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委穩增長:振作一季度經濟,貨幣政策要主動應對


 要

一系列熱點問題回應中,貨幣政策和信貸增長被放在第一位。會議要求,“貨幣政策要主動應對,新增貸款要保持適度增長。”此前,全國兩會政府工作報告中,亦首次提出“擴大新增貸款規模”

“在當前的複雜形勢下,最關鍵的是堅持發展是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316日,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下稱“金融委”)召開專題會議,並向市場釋放出強烈的穩增長信號。

會議由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金融委主任劉鶴主持,有關部門負責人參會,研究了當前經濟形勢和資本市場問題。會議強調,“有關部門要切實承擔起自身職責,積極出臺對市場有利的政策,慎重出臺收縮性政策。對市場關注的熱點問題要及時回應。”

具體而言,會議就宏觀經濟運行、房地產企業、中概股、平臺經濟治理、香港金融市場穩定等市場關心的熱點問題,給予回應。其中,關於宏觀經濟運行,會議指出,要切實振作一季度經濟,貨幣政策要主動應對,新增貸款要保持適度增長。

同日,中國人民銀行、中國銀保監會、中國證監會等三大金融管理部門均發文表示,已開會傳達學習會議精神,將認真落實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和全國“兩會”部署,助力穩定宏觀經濟大盤和金融運行。

“信心比黃金更重要。”交通銀行金融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員唐建偉撰文指出,“會議在當前內外部環境錯綜複雜、境內外金融市場大幅波動的時間窗口,及時釋放了重要資訊,對於穩定並提振市場和微觀主體的信心將起到明顯作用。”

會議資訊中午發佈後,A股、港股均出現大幅反彈。截至16日收盤,滬深兩市超4200只個股上漲,滬指漲3.48%,深成指漲4.02%,創業板指漲5.20%。此外,富時中國A50期貨當日漲幅達8.91%

港股恒生指數大漲9.08%,收於20000點上方,創200810月以來最大單日漲幅。此前巨量下跌的恒生科技指數上漲22.20%,創下該指數推出以來,最大單日漲幅。其中,在港上市的中概股集體反彈,嗶哩嗶哩(9626.HK)漲超40%,京東集團(9618.HK)漲超35%,理想汽車(2015.HK)漲超34%,小鵬汽車(9868.HK)漲超32%,美團(3690.HK)漲超32%,阿裏巴巴(9988.HK)漲超27%

金融委回應市場熱點問題

在會後發佈的消息中,金融委幾乎對近期市場關心的熱點問題都進行了回應。

關於宏觀經濟運行,會議指出,要切實振作一季度經濟,貨幣政策要主動應對,新增貸款要保持適度增長。

關於房地產企業,要及時研究和提出有力有效的防範化解風險應對方案,提出向新發展模式轉型的配套措施。

關於中概股,目前中美雙方監管機構保持了良好溝通,已取得積極進展,正在致力於形成具體合作方案。中國政府繼續支持各類企業到境外上市。


關於平臺經濟治理,有關部門要按照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的方針完善既定方案,堅持穩中求進,通過規範、透明、可預期的監管,穩妥推進並儘快完成大型平臺公司整改工作,紅燈、綠燈都要設置好,促進平臺經濟平穩健康發展,提高國際競爭力。

關於香港金融市場穩定問題,內地與香港兩地監管機構要加強溝通協作。

會議強調,有關部門要切實承擔起自身職責,積極出臺對市場有利的政策,慎重出臺收縮性政策。對市場關注的熱點問題要及時回應。凡是對資本市場產生重大影響的政策,應事先與金融管理部門協調,保持政策預期的穩定和一致性。

值得注意的是,此前一天,國家統計局公佈了1-2月宏觀經濟數據。數據顯示,工業產出、零售消費、固定投資與外貿指標均出現超預期增長。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國民經濟綜合統計司司長付淩暉表示,“從數據上來看,中國經濟呈現出了真正的暖意。”但該數據的暖意並未傳導到資本市場,315日,A股、港股均大幅下挫,滬指單日下跌近5%,失守3100點;恒生指數亦下跌5.72%,創下近六年新低。

“副總理今天的講話直擊了市場的痛點。”保銀投資首席經濟學家張智威表示:“講話內容全面地針對當前資本市場最關心的幾個金融問題,包括房地產、中概股、平臺治理等都給出了正面的信號,對穩定市場的信心有較大幫助。”

316日下午,央行、銀保監會等金融管理部門均表示,已傳達學習了會議精神。

央行表示,將堅決落實金融委的工作要求,積極擔當作為,把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和全國“兩會”部署落到實處。其中,貨幣政策要主動應對,新增貸款要保持適度增長,大力支持中小微企業,堅定支持實體經濟發展,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同時,堅持穩中求進,防範化解房地產市場風險,穩妥推進並儘快完成大型平臺公司整改工作,促進平臺經濟健康平穩發展,提高國際競爭力。

