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1日,東方航空公司一架從昆明飛往廣州的波音737客機在廣西梧州市上空失聯並墜毀,機上人員共132人,其中旅客123人、機組9人。

截至3月22日晚21點,國家應急處置指揮部舉行新聞發佈會公佈最新情況,搜救工作尚未發現倖存人員,公安部門已對現場進行了封鎖管控。東航已與全部123名旅客的家屬取得聯繫,組建100多名家屬援助工作團隊,有序開展家屬援助工作。
事故發生後,保險業迅速反應。多家保險公司迅速啟動應急服務舉措,組織排查客戶出險情況,展開理賠服務工作。
據悉,目前已核查出部分承保情況。該架波音客機機身的保險保單由人保財險、太保產險、平安產險等多家大型財險公司承保,其中,由中國人保首席承保。
60多家保險公司啟動應急預案
空難確認之後,已有數十家多家保險公司相繼啟動應急機制,機上人員保險賠付成為此次空難理賠焦點。
據《中國銀行保險報》不完全統計,目前已有60多家保險公司啟動了應急預案,組織排查客戶出險情況,展開相關理賠服務工作。
截至3月22日12時,中國人壽壽險公司已接到1名客戶乘機失聯報案。該公司表示,將持續關注搜救進展情況,主動多方關注客戶相關資訊,開通服務綠色通道,積極做好服務工作,並提供24小時服務諮詢。
此前,中國平安也已接到4起客戶報案。其中,平安養老險接到2起客戶報案。該公司表示,已與報案家屬進行了對接,瞭解理賠需求,提供理賠諮詢服務。
截至目前,此次事故中涉及的保險包括飛機保險(機身保險、三責險等)、森林保險、機組成員的團體意外險,還有乘客自己購買的保險(航空意外險、壽險、健康險等)。
空難事故,家屬如何索賠?
國內航空旅客賠償責任限額為40萬元
鳳凰網科技:一般空難事故,若乘客不幸遇難,乘客家屬該向誰進行索賠?
朱界平:關於民事賠償的問題,首先根據承運合同的規定,航空公司是賠償的主體。其次,我們要考慮事故發生的原因,如果是飛機的原因,那麼飛機的生產商也應當承擔相應的賠償責任。當然,還有保險公司。
對於乘客家屬而言,如果造成了相應的損失,是可以直接起訴航空公司的。航空公司承擔相應責任後,他也可以追償。比如調查後的原因,是飛機製造的原因,是可以向製造商追償的。
鳳凰網科技:失事飛機由誰承保?
朱界平:航空公司一般會買商業險。根據民用航空法全文(2018修正)第一百六十六條規定,民用航空器的經營人應當投保地面第三人責任險或者取得相應的責任擔保。
對於保險金額的問題,因為它是商業險,會有不同的保險產品,保額也不一樣。比如,有的保險公司,可能花40元,保額可以達到 40萬;有的公司可能買300塊,保額有360萬。

鳳凰網科技:空難事故的索賠金額一般是多少?該怎麼界定?
朱界平:對於國內航空,民航總局有一個《國內航空運輸承運人賠償責任限額規定》。根據該《規定》,國內航空運輸承運人因發生在民用航空器上或者在旅客上、下民用航空器過程中的事件,造成旅客人身傷亡的,對每名旅客的賠償責任限額為人民幣40萬元;此外,對每名旅客隨身攜帶物品的賠償責任限額為3000元;對旅客托運的行李和對運輸的貨物的賠償責任限額,為每公斤100元,但實際的賠償金額往往會更高。
比如,2002年北方航空大連空難 ,當時每一個遇難者的賠償金額是18.4萬到19.4萬。2010年的伊春空難賠償金額高達96萬,也創下了中國民航航空史賠償的最高額。如果按照我們人身損害賠償金的規定,估計就三四十萬,但實際賠付會比規定限額會更高。
另外,大部分乘客一般會購買航空意外險,這一部分是乘客和保險公司單獨簽的合同,那可以按照具體合同約定來主張相應的保險賠償。
沒買航意險,
還有機會得到保險賠償嗎?
空難發生後,不少線民在公開社交平臺上表達了此前未購置過航空意外險的後怕情緒。事實上,在公告視角裏,航空意外險的確是空難罹難者家屬及受傷乘客獲得賠償的主要途徑。
公開資料顯示,航空意外險是保險公司為航空旅客專門設計的商業險種。航意險包括單次航意險,該險種購買往往與機票購買一同出現,僅保障單次航班,保費在20元-30元不等,保額在20-40萬元不等。也有在互聯網平臺銷售的航意險,保障時間可覆蓋幾天至一年不等內的所有航班,價格不一,但保額高達幾百萬元甚至千萬元。
華東政法大學法學院副教授孫宏濤指出,航意險作為一種意外險,從保險法的分類看,屬於人身保險的一種,不像財產保險那樣是一種損失補償,而是一種定額給付保險。
“換句話說,意外險沒有限額,賠償金額取決於被保人購買了多少張保單,滿足賠償要求的保單越多,賠付也就越多。的確是可能有獲得千萬賠償的可能性。”他表示。
歷史資料顯示,在2009年法航空難中,其中一名中國人購買了人保壽險,一度獲賠960萬元的保險賠付。
但孫宏濤也表示,由於飛機失事的概率極低,大多數人在購買航班之際往往不會勾選航意險,為此購買多張保單的概率更是極低。
不過,即使在自己未主動配置航意險的情況下,空難罹難者家屬及受傷乘客仍有被動配置的機會爭取到理賠,即部分銀行信用卡會給予卡主配置航意險的服務,使用該信用卡支付機票,其配置的航意險即可生效。
在航意險確認沒有配置的情況下,東航空難旅客還有機會得到賠償嗎?

