年為564%

聚焦策略市場:專注亞洲非洲,從1964年開始服務香港,65%總部員工在香港。

2你的重疾險買對了嗎?

1.關注高發病種:癌症、心血管疾病、原位癌和中風的理賠比例約占85%早期甲狀腺癌/前列腺癌的占比上升至前5位。


重疾險配置一定要關注高發危疾的保障,特別是癌症、心臟病、中風的多重賠償。

2.趁早配置重疾險:31-70歲都是理賠的高發年齡段

危疾理賠的高發年齡是31歲到70歲,男性51-60歲理賠數目最多,女性41-50歲理賠數目最多。



3.關注重疾保額:覆蓋疾病治療費+收入補償,也需留意通脹

重疾治療的過程既要花費大量醫療費,還需要大量的治療時間,通過上圖數據可以看出,男性和女性31-70歲的平均危疾理賠金額介於40-100萬港元之間。

隨著醫學發展,重疾的治癒率在逐年提高,新技術所需的治療費值得關注。例如,質子治療的費用約170-400萬港元、免疫療法的費用約130萬港元/年。


重疾的治療還需留意通脹,根據香港保險業聯會發佈的醫療保險的索償數據,2019年的半私家房手術費的平均費用比2018年上升了近20%


關注重疾險的足額投保,動態配置重疾險保額,港澳保險的重疾險帶分紅,保額逐年增長可有效對抗通脹,解決因重疾產生的醫療費用問題。

4.關注癌症保障:內地和香港十大癌症各不同

癌症是最高發的危疾,保誠王牌重疾險為癌症的復發、轉移和持續癌症提供高達660%的保障,等候期僅需1年。



【男性】

香港十大癌症:肺癌、大腸癌、前列腺癌、肝癌、胃癌、非霍奇金淋巴瘤、鼻咽癌、非黑色素瘤皮膚癌、腎及其他泌尿器官癌、胰髒癌;

內地十大癌症:肺癌、肝癌、胃癌、結直腸癌、食管癌、胰腺癌、前列腺癌、白血病、腦及神經系統惡性腫瘤、膀胱癌。

【女性】

香港十大癌症:乳腺癌、大腸癌、肺癌、子宮癌、甲狀腺癌、卵巢及腹膜癌、胃癌、子宮頸癌、非黑色素瘤皮膚癌、非霍奇金淋巴瘤;

內地十大癌症:肺癌、肝癌、胃癌、結直腸癌、乳腺癌、食管癌、子宮頸癌、胰腺癌、腦及神經系統惡性腫瘤、白血病。

5.人生充滿風險,重疾險守護一生


3未雨綢繆的重要性

不要讓醫療費用花光數十年積蓄,我們要早一點開始未雨綢繆!


關注高發危疾的保障、科學配置保額。保誠王牌重疾險涵蓋117種疾病,為癌症、心臟病、中風提供多重保障,危疾保障總額高達860%,首10年可獲50%額外保額!

晴天修屋頂,不在雨天補房瓦

順境不飄,逆境不倒!

免責聲明:本平臺不保證所提供資訊的精確性和完整性,內容僅供學習交流和參考,對任何人使用本資訊所引發的任何直接或間接損失均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我們旨在傳播美好。

本平臺文章版權歸原作者及原出處所有,若平臺發佈的內容涉及侵權或來源標記有誤,煩請告知,我們將根據要求更正或刪除有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