銀保監會表示,要按照穩字當頭、穩中求進的要求,全力支持穩定宏觀經濟大盤,促進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對於房地產企業,將鼓勵機構穩妥有序開展並購貸款,重點支持優質房企兼併收購困難房企優質專案,促進房地產業良性迴圈和健康發展。


貨幣政策主動應對

一系列熱點問題回應中,貨幣政策和信貸增長被放在第一位。會議要求,“貨幣政策要主動應對,新增貸款要保持適度增長。”此前,全國兩會政府工作報告中,亦首次提出“擴大新增貸款規模”。

“一季度經濟恢復情況對全年經濟發展至關重要,面對更趨複雜的內外部形勢,以及國民生產總值(GDP)增長5.5%的中高速增長目標,金融做好對實體經濟的服務和支持十分重要。”中國民生銀行首席研究員溫彬表示。

唐建偉則直言:“會議強調貨幣政策‘主動應對’,且強調一季度時間窗口,意味著3月進行貨幣政策操作的概率增加,3月或二季度還有降息降准的可能。”周茂華亦表示,“3月發力可能性存在,但如果市場預期穩定,不排除央行4月微調政策的可能。”

事實上,20221月,央行副行長劉國強就以“避免信貸塌方”“不關切就‘哀莫大於心死’”等極富感情色彩的言辭,向市場釋放強烈的寬信貸信號。

2021下半年以來,央行兩次降准;下調逆回購、中期借貸便利(MLF)、支農支小再貸款利率,引導LPR下降;創設碳減排支持工具,新增支小再貸款,推出煤炭清潔高效利用專項再貸款等,使流動性保持合理充裕。

“去年全年新增人民幣貸款近20萬億元,超過前年水準,今年前兩個月,新增貸款5.2萬億元,比去年同期多增2700億元,這些舉措對經濟的企穩回升起到了積極作用。”溫彬表示。

但近期發佈的2月金融統計數據顯示,社融和信貸總體增速低於市場預期,信貸結構延續了1月數據的短期化特徵,與住房貸款息息相關的居民中長期貸款,首次出現負增長。多位分析人士指出,2月金融數據反映出實體經濟融資需求仍然偏弱,經濟爬坡過坎壓力不小。

如是金融研究院院長、華鑫證券首席經濟顧問管清友則直言,從1-2月的數據來看,這一輪寬貨幣到寬信用傳遞很慢,大大低於人們的預期,“當前寬貨幣到寬信用的傳遞過程存在梗阻。”

有鑒於此,央行315日發佈最新政策利率前,市場對貨幣政策進一步降准、降息的預期升溫。有調查顯示,超六成受訪人士認為央行當日將下調政策利率。315日,央行增加了MLF投放數量,並未下調利率,降息期待落空。

對此,光大銀行金融市場部宏觀研究員周茂華表示,央行並未對2月金融數據進行立刻反應,主要是將12月金融數據合併看,整體金融環境並未出現緊縮情況,社融、M2同比與GDP同比增速基本匹配。貨幣政策繼續保持定力,政策調整有待進一步數據指引。

對於接下來的貨幣政策走向,周茂華表示,目前國內經濟面臨週期性、結構性調整,既有外部因素,也有內部問題,對貨幣政策調控提出了更高要求。“整體上,總量與結構配合,精准施策,避免過度、過泛寬鬆引致潛在風險,並且政策需要為改革營造適宜環境。”

溫彬亦指出,由於今年前兩個月信貸投放力度較大,加上全球大宗商品價格上漲引起輸入性通脹壓力增加、發達經濟體貨幣政策即將實質收緊等影響,未來新增貸款增長強調了要“保持適度”。與此同時,有效需求不足、成本上漲等問題依然給中小微企業帶來一定衝擊,市場主體的復蘇基礎尚不夠牢固,實現全年經濟增長目標壓力不小,內外部風險挑戰明顯增多,這需要貨幣政策繼續“主動應對”。

“預計中國貨幣政策將堅持‘以我為主’,同時要高度關注環境和政策的變化,兼顧好穩增長、防風險、控通脹,主動作為促進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溫彬表示。

免責聲明:本平臺不保證所提供資訊的精確性和完整性,內容僅供學習交流和參考,對任何人使用本資訊所引發的任何直接或間接損失均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我們旨在傳播美好。

本平臺文章版權歸原作者及原出處所有,若平臺發佈的內容涉及侵權或來源標記有誤,煩請告知,我們將根據要求更正或刪除有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