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募股權迎來投資機遇期:新經濟加速發展,退出路徑增多

私募股權基金在很長時間裏一直是作為“另類”投資存在的。近兩年,隨著新經濟的快速發展以及退出管道的增多,股權投資漸漸成為高淨值人群提高資產組合收益的重要品種,完成了從另類到主流的轉變。

當前中國私募股權投資正在迎來機遇期。

一方面,隨著科技創新成為國家戰略,以資訊技術、人工智慧、晶片為代表的硬科技產業,在自主可控的道路上加速發展,這為私募股權基金提供了越來越多的好資產。

另一方面,隨著我國資本市場改革,科創版、註冊制、北交所等制度創新的落地,也給股權投資提供了更為廣闊的退出路徑。


新經濟快速發展,

硬科技投資迎來歷史機遇

私募股權基金高度聚焦新興產業投資,直接受益於當前中國科技創新的浪潮。

當下的時代環境和外部格局催生了大批適應時代需求的創新創業企業,尤其是以硬科技為代表的人工智慧、晶片、智能製造形成了巨大的風口。這些優秀的創業公司為私募股權基金提供了豐富的優質資產。

從大的時代環境來講,我們正處於一個歷史性的轉捩點。人類文明可以分成5個階段,分別是狩獵階段,農耕階段,工業文明階段,數字文明階段,以及未來的宇宙文明階段。當下正處於數字文明階段,這一階段的主要特徵就是讓人類的生產和生活都進入到數字空間。

過去20年中國經濟發展的一個重要著力點,是物理空間的建設能力,比如大規模的城鎮化和基礎設施建設。未來,隨著生產生活進入到數字空間,我們會發現晶片逐漸取代鋼筋水泥成為我們生產生活當中最基礎的設施,沒有晶片就不能做任何數字設備。

與此同時,進入數字空間之後,數位化將在各個環節推動著我們生產生活的轉變,其中最為廣泛的應用場景就是人工智慧,也就是廣義機器人。如各種智能硬體、物聯網、自動駕駛汽車等,未來這些場景會大量出現。

從外部格局來說,硬科技已經提升到了戰略高度。隨著我國經濟加快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迴圈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核心技術自主可控成為了最重要的事情之一。

對於創新這件事,技術固然重要,但是市場需求更加關鍵,而我國廣闊的國內市場能為創新企業提供充足的需求和利潤,推動國產替代、技術升級和自主創新,未來在這些領域將孵化出大量活躍的優質企業。

優秀的股權基金管理人早已佈局這些潛力巨大的行業,通過構建自己的投資網路和產業生態,能夠提前發現並獲得高潛力企業的投資機會,伴隨企業成長,最終獲取豐厚的回報。

多層次資本市場改革,

為私募股權基金打通退出路徑

在我國私募股權投資已經有20年的歷史,但是在很長一段時間裏,股權投資發展是比較艱難的。

IPO是股權投資最主要的退出路徑,然而前幾年 IPO政策的搖擺,曾經使得私募股權行業長期易進難退,投資體驗大打折扣。

2019年開始,我國資本市場進行了一系列改革,包括科創板、註冊制、北交所等制度創新,為私募股權投資退出打開了廣闊的通道。

註冊制大幅加速企業IPO進程,也讓企業的上市環境更加穩定,更加高效,大範圍的IPO停擺很難再度上演。

設立科創板並試點註冊制是“為進一步落實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增強資本市場對提高我國關鍵核心技術創新能力的服務水準,促進高新技術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

截至20211130日,科創版上市公司達到了362家,總市值超過5萬億,平均市盈率74.5倍,遠超上市上交所主板的16.14倍和深交所主板的25.69倍。

北交所的成立則為一些小市值的科創公司提供了退出通道。由於科技是一個細分賽道眾多的領域,僅半導體領域就有幾千個細分賽道。這些細分賽道都是產業鏈當中的重要一環,對國民經濟非常重要,也具有很高的技術壁壘。


然而由於賽道過於細分,即使成為當中的龍頭公司,企業發展潛力也是有限的,市值不會很高,因此不被關注。北交所的成立,恰恰彌補了這類投資的退出。

據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發佈的《中國私募股權投資基金行業發展報告》(精華版)顯示,2020年私募股權投資基金新增退出專案數量、退出本金、實際退出金額分別同比增長18.8%25.3%35.9%2020年公開市場退出回報倍數增幅明顯,其中境內上市和境外上市回報倍數分別為3.34倍和3.04倍,較2019年的2.08倍和2.05倍提升均超過50%

值得注意的是,退出高回報專案主要集中於國家政策支持的高科技領域。通信設備、半導體、電信業務、醫藥生物、醫療器械與服務排名前5

顯示私募股權投資基金深度服務國家創新戰略發展,在解決科技自主可控等關鍵問題的同時,也分享了產業發展的紅利。對投資者來說這些領域無疑充滿著大量機會,值得重點關注。

“人無股權不富”是近年來投資圈很流行的一句話,私募股權基金憑藉投資新經濟、長期收益高等特點受到高淨值人群的青睞。隨著中國經濟的科技屬性增強,以及多層次資本市場的加速建設,我國股權投資的黃金時代已經到來。

免責聲明:本平臺不保證所提供資訊的精確性和完整性,內容僅供學習交流和參考,對任何人使用本資訊所引發的任何直接或間接損失均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我們旨在傳播美好。

本平臺文章版權歸原作者及原出處所有,若平臺發佈的內容涉及侵權或來源標記有誤,煩請告知,我們將根據要求更正或刪除有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