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日,畢馬威發佈《未來財富管理-全球及中國行業趨勢及展望》報告。
3月31日,央行發佈的一季度調查問卷顯示,我國城鎮儲戶的儲蓄意願連續第四個季度上升,且增幅在擴大。具體來看,本季54.7%的居民傾向於更多地進行儲蓄,這一數據較上季度增加2.9個百分點,增幅是自去年二季度以來的新高。
同時,對於下季房價走勢,16.3%的居民預期“上漲”,低於去年四季度調查的16.8%;56.7%的居民預期“基本不變”,與上季度持平;14.4%的居民預期“下降”,低於上季度調查的15.2%,12.7%的居民“看不准”,高於上季度的11.3%。
從央行公佈的數據可以看到,2021年12月末居民存款總額是1025008億元,年初是940836億元,增速是8.95%;2020年12月末居民存款總額是925984億元,年初是855009億元,增速是8.30%,可以看出這兩年居民存款增速加快了0.65個百分點。
而2019年年末的居民存款總額是813016億元,年初時754594億元,增速是7.7%,存款增速也在加速。而2018年的居民存款增速是9.7%,這說明,2019年的存款增速是下滑的。
其實曾幾何時,居民存款增速一直是兩位數的,從2008年的居民存款增速是25%,短短10年間,城鄉居民存款增速就下降到了個位數,這反應的是中國宏觀經濟的變局,以及居民財富配置的微妙變化反應和財富管理理念的變遷,也預示著一個財富管理大時代的來臨。
在當今的時代背景下,財富管理行業蘊藏著持久增長潛力。其主要驅動因素包括:不斷增長的家庭和企業財富、養老儲備的資金缺口、對非金融資產的過度依賴、個人承擔的養老責任、財富代際轉移等。新冠疫情導致許多人收入急劇下降,則在另一方面凸顯財務韌性的重要性。

對此,畢馬威展開全球調研,並根據調研結果發佈此報告,報告旨在探討財富管理行業變革的關鍵信號、潛在的成功業務模式,以及未來幾年有助於財富管理機構制勝市場的互聯能力。
預測未來幾年,中國內地居民財富預計將繼續呈指數級增長,行業潛力巨大。外資財富管理機構敏銳地捕捉到這一市場機會,加速佈局中國內地市場。
報告分為中國篇和全球篇。中國篇從政策導向、市場趨勢角度出發,對銀行、券商、保險、信託、基金和三方財富管理公司進行研判,從客戶、管道、產品、科技、人才、生態等多維度指出未來財富管理關鍵任務。
報告總結了中國財富管理的監管信號和關鍵趨勢:

來源:畢馬威官網
各方“市場玩家”發揮自身優勢,同台競技:

來源:畢馬威官網
報告還對未來財富管理的關鍵任務進行研判:

來源:畢馬威官網
全球篇則從亞太、北美、歐洲、中東及非洲視角闡述了全球三大主流業務模式,分別為財務福祉促進者、本地財富管理機構和全球投資專家。
當今高度分散的多元化市場可能融合發展出三種不同的業務模式。B2C和B2B財富生態系統預計將繼續發展,同時釋放創新型服務的潛力,整合數字和人工業務能力,以提供精准的自主產品和個性化投資建議。
同時發現多種力量正在重塑財富管理行業競爭格局,包括不斷壯大且期望不斷提高的多樣化客戶群體、高度互聯的財富管理機構、科技賦能及高效業務模式、快速的全球監管變革等。
免責聲明:本平臺不保證所提供資訊的精確性和完整性,內容僅供學習交流和參考,對任何人使用本資訊所引發的任何直接或間接損失均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我們旨在傳播美好。
本平臺文章版權歸原作者及原出處所有,若平臺發佈的內容涉及侵權或來源標記有誤,煩請告知,我們將根據要求更正或刪除有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