北京工商大學保險研究中心主任王緒謹向介面新聞記者表示,即使乘客未購買商業保險,發生事故的航空公司仍然需要擔負責任賠償。
對於國內航線,民航總局在2006年發佈了《國內航空運輸承運人賠償責任限額規定》,該《規定》稱,國內航空運輸承運人因發生在民用航空器上或者在旅客上、下民用航空器過程中的事件,造成旅客人身傷亡的,對每名旅客的賠償責任限額為人民幣40萬元;此外,對每名旅客隨身攜帶物品的賠償責任限額為3000元;對旅客托運的行李和對運輸的貨物的賠償責任限額,為每公斤100元。
如果是國際航線,大多數國家則均按1999年《蒙特利爾公約》辦理,《公約》規定,不管有無過錯,承運人賠償上限達到了10萬特別提款權(約合13.5萬美元),承運人不得免除或者限制其責任。當旅客傷亡是由承運人責任造成時,旅客還可以要求得到超過10萬特別提款權的賠償。
目前,東航此次失事航班為國內航線,所以無論失事乘客有沒有購買保險,仍然可以獲得航空公司上限額度為40萬元的責任賠償金。
保險法律師劉炳瑞指出,如果航空公司向保險公司配置了“旅客法定責任保險”,那麼後續航空公司就不用承擔賠償責任,而是轉嫁給保險公司賠償。不過單對乘客來說, 航空公司有沒有買這個“旅客法定責任保險”都是一樣的,無非是航空公司賠償還是保險公司賠償。
除申請航意險以及責任賠償以外,劉炳瑞律師還向介面新聞補充稱,在航意險之外,如果身故且購買了普通意外傷害保險或公共交通意外保險,同樣可以獲得身故賠付;此外,如果購買的有年金保險、終身壽險、定期壽險、兩全保險,也可以獲得身故賠付。
他還提醒稱,最近幾年保險機構會通過各種方式贈送短期的意外保險,這種一般是電子保單,家屬不一定知道。可以通過中國保險行業協會查詢他名下的所有保單。
總而言之,對於旅客而言,最終獲得的保險賠付金額,將取決於航空公司責任賠款、航意險賠款(如參保)以及自身投保的壽險、意外險等的保額。
據瞭解,在2010年的黑龍江伊春空難中,人均賠償上限達95萬元;2014年震動全球的馬航MH370空難中,每名中國乘客獲賠約合150萬人民幣;2015年中國臺灣復興航空客機墜河事件中,每名遇難乘客獲賠方案為295萬人民幣。
此次空難,機上人員共132人,如平均每人獲賠100-200萬元左右,保險公司單單為機上人員的所付出的金額就將超億元。
免責聲明:本平臺不保證所提供資訊的精確性和完整性,內容僅供學習交流和參考,對任何人使用本資訊所引發的任何直接或間接損失均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我們旨在傳播美好。
本平臺文章版權歸原作者及原出處所有,若平臺發佈的內容涉及侵權或來源標記有誤,煩請告知,我們將根據要求更正或刪除有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