協議離婚後,子女撫養關係能變更嗎?如何變更?

在離婚案件中,子女的撫養權問題是雙方爭議的主要問題。有些人在協議離婚時不同意撫養孩子,後來又想要撫養,那麼離婚後小孩的撫養權能不能變更呢?

201810

鄭先生與餘女士因感情不和,雙方於201810月協議離婚。未成年子女小鄭由餘女士直接撫養,鄭先生每月應支付撫養費1500元。

20219

鄭先生以兒子小鄭逐漸長大,餘女士不便撫養為由提起訴訟,要求變更小鄭由鄭先生直接撫養。

餘女士:離婚後,孩子都是隨我生活,離婚時雖然約定孩子爸爸要每月支付撫養費,但他未給付過撫養費,他爸爸沒有撫養的能力,其要求變更撫養權,不利於孩子的健康成長。

裁判結果

泰寧法院經審理後認為離婚後子女的撫養,應從最有利於子女身心健康成長、保障子女的合法權益出發,並考慮父母雙方的撫養能力和撫養條件等具體情況。

本案鄭先生與餘女士離婚後,未成年子女小鄭一直隨餘女士生活,由其撫養教育,小鄭之前的生活環境具有穩定性、便利性。且餘女士的撫養能力、撫養條件並未降低,而鄭先生目前無固定職業,經濟收入不穩定,若變更由其撫養,小鄭的生活環境發生變化,可能會對小鄭健康成長產生不利影響。鄭先生提出小鄭逐漸長大、餘女士不便撫養的意見,不能成立,故判決駁回原告訴訟請求。

子女撫養關係不能輕易改變

穩定的撫養關係有利於子女的健康成長。父母離婚時確定的子女撫養關係,沒有特殊情況,不宜輕易改變。父母與子女之間的關係,不因父母離婚而消除,子女無論由父或者母直接撫養,仍是父母雙方的子女。離婚時,雙方應從如何更加有利於子女健康成長的角度出發來確定子女由誰直接撫養,切不可意氣用事,影響到孩子及己方的未來生活。


No.1

什麼情況下可以變更子女的撫養關係?

離婚時一旦確定了撫養權,如果沒有特殊情況,要求變更撫養權難以得到法院的支持。所謂特殊情況,主要是有下列幾種情形:

一是父母雙方自行協商;

二是撫養孩子一方有對孩子成長不利的行為、嚴重侵犯孩子合法權益的行為等;

三是由於其他原因,孩子隨原直接撫養人生活確實對孩子成長不利。

No.2

離婚時,如何考量確定子女撫養關係的因素?

(一)不滿兩周歲的子女,原則上由母親撫養,但如母親患有久治不愈的傳染性疾病或者其他嚴重疾病,子女不宜與其共同生活;或者母親有撫養條件不盡撫養義務,而父親要求子女隨其生活等情形的除外。

(二)兩周歲以上的子女,如有下列因素,可優先考慮為直接撫養方:已做絕育手術或者因其他原因喪失生育能力;子女隨其生活時間較長,改變生活環境對子女健康成長明顯不利;無其他子女,而另一方有其他子女;子女隨其生活,對子女成長有利,而另一方患有久治不愈的傳染性疾病或者其他嚴重疾病,或者有其他不利於子女身心健康的情形,不宜與子女共同生活。


(三)八周歲以上的子女,應當尊重其真實意願,但未成年子女的意願是衡量是否有利於子女健康成長的重要參考因素,而非決定因素。

(四)父母撫養子女的條件基本相同,雙方均要求直接撫養子女,但子女單獨隨祖父母或者外祖父母共同生活多年,且祖父母或者外祖父母要求並且有能力幫助子女照顧孫子女或者外孫子女的,可以作為父或者母直接撫養子女的優先條件予以考慮。

法條鏈接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婚姻家庭編的解釋(一)》

第五十五條 離婚後,父母一方要求變更子女撫養關係的,或者子女要求增加撫養費的,應當另行提起訴訟。

第五十六條 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父母一方要求變更子女撫養關係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

(一)與子女共同生活的一方因患嚴重疾病或者因傷殘無力繼續撫養子女;

(二)與子女共同生活的一方不盡撫養義務或有虐待子女行為,或者其與子女共同生活對子女身心健康確有不利影響;

(三)已滿八周歲的子女,願隨另一方生活,該方又有撫養能力;

(四)有其他正當理由需要變更。

第五十七條 父母雙方協議變更子女撫養關係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

免責聲明:本平臺不保證所提供資訊的精確性和完整性,內容僅供學習交流和參考,對任何人使用本資訊所引發的任何直接或間接損失均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我們旨在傳播美好。

本平臺文章版權歸原作者及原出處所有,若平臺發佈的內容涉及侵權或來源標記有誤,煩請告知,我們將根據要求更正或刪除有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