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資產配置,這樣解釋就對了!

在資產配置中,很多投資者對收益和風險有一定的理解偏差,那麼該怎麼理解收益和風險?如何正確認識收益與風險的關係?投資者又該如何平衡風險與收益的關係,實現財富的再增值呢?

01.理解收益

說到收益,我們先看一看丈母娘選女婿的例子:

丈母娘考察3個准女婿,對每個人都問了同樣一個問題:你去年收入多少?

A100萬。B500萬。C1000萬。

丈母娘心花怒放,正想答應C的求婚,突然多了個心眼,問:你們的收入都是怎麼來的?


A:我是一個著名的眼科醫生,每月穩定的做5例眼科手術,每月工資8萬多。

B:我也沒別的收入,只是去年買彩票中了500萬而已。

C:有個富豪吃飽了撐的沒事幹,經常找我玩佐羅手槍遊戲。佐羅手槍裏6個子彈夾,裏面只放1發子彈,他對著我腦袋打一槍,如果我沒死,就給我200萬。去年我和他玩了5把,都沒死,白撿1000萬。娶了你女兒後,我要和你女兒一起去玩這個遊戲,掙錢太容易了!

您要是那個丈母娘,會選哪個當您的女婿呢?

如果只看收益的話,就容易陷入誤區。因為不同的賺錢方式承擔的風險是完全不一樣的。除了無風險投資之外,其他的投資收益都有一定的不確定性。你得到的投資收益只是隨機事件的一個最終實現而已,單純用收益來評價投資的好壞是不科學的。

02.收益的主要類型

1.隨機收益

2塊錢買彩票,中大獎了,得到500萬。這個收益就是隨機收益,俗稱“運氣好”。

好運氣不會一輩子都有,隨機收益也不一定每次都是正收益。既然叫“隨機”收益,那麼就是有正有負。在單次的收益中,隨機收益有時會起著主導作用。但只要持續參與,長期參與,那麼隨機性在裏面起的作用就會越來越小。

2.貝塔收益

如果牛市來了,你希望自己手裏拿的是什麼品種呢?

有人說是指數基金,有人說是融資開幹,有人說是券商股……這些品種有一個共同特徵,就是牛市中漲幅巨大。


那麼,熊市中你還想持有這些品種嗎?

當然不想了!指數基金和大盤同步下跌,其他的品種跌幅比大盤還要大。

這些品種的一個共同特點是:大盤上漲時它比大盤漲的還猛,大盤下跌時它比大盤跌的也凶。它們俗稱為彈性大的品種。這個所謂的“彈性”,在金融學裏被稱為“貝塔”。

貝塔收益是一個期望收益。對於利用高貝塔而獲得的高收益,是因為承擔了更高的風險而得到的。常說的“高風險高收益”中的高收益就是指的貝塔收益。

3.阿爾法收益

阿爾法收益也稱為超額收益,是真正寶貴和值錢的收益。阿爾法收益是每一位主動型基金經理苦苦追尋和夢寐以求的東西。

比如某基金經理,通過精選滬深300成分股裏的股票,從300只裏挑出了100只更好的股票,每年能跑贏滬深300指數10%。那麼這10%就是阿爾法收益。

阿爾法收益是實實在在的超額收益。在承擔同樣的貝塔風險的情況下,能獲得阿爾法收益是再好不過的了。

另外,即使阿爾法收益為正,最終的總收益不一定是正收益。如果基金經理跑贏了滬深300指數10%,但當年滬深300指數跌了20%,那麼最終的收益還是-10%。看到這-10%的成績單的時候,不能氣急敗壞,一定要心裏明白這個基金經理還是不錯的。

03.理解風險

目前1年定期存款的收益是1.5%3年定期也給你年化1.5%,你肯定不存3年期。因為3年時間太長了,3年後還不知道通貨膨脹會是什麼樣呢,你需要更高的收益來補償。目前三年期定期存款基準利率是2.75%由於期限長,你面臨的不確定性高,所以需要有更高的收益來補償。

如果大盤藍籌股歷史平均收益率為10%的話,對於小盤股來說,只有預期收益達到13%大家才會覺得值得購買。因為小盤股抗風險能力弱,業績波動性大,不確定性高,需要有更高的收益來補償。

其實,這些都是所謂的“高風險高收益”。面對更高的不確定性時,必須用更高的收益來補償。


但高風險並不表示一定能帶來高收益。得到的最終收益,有可能比期望收益高,也有可能比期望收益低,而且不確定性越高,偏離期望收益的可能性越大。

如果沒有對投資品種的隨機性有一定瞭解,往往就會只看收益,而忽視風險。

04.風險的主要類別

在學術界,風險指的是不確定性。風險大了,有可能收益會更高,當然也有可能收益會更低甚至是負收益。

1.非系統性風險

非系統性風險是指個別公司或者行業產生的風險,也稱為微觀風險。

這種風險,是事前很難預見的,那應該怎麼應對呢?

分散化是應對非系統性風險的有效方法。

理論上來說,通過持有全市場股票就可以完全消除非系統性風險,這也是指數基金流行的原因之一。實踐中,一般持有幾十只來自不同行業的股票就可以消除絕大部分的非系統性風險。

2.系統性風險

系統性風險也稱市場風險,是指市場整體因素對證券價格的影響。由於所有的證券都受到影響,通過分散化是解決不了系統性風險的。

系統性風險和貝塔收益是對應的。如果承擔了較高的系統性風險,那麼就可以獲得較高的貝塔收益。同理,較低的系統性風險也意味著較低的貝塔收益。如果市場上沒有阿爾法收益,你又不想承擔系統性風險的話,那麼能做的就是把錢存銀行或者買國債,獲得較低的無風險收益。

但如果你可以獲得阿爾法收益,又不想承擔系統性風險,則可以用金融衍生品進行對沖。這樣就可以把系統性風險消除掉,只留下阿爾法收益部分。大家常說的對沖基金就是幹的這樣的事。

05.如何平衡風險與收益,讓資本滾起來?

收益同風險就是一對孿生兄弟。對於投資者而言,必須明白在風險投資市場當中,你可能收益多少,就可能虧損多少。

因此,做高風險的投資,一定要是自己的閒置資金。換言之,這部分資金哪怕虧完了也不會影響你的正常生活。

免責聲明:本平臺不保證所提供資訊的精確性和完整性,內容僅供學習交流和參考,對任何人使用本資訊所引發的任何直接或間接損失均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我們旨在傳播美好。

本平臺文章版權歸原作者及原出處所有,若平臺發佈的內容涉及侵權或來源標記有誤,煩請告知,我們將根據要求更正或刪除有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