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方財政的基建上馬已有兩月,中央財政也將下2.5萬億血本減稅退費,穩企業、保就業......
就兩會來看,給央媽下達了以下3點任務:
總綱——既要加大火力又要穩住經濟盤;
方向——火力支援重點領域和經濟的薄弱環節(與財政支持一致);
基礎——把控好金融風險。
八個字概括就是:火力給足,穩好經濟。
可具體怎麼個“給”法、“穩”法,我們又該怎麼側面火力支援並分享勝利後的果實呢?
我是這麼認為的......
01
怎麼給?
央媽的常規工具箱有8個,最近幾年又誕生了幾個非常規貨幣工具,市場上叫結構性工具,比如再貸款、碳減排支持工具等。
在我看來名稱叫法不一樣而已,實現的目的一個樣:讓銀行更願意給特定的企業貸款,企業獲得更低貸款成本——實現精准滴灌。
從08年金融危機以來,國家的貨幣政策就已經從大水漫灌向精准滴灌轉變。
看下圖:

(08年以來常規貨幣工具使用情況)
貨幣寬鬆的力度明顯減弱,寬鬆的方向越來越集中到某一行業。
當前局勢雖然艱巨,可猜測央媽會重蹈灌水的覆轍顯然是不明智的。
這是給的大前提,我們一定要有清醒的認識。
另外,從近幾年央媽的貨幣工具使用情況看,我認為主要還會通過以下兩種方式:
1、降准或者通過MLF調節市場利率達到降息的目的;
2、定向支持某些行業。
從力度上來說,第一種方式要比第二種方式影響的面更廣,更猛。
效果上第二種方式相對更有效,畢竟水更集中。
據此推測,接下來央媽的火力支援更多會依靠第二種方式,第一種方式會配合使用,具體量有多大還要依據經濟的實際運行情況。
同時,也不排除後續讓銀行等金融行業讓利來支援實體經濟。
畢竟MLF(2.85%)與貸款加權平均利率4.8%,銀行還有近2%的利潤空間。

有點大了!
無論怎樣,供彈藥穩經濟的情況下,後續降准甚至通過MLF降息都是非常有可能的。
少交房貸的情況甚至都可以展望展望了。
02
給誰,又穩誰?
有人說,8號央媽已經準備從其他國家賺的1萬多億通過中央財政流向市場,類似於已經降准0.5%——這是不對的,後續展開說。
這一舉措頂多算是向市場紓困,給市場更多國家托底經濟的信心。
畢竟留抵退稅這一部分早晚是要給的,剩下的給財政轉移支出也不知道能剩多少。
不過從方向上我們可以看出,現在讓錢流進企業、紓困企業是重要方向,特別是小微企業。
光靠政府基建,沒有社會上的大企業和疫情下瀕臨倒閉的小微企業參與,經濟增長也是沒有後勁兒的。
從會議要求上看,錢除了投向小微企業,還會把範圍擴大一些。
政府報告原話是這麼說的:
“引導金融機構準確把握信貸政策,繼續對受疫情影響嚴重的行業企業給予融資支持,避免出現行業性限貸、抽貸、斷貸。”
“推動普惠小微貸款明顯增長、信用貸款和首貸戶比重繼續提升。”
除了穩企業發展,事關咱們的問題也要穩。
“六保”就是穩咱們的總綱。
其中,不讓房地產這個灰犀牛發生系統性風險就是保民生的重要部分。
前段時間,各地關於房地產商和購房者的優惠政策在各省市緊鑼密鼓的展開,鄭州19條新政更是把穩房價拉到了一個新高度。
可關鍵還是要保工作、增收入啊......
現在全球各個國家都陷入新凱恩斯經濟的圈套中,一遇到產能過剩就放水出清,甚至漲價去庫存,杠杆轉來轉去跑到了居民端,高的讓人喘不過氣來。

(中美各部門杠杆率結構)
各國急需一套新的經濟理論和技術革新提高生產力來緩解貧富差距過大這一矛盾。
期待中國的共同富裕能夠改善這一現狀。
03
我們怎麼辦?
火力支援前期已給,後續還會給,也知道給誰,剩下的就看寬信貸的環境下經濟發力情況了。
對於個人是否在寬信用的環境下也乘上這趟加杠杆的列車,主要看收益能否超過加杠杆的成本。
如果能加,加一些還是可以的,否則千萬別強加。
記住有多大能力加多大杠杆,小加怡情,大加灰飛煙滅。
具體到市場,個人保持線下會的觀點不變:
等3月美聯儲這顆雷明確了,市場擾動的因素減少了,後續完全可以進入市場。具體方向可以多關注與數字經濟有關的行業,同時適當配置新能源、消費等行業,更具體的配置——選大!!
為什麼這麼說?
因為數字經濟才是未來幾年甚至十幾年經濟發展的核心動力。它對經濟的貢獻將在2025年進一步快速爆發。

(十四五數字經濟發展的目標要求)
一旦成為核心,市場會在長時間內給予很高的溢價,比如08年以來基建下的地產。
此外,新能源是經濟發展的關鍵副本。
最近鎳的異常波動以及2年前的負油價事件讓監管層越來越意識到提高產業鏈和供應鏈的安全穩定是多麼的重要。
這也是我國實現彎道超車的關鍵。
當然,新能源也是最近兩年市場爭奪的焦點。每一個新的突破都會對原有的產品形成衝擊,風險還是比較大的。
就今年而言,很有理由相信,在接下來的一段時間裏政策面一定還會定向支持新能源開發和碳中和行業。
04
穩經濟是一場持久戰,只有央媽水引導的好、澆的好,財政爸爸基建拖住底,才能把2022年經濟這頭脫韁的野馬拉回正軌。
反正,寬信用,並且還會進一寬鬆的格局已定。
除了那糟糕的週邊,整體環境還算不錯。
在加與不加杠杆之間,我們始終秉持:“入”一定要能付“出”,有多大消費能力就為穩經濟添多大油,別瞎搞。
願2022年,央媽發力的背景下我們都能好!!
免責聲明:本平臺不保證所提供資訊的精確性和完整性,內容僅供學習交流和參考,對任何人使用本資訊所引發的任何直接或間接損失均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我們旨在傳播美好。
本平臺文章版權歸原作者及原出處所有,若平臺發佈的內容涉及侵權或來源標記有誤,煩請告知,我們將根據要求更正或刪除有關內容。